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艺系福大厦门工艺美院研究生毕业设计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儿最好 http://www.zggylt.com/
前言

这是一次十分特殊且遗憾的线上毕业展——疫情使得这些作品暂时无法在合适的空间与光线中呈现。失去空间,却不想失去毕业作品展出的仪式感,更不想失去观众来见证这份仪式。

回望这些作品,就仿佛是在回望这三年的研究生岁月,是一次次对漆、对形式、对思考的试验,是无数次被彷徨、疑惑、顿悟、狂喜的情绪围绕着。与其说是学习成为漆画艺术家,倒不如说是用漆这一媒介学习与艺术相处。而漆对于大多数艺术家来说,大抵可以算是一条僻静却富丽堂皇的道路——漆画这一画种不断发展且趋向成熟,呈现出多元的面貌,融合着漆画语言本身幽微、神秘等多种气质,展现出有别于其他画种的美感。而本次展览的漆画作品在技法、题材、主题各有不同,也是这三年来漆画研究生对于艺术反复求索的结果。既有抽象主义的东方式的表达、也有传统园林题材的现代表现,既运用传统漆艺技法、也在基础技法上进行更新,这其中适应又抵抗、牵扯又推拉、关联也对立——这种辩证与矛盾的思绪一直都萦绕在创作中,挥之不去。

辩证与矛盾是艺术家永恒的思绪之一,也意味着包容的态度与更加宽广的视野,也使得艺术家更加注重个人的思考。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艺术家便是如此——愿此去的艺术之路都有这种“我自闲庭信步”的精神。

程曦

汉族,福建厦门

·年6月,获得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艺术学学士学位

·年9月至今,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美术专业漆画方向,导师佘国华教授

主要研究成果

·年,论文《由髹饰录分析明代漆工“尚文”心理》发表于《艺术研究》第6期

·年,论文《马尔库塞“新感性”理论的批评应用研究》发表于《美术界》第3期

·年,漆画作品《何处昆仑》入选湖北漆艺三年展

·年,漆画作品《德沃夏克的牧歌》入选中国·北仑首届全国青年漆画展

创作简介

这是三个系列的作品:分别是《冷色研究》系列、《无字神话》系列、《书写性》系列,这三个系列代表了我不同阶段的研究,它们相辅相成,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诠释了书写性、抽象以及神话的表达,最终影响了我所研究的书写性与抽象主义的融合运用——主要体现在《冷色研究》系列中。

我通过对汉代漆器图案的书写性进行吸收与内化之后,与抽象主义进行不同方式的融合,运用漆画语言里朦胧与清晰的两种特点,通过具体的技法延展而表现出有别于传统的漆语言,展现漆性的多种表达,推出漆画创作中不同的形式,被我称之为“书写性抽象”。虽然提取了汉代漆器图案的书写性,但二者之前有本质上的区别,不论是颜色、技法、形式都要更加丰富,这其中包含的中西文化融合,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也包括哲学上的。

汉代漆器图案提取的书写性与书法的书写性相似同时还拥有汉代艺术的意趣,并结合包含了西方现代主义思想的抽象主义,将二者的异同点结合与并立,以这种“以西润中”、“中西结合”的方式,来展现漆画这一画种能够表现的多样性,以及材料本身对于传统精神与现代哲思的兼容性。书写性与抽象主义的融合将把漆画推向更为广阔的审美视角中去,顺应当代艺术的发展模式,更加完善漆画独特的审美形式。

冷色研究系列:程曦《无所住的神思》40x60cm

年材料:木板、漆

冷色研究系列:程曦《无所至极邪?》40x60cm

年材料:木板、漆

冷色研究系列:程曦《以有涯随无涯》30x50cm

年材料:木板、漆

冷色研究系列:程曦《我只能独自去寻找“无涯”》50xcm(x3)

年材料:木板、漆、螺钿

冷色研究系列:程曦《我只能独自去寻找“无涯”》局部

冷色研究系列:《从北冥起飞》60x60cm

年材料:木板、漆、蛋壳

冷色研究系列:《在南冥降落》60x60cm

年材料:木板、漆、蛋壳

冷色研究系列:程曦《定定住天涯》60x60cm

年材料:木板、漆

无字神话系列:程曦《句芒的春天》60x60cm(x3)

年材料:木板、漆、螺钿、蛋壳、铜粉

无字神话系列:程曦《碧海青天夜夜心》40x60cm

年材料:木板、漆、螺钿、蛋壳粉、银粉

无字神话系列:《仙人何处》50x50cm

年材料:木板、漆、漆粉、银粉、蛋壳、螺钿

无字神话系列:程曦《昆仑何处》50x50cm

年材料:木板、漆、漆粉、铜粉

无字神话系列:《天荒地老之外(一)》15xcm

年材料:唐纸、漆

无字神话系列:《天荒地老之外(二)》15xcm

年材料唐纸、漆

书写性系列:《书写性抽象之一》40x40cm

年材料:卡纸、漆、银箔、银粉

书写性系列《书写性抽象之二》40x40cm

年材料:卡纸、漆、漆粉、银粉、银箔

书写性系列:《书写性抽象之三》40x80cm

年材料:卡纸、漆、银箔、银粉

王唯艺

江苏南京

·年6月,获得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艺术学学士学位

·年9月至今,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美术学专业漆画方向,导师杨国舫副教授

主要研究成果

·年,论文《浅谈图像处理软件对漆画创作的影响》发表于《读天下》,第31期

·年,漆画作品《生命》入选”人文集美时代新颜”集美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年,漆画作品《徜徉》入选宁波北仑首届青年漆画大展

