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m.39.net/pf/a_4503296.html
宁波科学九上培优题库第3章金属与盐1-2
原创培优题库,持续更新(文末有往期回顾)
宁波科学九上培优题库第3章金属与盐1-2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A
A.镁、锌能与稀硫酸反应,镁反应的剧烈,说明了镁的活动性大于锌,铜、银不能与硫酸反应,说明了铜、银的活动性小于镁.锌.再将银加入硫酸铜中,银不能铜将置换出来,说明了铜的活动性大于银.能比较镁、锌、铜、银的活动性顺序;
B.镁.锌能与稀盐酸反应,镁反应的剧烈,说明了镁的活动性大于锌,铜、银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了铜、银的活动性小于镁.锌.再将铜、银加入硫酸锌中,都不反应,说明了锌的活动性大于铜、银.不能比较铜、银的活动性顺序;
C.镁、锌能与稀盐酸反应,镁反应的剧烈,说明了镁的活动性大于锌,铜、银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了铜、银的活动性小于镁.锌.再将铜、银加入硫酸亚铁中,都不反应,说明了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银.不能比较铜、银的活动性顺序;
D.镁、锌能与稀稀硫酸反应,镁反应的剧烈,说明了镁的活动性大于锌,铜、银不能与稀硫酸反应,说明了铜.银的活动性小于镁、锌.再将铜、银加入氯化镁中,都不反应,说明了镁的活动性大于铜,银.不能比较铜、银的活动性顺序.
所以选A.
金属与酸能反应说明金属排在氢的前面,反应的越剧烈,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酸不反应,说明排在了氢的后面;金属与盐能反应说明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不反应说明金属排在了盐中金属的后面.据此分析.
2.A
此题主要是看相等质量的镁、锌、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是生成氢气的多少,根据同质量同价态金属与酸反应时原子量越小的生成的氢气越多;根据图象,再结合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镁>锌>铁,考虑活动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大;可对X、Y、Z三者的曲线进行判断;
解:因为金属等量,而镁、锌、铁与稀硫酸反应时都是正二价,且酸是足量所以生成氢气的量的顺序是镁>铁>锌(根据同质量同价态金属与酸反应时原子量越小的生成的氢气越多);根据图象,再结合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镁>锌>铁,考虑活动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大;故分析图象Z的图象应该是锌;故选A.
3.B
A、根据空气的重要用途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B、根据汽车使用乙醇汽油的优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有机合成材料的优点与缺点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空气的重要用途、汽车使用乙醇汽油的优点、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有机合成材料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解:A、空气中各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炼钢,石油加工、运输、电光源等,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而不是能源,故选项说法错误.
B、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约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C、防止金属的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开采矿物及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均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有机合成材料的开发和使用,大大节约了金属资源,但废弃的有机合成材料如塑料等会造成白色污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C
钢铁制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A、铁能与废酸液中的酸反应,用废酸液冲洗铁制污水管道,会促进铁制污水管道生锈,故选项说法错误.B、铝的抗锈蚀性能比铁强,是因为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用钢丝球擦洗铝锅会破坏保护膜,故选项说法错误.C、在铁制品表面镀锌,能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锈,故选项说法正确.D、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很疏松,铁会继续被锈蚀,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不可用作防护层,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5.B
铁球和铝球的质量和体积都相同,而铁比铝的密度大很多,所以铁球一定是空心的.将两球分别浸泡在质量相同,浓度相同的稀硫酸中,至不再反应,铁球和铝球的外形变化不大且无孔洞出现,说明金属都有剩余,硫酸完全反应,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可知相同质量的硫酸消耗铁的质量要比铝多,所以反应后铁球要比铝球轻,故支点应向N移动.解:A、硫酸全部参加反应,相同量的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故A错误;B、通过化学方程式可算出铁球和铝球减少的质量比设消耗的铁和铝的质量分别为x、y,硫酸的质量为g,质量分数为a%,则:
Fe+
H2SO4═FeSO4+H2↑;
2Al+
3H2SO4═Al2(SO4)3+3H2↑
56
98
54
x
g×a%
y
g×a%
x=g,y=,故消耗的铁和铝的质量之比为:g:=28:9,由质量比可见,铁球减少的质量大,所以支点应向N动,故此项错误..C、因为铁球减少的质量大,所以拿掉烧杯后杠杆向铝球倾斜,故此项错误.D、根据C的分析,因为反应后铝球的质量比铁球大,所以拿掉烧杯后,要使杠杆仍然平衡,支点应向M动,此项正确.故选:B.
