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药性骨碎补

骨碎补

猴姜,毛姜,申姜,石岩姜,

苦,温。归肝、肾经。

补阳常用药

1,补益,补阳,补肾强骨,用于肾虚腰痛,脚弱,耳鸣,耳聋,牙齿松动,牙痛,久泻等症。2,活血止血,续伤止痛,用于跌打闪挫,金疮损伤筋骨等症。3,本品浸酒外擦斑秃,白癜风。

煎服,3-9克,鲜品6-15克;外用适量。阴虚火旺及无瘀血者慎服。

为水龙骨科多年生附生蕨类植物槲蕨Drynariafortunei(Kunze)J.Sm.的根状茎。附生于树皮或岩石上的多年生草本。产于中南、西南及浙江、福建、台湾等省区。

鲜骨碎补:将原药除去叶,毛,洗净,拭干,切厚片,随用随切。

干骨碎补:将原药除去杂质,擦去毛,洗净,润软,切薄片,干燥,筛去灰屑。

《开宝本草》:“主破血止血,补伤折。”

《药性论》:“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口手不收,上热下冷,悉能主之。”

《本草纲目》:“主补肾,故治耳鸣及肾虚久泄,肾主骨,故治折伤,耳痛。”

《本草求真》:“功专入肾补骨,且能入心皮血,是以肾虚耳鸣久泻,跌仆损伤,骨痛,牙痛,血出,无不用此调治,俾其肾补骨坚,破瘀生新而病即除。”

骨碎补Gusuibu

《药性论》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fortunei(Kunze)J.Sm.的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以冬春两季为主。除去叶及鳞片,洗净,润透,切片,干燥。生用或砂烫用。

苦,温。归肝、肾经。

疗伤止痛,补肾强骨;外用消风祛斑。用于跌扑闪挫,筋骨折伤,肾虚腰痛,筋骨痿软,耳鸣耳聋,牙齿松动;外治斑秃,白癜风。

煎服,3~9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亦可浸酒擦患处。

阴虚火旺,血虚风燥慎用。

置干燥处。

骨碎补

苦,温。入肝、肾经。

补肾固齿止痛,活血续筋疗伤。

本品苦温性降,既能补肾而收浮阳,又能活血而疔折伤,凡肾虚阳浮引起的齿摇、齿痛、遗精、耳鸣以及跌仆损伤等证,皆可使用。

1.补肾固齿止痛:

A用于肾虚腰痛,可与杜仲、川断等同用。

B用于阳浮而齿动齿痛,可单用炒黑研末擦齿。如齿龈红肿疼痛,可与地骨皮、石斛、甘草同用;如齿槽脓肿形成甚至溢脓者,可与玄参、蜂房同用。

C用于肾虚耳鸣耳聋,可与熟地、山萸肉、何首乌等同用。

活血续筋疗伤:用于筋骨折伤(如肌肉韧带损伤、闭合性骨折等),可配活血祛瘀药内服,亦可单用或配血竭、硼砂、乳香、没药、土元、自然铜研末外敷。

骨碎补与续断,功效有些相同,但续断能补肝益肾,具有补而能宣、行而不泄的特点,因此,治腰痛脚弱、崩漏胎动,有补而不滞、行中有止之效,用治关节不利、筋骨折伤,能通利关节、续筋接骨,有行而不泄之效,而骨碎补补肾而收浮阳,又能活血而疗折伤,是治肾虚阳浮所致的齿摇齿痛、遗精、耳鸣以及跌打损伤筋骨等证。

A.配自然铜:骨碎补补肾接骨,坚骨强筋,活血.止痛;自然铜入血行血,散瘀止痛,续筋接骨。二药配用,治疗跌打损

伤、骨折、瘀肿疼痛等证。

B.配熟地:骨碎补入骨补肾。熟地甘温味厚,入肝肾心经,补血生精填髓为主,二药配用,补益肝肾,培元固本,治疗肾虚耳鸣耳聋、牙痛、目暗不明、腰酸腿软等证。

C.配牛膝:骨碎补长于补肾,善治肾虚腰腿疼痛;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祛瘀,二药配用,可治腰膝酸软疼痛、筋骨乏力、筋骨疼痛等证。

D.配猪肾:二者均有补肾之功,配用治疗肾虚久泻等,以骨碎补研末,猪肾夹煨,空心食,治耳鸣及肾虚久泻、牙痛。

孙会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com/ztzz/68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