创作简介

主题:小女孩

将自己童年时的心绪放在画作中的女孩身上。在创作前,我欣赏了中田郁美、Taeko、下田光等画家关于孩童的绘画。他们笔下的孩童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天真可爱,还有种种“小心思”。在我绘制孩童时,就在尽力捕捉自己还是孩童时的“小心思”。我的童年总体上还是快乐的,但有些不愉快穿插其中,只是小孩子偶尔的孤独与忧伤,却又来去匆匆,长大后喜悦与难过都有了根源,而没有缘由的快乐与伤心却再难找寻。因此希望我的画中能有一种“无缘由”感,平静与忧愁都将与喜悦混杂,成为模糊的童年回忆。《舞蹈》

《舞蹈》绘画的出发点源于童年时期学“才艺”时的心中小小的不情愿,把这种感觉放大并在画作中女孩的表情中表现出来,一扇黄色的小门就是孩子贪玩的天性。这张作品主要使用了分区域起纹的方法,在底部做好肌理后,直接用大漆绘画,想呈现出石膏般坚实的质感,采用偏暖灰色的颜色,希望突出一种“孤独感”。如果能从小门出去相信会是另一番天地。

《私语》

《私语》这幅作品用了非洲小女孩的形象,非洲女孩较为夸张的五官可以较好地突出整张画面的装饰感。“亲密”是这张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也是我对童年玩伴的一种回忆。在绘制稿件的时候,本来想将头发做棕丝起纹的技法处理,皮肤采取直接涂绘的方式。后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铜粉做底,直接晕染面部和头发的效果更好,不仅增加了画面装饰感,还不会让皮肤和头发质感过于脱离。

《模特》

《模特》这幅作品以我的照片为原型,但形象作了“幼化”处理,女孩的表情有些忧伤,似乎为后面被丢弃的人体塑料模特感到难过。这张作品依然想用反复变涂的方法形成斑驳的质感。

李育君汉族,福建厦门

·年6月,获得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文学学学士学位

·年9月至今,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美术专业漆画方向,导师佘国华教授

主要研究成果

·年,论文《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对光影的表现》发表于《明日风尚》第6期

·年作品《南普陀》入选集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书画作品展并收藏

创作简介

我的研究方向是园林题材在漆画创作中的表现,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典型代表,是中国古代文人隐逸思想在现实中的体现,它是将自然的野趣和精美的建筑完美结合,融入诗、书、画的综合艺术。相信以园林为题材创作漆画能够具有活力和更多可能性,两年多对园林题材的创作,是对园林元素的提炼和表现的过程,寻找能够兼顾园林意境和漆画特质的创作方式,并结合自己的审美感受探究一种新的表现方法,表现园林独有的诗性意境。中国园林的美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人对于园林的感受也是不一致的,就像是园林在我心中就像是一首首动人的诗,而漆画具有独特的表现力,相信以漆画语言表现园林诗性美将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夜静南普陀》cm*cm

《夜静南普陀》是我学习漆画早期时候的作品,虽然不是直接体现园林题材的作品,但是在在画面上,能够体现出比较强烈的色调处理意识。画面对称表现了寺庙中的建筑,在晴朗夜色下的宁静祥和的场景。画面以暗蓝色为主要色调,寺庙建筑的绿色琉璃瓦在昏暗中微微显露,建筑底部佛像静卧,从里透露出微弱的暖光,画面对称庄严而又静谧。

颜色的感染力往往大于造型的塑造,颜色也是创作过程中最为感性的存在,它能够将画面中的元素有机的联系,能够改变画面的语境,一幅美妙的画作离不开颜色的魔力。颜色在画面中相互联系,最终形成色调,建立起作品诗意的情感基础。

《梦回夏宫》cm*cm

这幅作品中,主题景物是以中国画工笔的表现方式进行创作的,描绘的是复原后的圆明园的部分景象,画中的色调也如工笔画一般雅淡清致,画面周围包裹着崖石,其视觉效果仿佛是在一个假山空隙中无意间看见了园林的景象。在这幅作品的创作前期,笔者将色漆调成淡雅淡灰黄色,与瓦灰结合,刮涂在创作底部作为基底,再罩上同色系色色漆,磨平后作为作品的底色的肌理,使作品在最后的磨现后能够隐约出现古画的沧桑的肌理效果。

《梦回夏宫》局部《月满寒石间》

《月满寒石间》是我尝试的一幅小景构图的园林题材漆画作品,创作尺幅较小,画中的房屋和山水树木都只显示出一部分,确切说这只是一处园林的边角风景,这样“变焦”式的取景方式,可以省去许多透视所带来的构图问题,让景物趋于平面化,构图更加稳定。

园林不似宫殿,需要以强大的规划震慑力来显示其威严,园林的审美往往来自小中见大,将场景缩小,刻画更多的景物和元素的细节,能够让观赏者获得更加真实的园林体验,在《月满寒石间》这幅漆画中,斑驳的老墙、沧桑的寒石和枯槁的树枝,在黑夜中形成秋夜萧瑟的景象,一轮明月刚刚从石间升起,更加让人感到孤独和寂寥,房屋中一张苍老的窗户,透出温暖的烛光,驱散了寒意。这幅作品的内容可以说就是一个不经意的小角落,但往往在这样的角落里,让人驻足,让人思考和着迷,在这小风景里,我们可以细细品味画中的质感,体会事物之间微妙的联系,也更显园林的诗意。

《江滨渔村》cm*cm

《月曲》50cm*50cm

《探幽》56cm*70cm

《晨雾》80cm*40cm

《晚流》cm*60cm

《暗香》40cm*50cmEND

来源:福大厦门美院青年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eliul.com/ztjj/66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