6.A
根据图象可以得出:①比较氢气的多少,从而可以判断出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得到氢气多的则相对原子质量小;②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应时间短或斜线斜率大的则该金属的活动性强.解:A、由于得到的氢气一样多,根据元素的质量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溶质中氢元素的质量一定相等,又因这两种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从而说明参与反应的两种酸的质量一定不一样多,故A正确;B、由于A的相对原子质量小,因此得到相同质量的氢气,参加反应的金属A的质量要少一些,故B错;C、金属的活动性越强的,和酸溶液反应时产生气体的速率也就越快,根据图象不难看出,金属A完全反应后所需要的时间短,即A的活动性强,产生氢气的速率A>B,故C错;D、根据图象不难看出,金属A完全反应后所需要的时间短,即A的活动性强,所以如果A为Fe,则B不可能为Mg,故D错.故选A.
7.C
A、根据pH=3的溶液呈酸性,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溶液的pH增大,但加再多的水溶液也呈酸性,溶液的pH也会小于7分析.
B、根据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溶液的质量反应后会增大,直到反应停止不再发生改变分析.
C、根据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氢氧化钠也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只有当稀硫酸被氢氧化钠全部反应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才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分析.
D、根据在用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发生改变分析.
解:A、pH=3的溶液呈酸性,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溶液的pH增大,但加再多的水溶液也呈酸性,溶液的pH也会小于7,所以A中图象不正确.
B、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溶液的质量反应后会增大,直到反应停止不再发生改变,所以B中图象不正确.
C、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氢氧化钠也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只有当稀硫酸被氢氧化钠全部反应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才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所以C中图象正确.
D、在用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发生改变,D中图象不正确.
故答案选C.
8.C
本题考查了金属与酸的反应(处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的前列的金属均可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物质的酸碱性,酸碱中和以及PH值来确定物质的酸性(PH<7的溶液显酸性,7<PH<14溶液显碱性,PH=7溶液显中性)。
A: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现象明显易观察,而与氯化钠不反应,故A正确;B:锌处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的前列,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故B正确;C:食盐属于中性物质,改良酸性土壤需要用碱性物质来进行中和,故C错误;D:PH<7的溶液显酸性,故D正确。故答案为:C
9.B
(1)放出氢气的质量可以直接从图中曲线得到;(2)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前面的越活泼,与稀盐酸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度越快;(3)反应的速率由图中直接得出;(4)+2价的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时,金属与产生氢气的物质微粒的个数比是1:1,据此可以通过生成氢气的量比较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A、放出H2的质量是A>B>C,由图可知,A结论正确;B、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从图中看出产生氢气的速率BAC,所以结论不正确,B正确;C、反应速率最大的是B,由B选项可知,反应速率最大的是B,结论正确,C错误;D、相对原子质量是C>B>A,+2价的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时,金属与产生氢气的物质微粒的个数比是1:1,所以质量相等的三种金属,生成氢气越多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结论正确,D错误。故选B
10.B
A、粉刷墙壁用的乳胶漆是乳浊液;
B、根据沥青是石油炼制的产品进行解答;
C、根据铝的自我保护进行解答;
D、根据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进行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悬浊液、乳浊液的特点,石油的利用,铝的自我保护,大理石的成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A、粉刷墙壁用的乳胶漆是乳浊液,故正确;
B、沥青是石油炼制的产品,故B错误;
C、铝其实常温下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但产物会覆盖在铝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阻碍铝进一步被氧气氧化,故C正确;
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D正确.
