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的西周单氏逨盘,是中华民族的国宝,更是我们单氏宗亲的宝贝,她对我们单氏宗亲的重要性,可以说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每个单家人都应当知道她、了解她、思念她、热爱她、向往她。
图一:西周单氏逨盘
西周逨盘通高20.4cm口径53.6cm年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图二:西周单氏逨盘铭文拓本
逨盘的详细解读,在网上和出版物中很容易找到,能查到的解读都是相关专家学者提供的,专业而准确。但就普通人而言,读这些解读时,总有这样一些感觉:读不下去;不太感兴趣;虽能看懂但记不住;看懂了但体会不到其中的内涵和外延;看完就不想再看了。原因很复杂,但主要还是对逨盘的历史背景不了解,对逨盘的金文文字不熟悉。逨盘是西周晚期的青铜器,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不到字,内容却涵盖西周十二位周王和八代单氏祖先的近年历史,对历史、文字及青铜器的了解,就成为解读欣赏单氏逨盘的关键。
我写这部分,就是试图用简单通俗的方式解决解读和欣赏单氏逨盘的问题,目的是让我们单氏宗亲能认识逨盘、欣赏逨盘、喜欢逨盘、普及逨盘,甚至更进一步地研究逨盘。
一、读逨盘应知道的三件事:
历史、青铜器和金文
(一)与逨盘有关的历史概述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0年的文字可考的历史。大约在距今多年以前,也就是父系社会部落联盟时代,黄河上游的陕西岐山姜水一带,居住着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氏族部落,首领就是大家熟知的炎帝。炎帝部落顺黄河向东迁移,最后定居在中原地区,与以皇帝为首领的氏族部落为邻。后来,炎帝和黄帝的部落发生冲突,炎帝战败。尧是黄帝的后代,是传说中著名的贤君。但他的儿子丹朱是个不肖之子,尧就把帝位禅让给了贤孝能干的舜(舜也是皇帝的七世孙),舜在位几十年后,把帝位禅让给了治理洪水有功的禹(大禹)。大禹晚年,在部落联盟议事会上,曾按传统的民主选举方式,举荐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死后,又举荐伯益。禹的儿子启对王位早有野心,公元前21世纪,启杀伯益夺取政权,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夏朝建立不久,就废除了传贤制,确立了王位传子的世袭制。当夏建国之时,地处东方的商族也逐渐发展起来,成汤时灭夏,建立了商朝。
周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居住在渭水、泾水流域,最早活动于今陕西渭水以北的黄土高原。到商朝后期,周逐渐强大起来。周文王时,周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大,文王死后,他的儿子武王,联合一些部落灭了商,建立了周朝。西周自公元前11世纪建国到公元前年止,跨越多年,之所以称之为西周,是因为周的都城镐京在西部,以区别以后迁都洛邑的东周。逨盘中开始提到的单氏始祖单公,就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打天下建周朝的大臣。逨盘铭文中历数单家在周朝身居要职的八代人辅佐西周十二位周王,单氏大臣对这些周王业绩的贡献率很高,因此,了解这些周王的事迹,对读懂逨盘是非常重要的。现将西周十二位周王以及之后的幽王的业绩列在表一中,以便于查看。
表一:西周十二位周王及幽王列表
周王
主要业绩
主要特征
单逨的祖辈
文
王
招贤纳士
加强国力军力
联盟小国
征服犬戎、密须
灭掉黎、邗、崇
扩大疆域
演绎易经8卦为64挂
尊贤敬贤
理想坚定
善于用人
思维缜密
把握大局
始祖单公
武
王
迁都镐京
牧野之战大胜纣王
灭商建国
征服各地诸侯
占据商原有统治地区
勇猛善战
通晓兵法
胆大心细
善于权衡
化解矛盾
始祖单公
成
王
周公摄政
平定叛乱
分化敌对势力
灭东方五国
制定“礼乐”制度
勤政爱民
敬贤用贤
善于理政
高祖单公叔
康
王
推行成王政策
加大对四夷统治
把西周势力推向鼎盛
史称“成、康之治”
善于学习
勤于政务
把控大局
稳中求进
高祖单新室仲
昭
王
亲率大军南征楚国
治军不严伐楚失败
国势和声威受重创
穷兵黩武
恃强好胜
不顾大局
不纳良言
高祖单惠仲盠父
穆
王
西北征伐犬戎
东方征伐淮夷
征伐取胜但元气大伤
周游天下会见西王母
爱好旅游
豪气万丈
不畏艰险
高祖单惠仲盠父
恭
王
为政平庸
王朝衰落
高祖单零伯
懿
王
政治腐败
国势衰落
西戎屡屡进犯
迁都槐里
生性懦弱
高祖单零伯
孝
王
振兴军力
试图复兴周朝
雄心壮志
壮志未酬
祖父单懿仲
夷
王
平庸无为
祖父单懿仲
厉
王
王朝更加腐败衰落
人民税赋繁重
国人暴动
臭名昭著
不纳忠言
防民于口甚于防水
父亲单龚叔
宣
王
整顿内政与财政
