Day3会泽斑铜起源之地

8月16日早晨,队员们早早出发,离开曲靖市,穿行于山峦弯道之间,终于来到会泽斑铜的发祥地会泽。

我们首先前往铜商文化的代表性建筑:八大会馆。明清时期,会泽由于拥有丰富的铜矿资源,成为钱币的重要制作地,也是当时云南的一大经济中心。从中央来到会泽组织钱币铸造的各级官员、各地铜商等汇聚到一起,建立了众多会馆。但随着时间流逝、历史变迁,许多会馆已经不复存在,如今保存较为完整的有湖广会馆、江西会馆、福建会馆、云南会馆等,我们参观了湖广会馆。湖广会馆是当年湖南、广东、广西等地的商人、官员聚集的地方,相当于这些地方驻扎在会泽的办事处。

(湖广会馆)

湖广会馆面积很大,有寺庙、耳房、庭院、戏台等等,但其中的一些建筑在六七十年代损毁了。寺庙内供奉的神灵各有不同,湖广多发水涝,所以供奉大禹,此外还有文曲星等。会馆的门窗采用繁复的多层浮雕工艺,巧夺天工;多个天井的设计使房屋宽敞通风,采光良好。从会馆建筑的技艺精巧和会馆面积之大来看,明清时会泽铜商文化的发达可见一斑。

(湖广会馆)

下午,队员们来到会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跟随民俗学专家王良中老师的介绍,参观和了解了会泽县非遗文化产品。

展厅内主要展示会泽县的斑铜、土陶和民族服饰等。王老师进一步为大家介绍了斑铜的两个种类:生斑和熟斑。通过与王老师的交流我们得知,辨别生斑熟斑的方法很多,首先可以通过观察花色辨别,生斑斑点均匀而且较细,熟斑斑点则不均匀;其次,由于熟斑采用人工合成的铜料,比生斑重很多;最后,由于铸造方法不同,生斑往往呈现出较简单的形状,如花瓶、茶杯等,熟斑通过模型制得,可以呈现各种复杂的造型。

生斑的原料——自然铜是火山喷发后铜水流下而形成,裹杂入金、银、锡等其他金属,经过数万年的地质变迁,铜不形成矿脉,无法做到大规模开采,而是零散的分布,俗称“鸡窝铜”。只能在大雨过后,发生泥石流或山体滑坡后自然露出而被取得,并且由于不可再生性和多年来的收集,自然铜越来越难被发现。

(正在耐心讲解的王老师)

斑铜小分队的会泽探源之旅结束了,

队员们收货满满,兴尽而归!

文稿

陆祉霖

编辑

徐士雯

扫一扫







































招聘商务BD
天津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com/ztzz/5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