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嗲杂谈中药煎服有讲究

中医治病方法很多。一般来说有导引,吐纳,针灸,膏摩。而最常用的是中药。中药的质量及煎服方法如何,将直接影响中医的治疗效果。中医生不仅要知道医理,更要懂得药理药性,要根据“药理药性”,指导患者煎熬和服用,方可做到“用药如神”。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一般煎服方法

容具:有盖的砂锅。砂锅的性质稳定,不会与药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受热均匀,散热又慢,是最经济实惠的煎药工具。不能用铁、铜、锡等金属锅。因为它们会与药物中的某些化学成分起反应,降低药效。

用水:以洁净为原则,自来水、井水、蒸馏水均可。加水量一般以药的一倍半至三倍为宜。煎的药汁总量在~毫升之间。煎煮二煎时,因药材已吸足水分,所以用水要比头煎减少一半左右。

中药浸泡:一般中草药都有一定的体积和厚度,有的还比较致密,有的药物里面含有蛋白质和淀粉,直接煎煮会使蛋白质凝固在细胞里,淀粉也被糊化,使有效成分难以溶出影响疗效。一般草药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剂,浸泡30分钟左右,以根、种子,果实等为主的药剂,浸泡60分钟左右。浸泡中药一般用凉水或温水。

火候及时间:应先武火急煎,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一般的中药以煎煮两次为宜。煎药的时间以煮沸后开始计算,解表剂、理气剂,一般头煎5~10分钟,将药汁摅出后,再放水进行二煎,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25分钟左右。在煎药过程中,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和反复搅拌,以免使挥发成分损耗过多,一般一煎搅拌一次。

服药次数:当以一剂量为准。一般一剂分煎两次,分二次服用,也可将两次煎出的药液合并,混合均匀,分2~3次服用。一般是晨起和晚上睡觉以前或上午九点下午三点左右各服一次。另外还有顿服、频服、冷服、热服、饭前服、饭后服等特殊情况,要根据医嘱而服用。

特殊煎服方法

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所以,煎服方法还应有所不同。

先煎: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疗效。以下三种情况需要先煎。

①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须先煎。如生石膏、寒水石、赤石脂、灵磁石、代赭石、海浮石、礞石、自然铜、牡蛎、石决明、珍珠母、海蛤壳、瓦楞子、龟板、鳖甲、穿山甲、龙骨、龙齿、鳖甲、水牛角等等,可打碎先煎30分钟。

②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等,要先煎1~2小时,先煎、久煎能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

③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只有先煎才有效。

后下:花、叶类以及部分根茎类等药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煎煮者宜后下,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

①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木香、草豆蔻、檀香、降香、沉香、青蒿等均应后下,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分入药即可。

②不宜久煎的药物,如大黄、番泻叶等应后下。

包煎:将某种药用纱布包起来,再和其他药一起煎。须要包煎的主要有三类药物,一是细小种子类药物,如车前子、葶苈子、青葙子等,煎药时特别粘腻,如不包煎,容易粘锅,药汁也不容易滤除:二是有些药物如蒲黄、青黛、海金沙、灶心土等,煎时容易溢出或沉淀,需要包起来煎煮;三是有些有绒毛的药物,如旋覆花、枇杷叶等,如不包煎,煎煮后不易滤除,服后会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呕吐等副作用。

另煎:一些名贵中药如人参、西洋参、虫草、鹿茸等宜单煎或研细冲服,否则易造成浪费。

烊化:胶质药物如鹿角胶、阿胶等,不宜与其他一般药共煎,需要另放入容器内隔水炖化,或以少量水煮化,再兑入其他药物同服。

煎汤代水:一般体积庞大吸水量较大的药物如丝瓜络、灶心土、金钱草、糯稻根等先宜与水煎煮,将所得的药汁去滓后再煎他药。

溶化:如芒硝、玄明粉等应溶化后冲入汤剂中应用。

生汁兑入:如鲜生地汁、生藕节、梨汁、韭菜汁、姜汁、白茅根汁、竹沥等,不宜入煎可兑入煮好的汤剂中服用。

合药冲服:某些贵重的药物有效成分不在水中溶解的或加热后某些有效成分易分解的药物,如人参粉、牛黄粉、羚羊粉、三七粉、麝香粉、全蝎粉、肉桂粉、甘遂粉等,将药末合于已煎好的煎剂中搅拌后服。

扫描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北京中医医院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eliul.com/ztjj/29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