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地质博物馆和中国新矿物及矿物命名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矿物晶体品鉴沙龙”活动9月8日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六楼会议室进行。
左起:北京大学秦善教授、中国地质博物馆刘树臣副馆长、中国新矿物及矿物命名专委会王晓霞主任、中国地质博物馆杨良锋博士
沙龙活动由中国地质博物馆刘树臣副馆长主持。活动首先由北京大学秦善教授和中国地质博物馆杨良锋博士做了精彩的矿物知识报告。
北京大学秦善教授为大家做了“晶体的形态区分”报告:
外在环境对晶体的影响:
图片展示了国外大型晶洞的巨型水晶引起了大家的赞叹
杨良锋博士做了“矿晶名称与矿物种信息网介绍”的报告:
杨良锋博士首先介绍了矿物学发展简史。从矿物学演化历史看,我国在认识和运用矿物上是比西方要早的。
杨良锋博士对近些年矿物命名、分类和数量统计给大家进行了梳理。并就近年市场上销售的新玉石与矿物对照名进行了举例说明。
现行国内矿物晶体化学分类共分为了六大类:
根据年3月的统计,目前国际统一认证的矿物名称共计种:
另外,杨良锋博士还给大家介绍了中国地质博物馆在建设的“矿物种信息网”,利用大数据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方便查询对照的资料库。
报告结束后,现场的矿晶爱好者与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还把自己专门带到现场的宝贝和大家分享。
来自上海的朋友带来的“大钻石”引来了大家的兴趣;
而北京三叶草堂带来的晶体也引来了老师的目光,经现场检测是一件非常难得的宝石级方解石!而另几件宝贝也吸引了其它爱好者竞相拍照;
宝石级方解石
现场检测
自然金“龙首”
自然银
自然铜
还有来自中国大地出版社的带来了最新的文创产品——矿物日历。现场一时间充满了热烈的交流讨论声。
随后大家饶有兴趣的参观了中国地质博物馆三楼正在举办的“中国矿物精品展”。
大家围着秦善教授在请教矿物知识
四个多小时的沙龙活动很快结束了,大家意犹未尽,并表示希望地质博物馆多组织这样的交流活动。
编辑拍摄:尚悦
中国观赏石协会主管主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赏石艺术传播平台
第8期
“珍品典藏”
——经典不一定拥有但值得铭记
“古雅意韵华安玉”
——介绍华安玉藏家,欣赏华安玉精品
“读书汇报”
——梳理古今赏石理论,传播赏石文化
“传承经典”
——不忘初心传播经典
(更多精彩等你来发现)
内页欣赏:
按住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