故选:B.
11.D
A、根据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分析;B、根据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分析;C、根据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分析;D、根据低碳钢属于铁合金分析。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铁画应悬挂在干燥的环境中,不符合题意;B、铁锈成分为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所用材料上的铁锈可用稀盐酸清洗掉,不符合题意;C、给打制成型的铁画喷漆既美观又可以隔离空气和水]防锈蚀,不符合题意;D、低碳钢属于铁的合金,符合题意;故选D。
12.D
A、酸溶液的pH小于7,碱溶液的pH大于7;B、硝酸银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稀硝酸;C、锌能够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D、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硫酸、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解答。
A、盐酸的pH小于7,随着加入氢氧化钠质量的增多,溶液的pH增大,故A不符合题意;B、由硝酸银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硝酸银和盐酸溶的质量比为::36.5,则可得溶质的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减小,故B不符合题意;C、由Zn+H2SO4=ZnSO4+H2↑可知,溶液的质量增加了,但锌和稀硫酸刚接触就开始反应,溶液的质量就增加了,故C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先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然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3.D
A、生铁和钢都属于铁合金,故A正确;
B、金属锌比铁活泼,所以在钢管表面镀锌可以防止锈蚀,故B正确;
C、铁锈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故C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生铁和钢都属于铁合金进行解答;
B、根据金属锌比铁活泼进行解答;
C、根据铁锈的特点进行解答;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进行解答.
14.C
A、根据钢铁生锈的原理和锌的生理功能判断.B、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灭火的原理和逃离火灾现场的注意事项判断.D、根据白色污染和酸雨形成的原因判断.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历年都是中考的热点题目.
解:A、钢铁生锈是由于铁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引起的,锌影响人的发育,缺乏会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所以错误.
B、铜片是紫色,而铁片是银白;但生铁和钢的主要成分都是铁,都可以被磁铁吸引,所以错误.
C、油锅不慎着火时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目的,火灾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防止吸入有毒气体或烟尘,所以正确.
D、白色污染就是难降解塑料带来的污染,酸雨主要是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造成的,二者多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少使用化石燃料,能减少酸雨污染,但是在目前的能源结构中化石燃料是最主要的,不能完全不用,所以错误.
故选C.
15.B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铜和银的前边,可以和硝酸银及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银和铜以及硝酸亚铁,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解:由题意可知,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铜和银的前边,可以和硝酸银及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银和铜以及硝酸亚铁.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有铁、一定有银、铜.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一定不含有硝酸银、硝酸铜,由以上分析可知: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铜.故A错误;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铜,故B正确;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一定不含有硝酸银、硝酸铜,故C错误;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一定不含含有硝酸银、硝酸铜,故D错误.故选:B.
16.A
根据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则说明金属的活动性比盐中金属的强,不反应则说明金属的活动性比盐中金属的弱分析。
将金属铬和银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铬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银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铬的活动性大于铜,银的活动性小于铜,即三种金属活动性为铬>铜>银;故答案为:A。
17.B
A.该试管中铁钉与水和水中溶解的较少量的氧气接触,生锈速度较慢.
B.该试管中铁钉浸泡在植物油中,不能与氧气.水分接触,不易生锈.
C.白醋能与铁反应,会加快铁钉锈蚀的速率,该试管中的铁钉生锈速度较快.
D.食盐水会大大加快铁钉锈蚀的速率,该试管中的铁钉生锈速度较快.
所以铁钉被腐蚀速度最慢的B试管中的铁钉.
所以选B.
