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好需要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qsnbdf/200110/7745188.html
!
中~药
煎服指南
中药煎服正确方法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
看中医时,即使中药配方都对症了,但在煎服环节没有做好,效果将会大打折扣甚至无用。本文就告诉大家常用的中药煎服方法。
一
煎药容器
关于煎药所用的器具,前人认为“银为上,磁次之。”今人认为砂锅最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若无砂锅,可选用搪瓷锅、玻璃煎器替代。但忌用铁锅,铜锅,锡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如铁锅在煎煮山楂、五倍子等中药时,会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又因中药自然铜、黑锡、生铁落也含有金属成分。这些都会影响中药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的疗效。
二
煎药用水
1
煎药用什么水?
煎药、浸药用水以洁净为原则,要求含矿物质少且污染少,可选自来水、井水、纯净水、蒸馏水等。
2
煎药前需不需要浸泡?
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用凉水浸泡,因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浸泡时间以半小时至2小时为宜,观察加水量浸过药材面2-3厘米即可,在浸泡后水位下降,另加凉水至原来水位,再开始煎煮。
三
煎药火候
掌握火候是煎煮药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1
文火
微火、慢火,就是缓而不猛的火候,以不得沸溢为度。用于厚味滋补药品,使有效成分缓缓浸出,以及具有挥发性的辛温发散的药物,防止大量有效成分挥发,影响药效。
2
武火
紧火,就是猛而不缓的火候,以沸溢为度。一般单用武火较少,多常用文武火相兼。
3
适宜火候
煎药时,先用武火加热煎煮,待药液沸腾后再改用文火煎煮,煎煮过程注意适度搅拌,以免糊锅,同时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但不宜过度频繁打开锅盖,以尽量减少挥发性成分的丧失。将药液煎煮至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为度,然后去滓服用。
四
煎药次数
中药汤剂每煎煮1次时,有效成分的提取率约为45%,也就是说中药汤剂煎煮3次后,已提取有效成分的90%左右,如果药物只煎煮1-2次,则有效成分总损失量为30%-55%,补益药就更多,故提倡煎煮2-3次为佳。文火煎煮20分钟后,滤取第一次药液后加热水适量,依上法煎煮第二次药液。煎好的药液最好立即滤出,每剂约50-ml,将两次药液混匀后分服或遵医嘱服用。
五
煎药时间
1.一般药物,头煎煮沸后,再煎20—30分钟,二煎煮沸后,再煎15-20分钟。
2.质地较轻或含芳香性成分较多,如解表、芳香化湿、行气等类药物,煎煮时间应适当缩短,头煎煮沸后再煎10-15分钟,二煎煮沸后5-10分钟即可
3.补虚药、矿物药及根茎类等质地厚重坚实、不易挥发的药,则应延长煎煮时间,甚至三煎四煎。
六
特殊煎煮
大家每次看完中医领一大包中药回去后,会发现中药处方中有单包的药,这些中药有什么不同呢?下面介绍这些药的特殊煎法。
1
先煎
蚧壳矿山类,因质量而难煎出味气,应打碎先煎,煮沸后1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如鳖甲、石膏、磁石。先煎久煮,还可以减少药物毒性,发挥其有效成分。如附子,先煎40分钟,去其毒性,存其药性。
2
后下
气味芳香类,借其挥发油取效,利用原药物的性味功能,适用于药物有效成分易溶解挥发或易被破坏的药物,如薄荷、砂仁、沉香等,煎煮完成前5分钟左右投入即可。
3
包煎
有毛的植物药,如旋覆花、枇杷叶;籽类药物,如车前子等,可减少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都用绢布将药物包好再入煎。
4
另煎
贵重药材,如人生、西洋参、冬虫夏草、鹿茸等,为了尽量保存贵重药物的有效成分,单独煎煮取汁液,兑入煎好的汤剂中服用。
5
烊化
对胶质、黏性大而且易融的药物,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饴糖等。宜加适量开水溶化后,冲入汤液或加入汤液中烊化服用。
6
冲服
散剂、丹剂、水丸以及一些自然药汁。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如牛黄、三七粉、羚羊角粉、朱砂、硇砂等,宜研极细粉后用汤剂冲服。
七
中药服法
1
服药时机
远食服:即离开正常进食时间较远时服药。大约在早上9时和下午3时,适宜大多数疾病,尤是脾胃病。
空腹服:指早晨进食前服药。适宜治脾胃虚寒、四肢血脉、驱虫药等。
睡前服:睡前1-2小时服药。适宜安神药、涩精止遗药等。
饭前服:“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适宜补虚药和胃肠道药物。
饭后服:“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一般认为除了补虚药、驱虫药外,大多数药在饭后服,尤其是对胃肠道刺激性的药物以及消食药。
发病前和发病时服:有规律的疾病可在发病前服药,如疟疾。一些急性病或者慢性病急性发作,如中暑、哮喘、中风等病,发病时即服。
2
服药多少
一般的情况,1日1剂中药,分早晚2次分服或者早中晚3次分服;
顿服:病证在下部或病情危重者,宜多量一次服完。
频服:适宜病症在上部,如咽喉病、呕吐病,药物宜多次徐徐分次服下。
3
服药冷热
温服:即不冷不热时服。汤剂大多需温服。现在很多种性质的药物,都采用温服。特别是一些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药物。
冷服:即将煎好的中药汤剂放凉后服用。适用于大热证或假热真寒证。
热服:将煎好的中药汤剂趁热服下。适用于大寒证。比如外感风寒时一定要热服,服后盖好衣被,吃热粥,助出汗,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
掌握正确的中药煎服方法,
充分发挥中药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