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籽石族矿物的总称。因其晶体形态和颜色酷似石榴果中的石榴籽而得名。宝石学又称紫鸦乌(意即似深红发紫的红宝石)。是一族化学成分较为复杂的硅酸盐矿物,其组成成分不定,代表化学式为:A3B2(SiO4)3,其中A为二价Ca、Mg、Fe、Mn,B为三价Al、Fe、Cr、Co等元素。高级晶族,等轴晶系,均质体。晶体常发育成菱形十二面体或四角三八面体,常呈块状或粒状集合体。晶面呈玻璃光泽或金刚光泽,贝壳状断口。透明至微透明,时或光性异常,色译晶莹艳丽。无解理。硬度为6.5~7.5,比重3.4~4.3,折射率1.74~1.88。颜色随成分而异,有血红、紫红、暗红、玫瑰红、橙、黄、绿、蓝绿、翠绿、褐、黑等色。
石榴石按其组成可分为两大系列若干品种:铁铝榴石系列(镁铝榴石、铁铝榴石、锰铝榴石)和钙铁榴石系列(钙铬榴石、钙铝榴石、钙铁榴石)。透明且色泽艳丽纯正者为宝石。组成为Fe3Al2Si3O12的透明晶体为贵石榴石,常为血红或粉红,外观颜色浓艳略带黑色者为石榴石族中的佳品。透明翠绿色(铬致色)的钙铁榴石亦是名贵品种。石榴石中也有星光及猫眼宝石,是具较高价值的品种。
紫鸦乌的原生矿床有多种,主要产于接触交代所形成的矽卡岩中和各种变质岩及火成岩中,多数宝石级石榴石发现在冲积砂矿中。
因其颜色和纹理酷似孔雀尾羽上斑点绿色及花纹而得名。是铜的碱式碳酸盐矿物,化学成分为Cu2[CO3](OH)2。单斜晶系,柱状或针状晶体。块型单晶体十分罕见,通常呈隐晶质致密的钟乳状、肾状、皮壳状、结核状和纤维状集合体,常具同心环带状或层状、纤维放射状结构。抛光面具丝绢光泽或玻璃光泽至金刚光泽。性脆且暗藏微裂纹,贝壳状至参差状断口。似透明至不透明。有草绿、孔雀绿、翠绿、暗绿和深天蓝色等。折光率1.66-1.91,硬度3.5-4.5,比重3.6-4.1。遇酸起反应,且容易溶解于氨水及铵盐溶液中。
孔雀石是一种古老的玉料(古称绿青、石绿),其品种有普通孔雀石、宝石孔雀石、孔雀石猫眼石、青孔雀石。其中宝石孔雀石是极罕见的单晶体。作为玉石孔雀石以坚密细腻的质地、特殊鲜艳的孔雀绿色及典型清晰的条带和同心环状花纹(纹带常由深浅不同的绿色组成)为其鉴定特征,不易与其它宝石玉种混淆,但与绿松石有些相似(其区别是绿松石硬度大,密度小,折光率低)。孔雀石饰品不追求纤细和玲珑,而主要体现其颜色与花纹之美。孔雀石产于铜的硫化物矿床氧化带,是原生含铜矿物氧化后形成的表生矿物,常与其它含铜矿物(蓝铜矿、辉铜矿、赤铜矿、自然铜等)共生。块大色美的孔雀石可作观赏石或琢磨装饰品。
因色形酷似碧绿的松果而得名,宝石名为松石,又称土耳其玉。是含水的铜铝磷酸盐矿物。化学成分为CuAl6(PO4)4(OH)8·5H2O。三斜晶系。通常呈隐晶质致密块状或粒状、钟乳状、结核状集合体,也成皮壳状和细脉状。蜡状光泽,贝壳状断口。一般不透明。质地细腻,韧性相对较差。硬度为5.5~6。密度2.6~2.9g/cm3。它多呈鲜艳的蓝色、蔚蓝色(天蓝色)、淡蓝色、绿蓝色、苹果绿色或带绿的浅灰色。天蓝、碧绿且质地纯净密实,颜色均一,光泽柔和者为上品,极为罕见。在颜色均一的块体上,常有分布不均的白色条纹和斑点,或有黑色至褐黑色的铁线,这些铁线往往在绿松石上形成美丽的黑色花纹。
绿松石按质地有以下品种:透明绿松石、块状绿松石、蓝缟绿松石、铁线绿松石、磁松石、斑点松石等。其中透明绿松石极为罕见,价值很高。磁松石光亮如瓷器,质优价高。湖北省郧阳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绿松石主要产地,被称为东方的绿松石之乡,盛产的绿松石料面纯净,质地细腻,色泽艳丽。