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酸性溶液.盐溶液能加快铁钉锈蚀的速率,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18.B
根据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分析即可。
硫酸会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氧化铜和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因此,①铁与硫酸、硫酸铜转化成硫酸亚铁,所以滤液M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可能含有硫酸和硫酸铜;故①错误;②锌的金属活动性排在铜、铁、氢之前,所以在滤液M中放入一块刚打磨过的锌片,一定有置换反应发生;故②正确;③滤渣N中可能含有铁,所以向滤渣N中滴加稀硫酸,可能有气泡产生;故③正确;④加入的硫酸不足以将氧化铜完全反应时,所以当滤液M中含有硫酸铜时,滤渣N中一定没有氧化铜;故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9.D
根据合金的定义与特点进行解答.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概念有三个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各成分都是以单质形式存在;③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解:A、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还可以有非金属,错误;B、铁锈不是合金,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错误;C、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熔点低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错误;D、生铁的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少量的碳,由于碳不与硫酸反应.所以,残渣的成分是碳.故D正确.故选D
20.C
A、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
B、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C、根据一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A、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也可能是浓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36gNaCl溶解在g水中,由于没有指明温度,无法确定氯化钠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温度降低,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将某物质的饱和和溶液降温不一定会析出晶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足量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溶液的颜色变为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1.C
A、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应用分析判断;
B、根据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分析判断;
C、根据水的分布分析判断;
D、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分析判断.能源和环境问题是一个不能避免的问题,如何能够既实现了能源的合理利用,又能够不污染环境是目前人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解:A、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所含的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故A说法正确;
B、回收一个铝制易拉罐比制造一个新的要便宜20%,而且还可以金属资源和95%的能源,故B说法正确;
C、全球的水量分布情况是:海水96.5%,陆地淡水2.53%,陆地咸水0.97%,故说法C错误;
D、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是重要的能源,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22.A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若采用的方法正确,再判断反应类型是否正确.
解:A、Cu粉能与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和反应类型归类均正确.
B、HCl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H2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反应类型归类错误.
C、CO通过灼热的CuO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但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反应类型归类错误.
D、Na2SO4能与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23.D
(1)放出气泡速度越快,说明反应越快,即金属的活动性越强;(2)除杂的基本原则;①不与除杂试剂反应;②不引入新的杂质;(3)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比较进入溶液的镁的质量与析出的铜的质量大小即可;(4)镁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镁薄膜,阻值里面的镁参加反应。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Mg、Ti、Cu,故A错误;B.镁和钛都与稀盐酸反应,因此不能用稀盐酸除去钛粉中的镁,故B错误;C.根据方程式:Mg+CuSO4=MgSO4+Cu将镁条放入硫酸铜溶液中,24份质量的镁进入溶液,析出64份质量的铜,因此溶液质量变小,故C错误;D.将镁条放入可溶性钛盐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可能是镁条表面有氧化膜,故D正确。故选D。
24.A
①锌铜的活动性比银强,都可以将硝酸银中的银置换出来,故不可行;
②锌的活动性比铜强,能置换出铜,而银的活动性比铜弱,不能置换,故方案可行;
③铜可以把银置换出来,而不能将锌置换出来,所以该方案可行;
④锌与盐酸反应,铜不与盐酸反应,说明锌大于铜,铜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说明铜大于银,故方案可行;
故选A.
①锌铜的活动性比银强,都可以置换出银;
②锌能置换出铜,但银不能置换出铜;
③铜可以置换出银,但不能置换出锌;
④锌能跟盐酸反应,铜不能;铜能置换出银.
25.B
A、向一定量的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氯化钠不能再继续溶解,所以溶液质量不变,故A正确;
B、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金属是过量的,所以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相同,铁生成的氢气多,故B错误;
C、催化剂只会改变反应速率,不会影响生成物的量,故C正确;
D、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刚开始加热,没有达到碳酸钙的分解温度,然后固体质量逐渐减小,最后不变,故D正确;
故选:B.
