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矿的迁徙
作为一个十三年的矿物爱好者加十二年的全职矿商,我见证并亲身参与了许多矿矿的迁徙。细细想来叹为观止。
早年间一件产自阿富汗Jegdalek的红宝石标本由巴基斯坦矿商带到奥地利被省吃俭用的我买下,隔年在归途中还经过巴国感受了两周故土温度后才又随我从新疆入境穿越了大半个中国回到江西,几个月后在北京的第一次矿展上让一个美国玩家买了去;晶莹碧绿的波兰岩盐经慕尼黑到达丹佛,又跟着我飞往帝都,转个身去了香港定居;源自巴西的血红蔷薇辉石在加拿大度过了数载光阴后,在美国重现江湖,终于在上海姑娘家落了户。
近期一枚带着年德语手写标签的澳洲自然铜在欧洲旅居了年后经我师父的手穿越时间空间来到美国进驻了我的收藏。
摄影:SafaaYu
当然也有不少选择落叶归根的矿矿,一件福建永春的“坦桑色”萤石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然而同月图桑展上又被中国藏家满心欢喜地捧着回国去了,也不知道出来浪够了没有~无独有偶,以梦幻色带著称的伊利诺伊萤石随我在中国觅主多年无果却最终被一位生活在Denton矿区的小哥收了去,回到了它标准的出生之地~
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而这些矿矿的传奇旅途也许还在继续......
千里来相会
我一直认为矿物与人有着特定的机缘,冥冥中自有天意。有些矿矿就在那里静静地等着你来,有些却万水千山地来寻你。
我最心爱的一件祖母绿标本,产地赞比亚,初见便对着海报垂涎不已,接着同年在慕尼黑展上见到实物无比心动却被价格控制在只可远观的距离,之后又是两年图桑深情凝望。所幸彼时我的经济能力见长,又与志趣相投的RJ先生走到了彼此信任的准婚状态,而它依旧宠辱不惊地站在那里,于是我们合力把它请回了家。可谓兜兜转转终于等到了天时地利人和,更见证了一段以矿结缘的佳话。
摄影:RichardJackson
而我与沙弗莱小熊的首次相遇是年8月在达拉斯,它在报告会入口的展柜里萌萌地冲我笑,它被当时的主人拿来作关于拇指矿收藏的演讲封面。我几乎不敢想象它会成为我的专属小熊,直到三年后我打开一盒专门向我推荐的精品猫矿,打眼便认出了熟悉的身影!它竟然来家找我了,收养的费用还在我的可承受范围内,那么除了留下自然不会有第二种结局。更有趣的是在二次的专业摄影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小熊的隐藏属性---荧光,(此处特别鸣谢wish王大师)真是惊喜不断,高潮迭起~
摄影:为希
有过这些宿命般的收藏经历后我总劝一些心急的玩家慢慢来,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时刻把自己准备好并且不畏惧等待,属于你的矿矿一定会插上翅膀来找你哒!
收藏与前收藏
收藏是个相对稳定的概念,尤其是被我作为当下非卖的理由时。然而放到一个更大的时间格局里就自然变得灵活了。我们的收藏总是在不断地调整重心改变方向,我们也始终斗不过岁月的无情流逝。有些收藏难免变成了前收藏,有些牵挂了十年以上的他人收藏突然有机会可以打上自己的logo,这些变数总会让一些人惆怅难当,一些人欣喜若狂。但正是这种流动给了我们希望,也在得失间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作为矿商和收藏者的双重身份的确是久经考验并永远在被考验。多少次自己喜欢的东西要拿来出售,被第一拨顾客拒绝后或庆幸或赌气地收入私藏,然后给第二拨顾客刻意提高报价以表示非卖的决心却被对方爽快滴接受了,于是挣了一些毫无快感的金钱,之后更是看一次图伤一次心。
好在风水它轮流转,比如这一片来自K.Proctor收藏的宝石级双晶榍石,虽然是一眼相中,但的确是咬牙拿下的,也考虑过再转手获利的可能性,可当再前一任的收藏者J.H.先生向我表示强烈的回购意愿时我才看清了自己真实的心意。好在对方很慷慨地让我了解了更多有关这块矿矿的背景信息,原来第一任主人是巴基斯坦阿富汗矿物最权威的藏家H.Obodda,这件标本早在十年前的东海岸矿展的精品柜里亮过相,的《MineralogicalRecord》上亦有它的身影。所以在这个故事里心情复杂的是别人。
摄影:为希
总而言之,我还是很乐于见到矿物收藏生生不息的流动和传承,尤其是当我们的曾经拥有能变身成他人的骄傲时,那种成就感往往可以削减失去心头好的痛楚,也是支持我这些年不断精进前行的动力。
亲爱的矿友们,你的小可爱曾浪迹天涯,但它一定在等着跟你回家!
SafaaYu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