国力增强
各地诸侯纷纷来朝
史称“宣王中兴”
晚年昏庸
奋发有为
励精图治
单逨
幽
王
更加臭名昭著
使用佞臣
宠爱褒姒
烽火戏诸侯
西周被犬戎所灭
平王迁都东部洛邑
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喜好酒色
昏庸无能
独断专行
无单家大臣相关信息
(二)与逨盘有关的汉字和青铜器概述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保留并使用至今的象形文字。逨盘中的文字,属古文字一类,叫西周金文,也可以叫大篆,没有专门学习和研究的,基本上看不懂。看不懂不要紧,但作为单家人,要学会欣赏这样的文字,因为它究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单氏家族的文字资料。
传说在原始部落联盟时期,在黄帝部落为官的仓颉,为描述部落的生存活动及自然环境,创造了文字。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商朝时期的“殷墟文字”。最初发现于河南安阳市郊的小屯村,这个地方当时叫殷,是商朝的都城,商灭亡后成为废墟,史称“殷墟”,发现的文字称为“殷墟文字”。这些文字都刻在甲骨和兽骨上,故又称“甲骨文”。甲骨文的文字内容大多是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事。在0多年前的商朝,用占卜的方式预知事物的吉凶,是一种生活常态,所以甲骨上的文字记载的大多是关于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时间、占卜者、占卜内容和验证情况。占卜的内容涉及天气、农业、宗教、战争、疾病等。甲骨文是现今汉字的始祖,西周金文(逨盘上的文字)、春秋、六国文字、秦朝小篆,都是从甲骨文发展演变而来的,现在使用的汉子,几乎都能从甲骨文中找到线索。甲骨文、金文每个子都像一幅画,组合起来是更加丰富多彩的画,因此,有时我们叫她们象形文字。
其实仓颉造字是有方法的,最容易理解的方法如:象形、指事、形声、会意等。“日月”、“牛羊”,都是象形;“上”、“下”是指事,甲骨文、金文中,都是上边一点,下面一横为上,上面一横,下面一点为下;“武”、“信”是会意,武是兵器“戈”和脚“止”的组合,信是“人”和“言”的组合(虽然有时人言不可信);“江”、“河”是形声。江河都是水,加上“工”和“可”声,就是江河,当然,“工”和“可”的古文读音与现代差别很大。了解这些,再看逨盘铭文时,就能认出一些字来了。
中国汉字的命名,取决于书写材料,在甲骨和兽骨上写的字叫甲骨文,在金属器物上写的字,就称“金文”。据统计,金文共有字左右,可识别的大概有0字。金文经历了商、西周、春秋、战国,后期不同诸侯国出现了各式各样,一字多形的金文,也称大篆,有些还叫“籀文”,春秋时期的楚国,还出现了写在丝帛上的带有隶书特征的文字,称“帛书”。至秦始皇把文字统一为小篆,全国才有了统一的文字。汉朝时,汉字经历了脱胎换骨的“隶变”,汉子完全演化为隶书,当时的隶书主要写在竹简上,故称“简书”。大家熟知的草书,也是汉代在隶书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当时的草书,有很多篆隶的特征。汉末和魏晋时期行书、楷书才形成,并在魏晋时期盛行。
单氏逨盘上的文字,是写在青铜器上的,属金文一类。金文并不是西周才有的,商朝的青铜器上就有金文了。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采用陶制的器皿冶炼自然铜,于是出现了铜器。夏朝在冶炼红铜的基础上,出现青铜冶炼新技术。青铜是铜加入少量的锡或铅的合金,具有硬度大、易成型、熔点较低等优点,因而被普遍使用和推广。商朝时期,青铜铸造技术有了空前的进步和发展。晚商的青铜器种类繁多,主要是兵器、礼器、生产工具、酒器。这些青铜器上有些也铸有金文,但文字量不多,不像商朝的甲骨文数量那么庞大。
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冶炼无论从技术、规模、造型、文字都达到了鼎盛,几乎遍及各地。青铜器大致可分类为:乐器、炊器、食器、酒器、水器、兵器、车马器,以及度器、量器、衡器、货币、铜镜、玺印等。单氏逨盘属于水器类。青铜器最初是用于生活和生产,后来用于祭祀盛放祭品的祭器,同时演变为礼器,以及天子侯爵地位不同,青铜器又表示一种权力和等级的标志物。如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有趣的是,陕西出土的单氏家族27件青铜器中,仅鼎就有十二件,其中十件的形制和花纹都一样,但并没有发现簋,原因有待研究。
单氏逨盘,自出土以来,一直被称为“中国第一盘”,主要是因为她的铭文字数最多、史学价值最大。逨盘之前出土的西周有铭文的铜盘,主要有虢季子百盘、散氏盘、史墙盘、兮甲盘等。散氏盘铭文字、史墙盘字、兮甲盘字、虢季子百盘字,单氏逨盘共字。(未完待续)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