A、根据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在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进行分析;
B、根据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反应速率相同,铁生成的氢气多进行分析;
C、根据催化剂的定义进行分析;
D、根据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6.C
解:A、氧气不会与硫酸反应,故A错误;
B、铁不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故B错误;
C、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氯化铜反应,氢氧化钾会与二氧化碳、氯化铜反应,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氢氧化钾会与氯化铜反应,故C正确;
D、盐酸不会与氯化钡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氧气不会与硫酸反应进行分析;
B、根据铁不会与氢氧化钠反应进行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氯化铜反应,氢氧化钾会与二氧化碳、氯化铜反应,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氢氧化钾会与氯化铜反应进行分析;
D、根据盐酸不会与氯化钡反应进行分析.
二、填空题
27.镁、锌、铜;减少;Mg+CuSO4=Cu+MgSO4
(1)记住金属活动性顺序,如果金属和盐能反应生成新的金属,必须是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比较溶液中进入物质的质量和析出物质的质量大小关系;如果进入的多,那么溶液质量增大;如果析出的多,那么溶液的质量减小;(3)根据反应过程写出化学方程式即可。(1)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锌>(H)>铜,则“向CuSO4和Zn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镁粉”,镁粉会与CuSO4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镁粉会与ZnSO4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锌,因此在煤粉过量的情况下,过滤所得固体一定有镁、锌、铜;(2)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锌的相对原子量为64,铜的相对原子量为65,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则24份质量镁粉会与CuSO4反应生成硫酸镁和64份质量铜、而24份质量镁粉会与ZnSO4反应生成硫酸镁和65份质量锌,因此二者都是进入溶液的少,析出的多,因此故所得滤液的质量与原混合溶液质量相比减少;(3)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Mg+CuSO4=Cu+MgSO4,Mg+ZnSO4=Zn+MgSO4,Mg+H2SO4=H2↑+MgSO4。
28.(1)不能(2)硫酸铜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根据反应是否发生也可证明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
(1)Ⅰ.将铁片浸入稀硫酸能证明铁在氢前,Ⅱ.将铜片浸入称硫酸能证明铜在氢后,Ⅲ.将铁片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能证明铁在银前,但无法证明铜和银的活动性;(2)将铁、铜、银三种金属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通过铁能与硫酸铜反应而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证明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9.(1)Al、C、Fe(2)A,B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1)碳在高温下,能置换出氧化铁中的铁,则活动性C>Fe;碳与氧化铝不反应,说明活动性Al>C,所以C、Fe、Al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Al、C、Fe。(2)碳在高温下,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铜属于不活泼金属,所以碳与氧化铜能发生置换反应,A说法正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位于氢前,故锌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B说法正确;碳在高温下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岀来,但钙属于活泼金属,所以碳与氧化钙不能发生置换反应,C说法错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濬液中置换出来,银位于铜的后面,不能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D说法错误。故选AB。
故答案为:(1)Al、C、Fe;(2)AB
30.冶金工业;金属加工业和日常生活中丢弃的金属碎屑、碎块;锈蚀和报废
此题根据废金属的概念作答即可.解:废金属主要指冶金工业、金属加工业和日常生活中丢弃的金属碎屑、碎块,锈蚀和报废的金属物品等,故答案为:冶金工业金属加工业和日常生活中丢弃的金属碎屑、碎块锈蚀和报废.
31.Mg2+、Fe2+;Fe+2AgNO3=Fe(NO3)2+2Ag
根据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镁>铁>氢>铜>银,铁能与硝酸银、硝酸铜依次发生反应而不能与硝酸镁反应,因此,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无明显现象,则说明铁无剩余.活动性强的金属放入活动性弱的金属的混合盐溶液中,活动性强的金属会先把活动性最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然后再置换活动性较弱的金属.解: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渣中不含有铁粉,可判断混合溶液中硝酸银、硝酸铜已完全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Fe(NO3)2;可能含有硝酸铜;过程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AgNO3=Fe(NO3)2+2Ag.故答案为:Mg2+、Fe2+;Fe+2AgNO3=Fe(NO3)2+2Ag
32.除去表面的氧化膜;Mg+2H2OMg(OH)2+H2↑;置换;温度;有气体产生,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1)金属镁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镁,所以将镁条用砂纸打磨至光亮的原因是: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故填:除去表面的氧化膜;(2)镁条和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填:Mg+2H2OMg(OH)2+H2↑;置换;(3)根据步骤2和3对比可知,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温度不同,所以步骤2和3对比可知,影响镁与水反应速率的因素是温度;故填:温度;(4)金属钠的活动性大于金属镁,所以将金属钠加到硫酸铜溶液中,金属钠要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故若将金属钠加到硫酸铜溶液中,推测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体产生,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故填:有气体产生,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1)根据金属镁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镁进行解答;(2)根据镁条和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进行解答;(3)根据步骤2和3对比可知,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温度不同进行解答;(4)根据金属钠的活动性大于金属镁,所以将金属钠加到硫酸铜溶液中,金属钠要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进行解答.