因产于陕西蓝田县而得名。属蛇纹石化(即基性岩或超基性岩受高温气体-热液的影响变质而成)透辉石矿物石料。化学成份为镁、铁、钙、钠、铜等的硅酸盐或铝硅酸盐。主要构成矿物有蛇纹石化的透辉石,透闪石、橄榄石及叶蛇纹石、辉绿石、水镁石等。晶体一般呈短柱状。蜡状至玻璃光泽,微透明至不透明致密块状,硬度4~5,比重3.2~3.6。外观常为白色至青白色、黄色、浅绿色、暗灰绿、浅黄绿色等不均匀的色调。蓝田玉质地细腻,光泽温润,纹理细密,彩翠映呈,一玉多色,玲珑剔透,坚而不脆。见于超基性和基性火成岩和某些接触变质岩石中。
我国传统的玉石产地有四个,即新疆的和田、陕西的蓝田、河南的南阳和辽宁的岫岩。蓝田玉是古代名玉之一,有着悠久历史,其出土文物中有远在新石器时期用蓝田玉打磨的玉壁、玉戈等;有殷商时期用蓝田玉制作的玉刀、玉磺、玉圭等玉礼器。汉代以后各地均采用和阗玉为玉材,所以蓝田玉开采和应用渐渐失传。现仍有玉石矿生产,但产量不多。
因产于河南南阳独山而得名。为斜长石类玉石。化学成分主要以钠长石(Na[AlSi3O8])和钙长石(Ca[Al2Si2O8])之间类质同象系列矿物所组成。三斜晶系。以细粒状结晶为主,多呈聚片双晶,通常肉眼可见溶蚀交代结构。结晶差者往往呈隐晶质致密块状。具油脂或玻璃光泽,常为半透明至不透明,少数为透明。硬度5.8~6.5。密度2.73~3.18g/cm3。广泛分布于各种火成岩岩石中。
独玉主要矿物成分为白色斜长石,其次为翠绿色铬云母、浅绿透辉石及少量角闪石、黑云母、绿帘石和一些微量矿物。同一块玉料常因不同的矿物组合而出现多色并存的现象。以色彩丰富、浓淡不一、分布不均为显著特征。
按其色泽分为八个品种:
①白独玉(含透水白、油白玉、干白玉等);
②红独玉(含粉玉、红芙蓉等);
③绿独玉(含绿玉、绿白玉、天蓝玉、翠玉等);
④黄独玉(含黄玉、黄蓉玉等);
⑤紫独玉(含紫玉、亮棕玉等);
⑥青独玉(含青玉、蓝青玉等);
⑦黑独玉(含墨玉、乌白玉等);
⑧杂色独玉。
其中绿独玉是独玉的优良品种,尤以蓝绿色半透明的天蓝玉为上品,号称“南阳翡翠”。独山玉玉质细腻,色泽鲜艳,透明度好,坚硬致密,色彩丰富,且颜色极稳定,自然状态下存放千年不变色。以其优良的品质久负盛名,在中国“三大名玉”中名列第二。
简称岫玉,因产于辽宁岫岩县而得名。以蛇纹石为主要组成的一种矿物石料,化学成分主要为Mg6[Si4O10](OH)8。单斜晶系。通常呈致密块状或细片状。玉质非常细腻,蜡状至油脂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硬度4.5~5.5。密度为2.5~2.8g/cm3,矿物的平均折光率1.54~1.55。是镁质碳酸盐岩、镁质基性岩、超基性岩的交代蚀变矿物,可与滑石、绿泥石等共生。广泛产生接触变质的镁质大理岩中,我国很多地区具备这种地质环境,所以其产地相当广泛。
岫玉同新疆的青玉或碧玉有些相似,但组成的矿物和硬度则不同。组成岫玉的主要矿物是蛇纹石。成分中常含有二价铁、三价铁,还混有锰、铝、镍、钴等杂质,这些混入物使岫玉具有各种颜色。岫玉的颜色有白、黄、淡黄、粉红、浅绿、绿、翠绿、暗绿、褐绿及其它杂色。其中常以绿色调为主,颜色介于青玉和碧玉之间。组成岫玉的蛇纹石矿物,通常占85%以上,常见少量方解石、透闪石等其它矿物。透闪石的混入,可增大岫玉的硬度。
(此文来源于网络)
喜欢这篇文章就分享到朋友圈吧!(投稿、合作、建议请加个人)
怀远教育():提供教育相关信息、育儿宝典、传统文化、书画学习、书画鉴赏、收藏教育、、书画交易、会议展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