33.取样品适量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如果产生气泡,说明是假黄金;如果不产生气泡,说明是真黄金;Zn+2HCl═ZnCl2+H2↑
金和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锌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解:识别真假黄金的实验方案是:取样品适量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如果产生气泡,说明是假黄金;如果不产生气泡,说明是真黄金;锌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故填:取样品适量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如果产生气泡,说明是假黄金;如果不产生气泡,说明是真黄金;Zn+2HCl═ZnCl2+H2↑.
34.(1)氧气(2)B
(1)铁生锈的条件是需要水分和氧气;(2)纯净物是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合成材料又称人造材料,是人为地把不同物质经化学方法或聚合作用加工而成的材料。
(1)铁生锈的条件是有水和氧气,所以填氧气;(2)不锈钢是指在铁中加入锰元素之后形成的金属材料,它是一种混合物,属金属材料,B选项正确。故答案为:(1)氧气;(2)B
35.(1)B(2)ZnCl2、FeCl2
(1)根据合金定义分析;(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
(1)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不属于合金;(2)铁的活动性比锌弱,比铜强,所以在Zn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铁会与氯化铜溶液反应,但不能与氯化锌反应,所以充分反应后滤液中溶质为氯化锌和氯化亚铁。
36.(1)Hg(2)铁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硫酸亚铁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分析;(2)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可生成红色的铜及铁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亚铁化合物分析。(1)X是Hg;(2)打磨过的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所以观察到铁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反应生成的盐为硫酸亚铁;故答案为:(1)Hg;(2)铁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硫酸亚铁。
37.(1)铁;硫酸铜;金属除锈(2)氧化铜(3)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4)亚铁离子;铜离子
根据铁、硫酸铜、氧化铜等物质的相互反应分析;根据硫酸的用途分析。
(1)甲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金属,则甲为铁,丙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其中水溶液呈蓝色,丙为硫酸铜,乙能与甲反应,且能生成丙,则乙为硫酸,硫酸可用于金属除锈;(2)乙和丁反应生成丙,丁可能是氧化铜或氢氧化铜等;(3)甲与丙的反应为铁与硫酸铜的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该反应为置换反应;(4)将甲与丙溶液充分混合后过滤,往滤渣中加入乙的稀溶液,没有观察到气泡冒出,说明铁没有剩余,硫酸铜可能有剩余,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亚铁离子,可能存在铜离子。
38.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由分子的特征可知:分子间有间隔,两种液体混合,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隔中,体积变小,所以所得溶液体积小于mL;CH4+2O2CO2+2H2O;Fe2O3+6HCl=2FeCl3+3H2O
(1)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由分子的特征可知:分子间有间隔,两种液体混合,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隔中,体积变小,所以所得溶液体积小于mL,故填: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由分子的特征可知:分子间有间隔,两种液体混合,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隔中,体积变小,所以所得溶液体积小于mL.(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故填:CH4+2O2CO2+2H2O.(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时会生成氯化铁与水,反应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故答案为:Fe2O3+6HCl=2FeCl3+3H2O.(1)由分子的特征可知:分子间有间隔,两种液体混合,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隔中.(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铁与水.
39.(1)雨淋或在潮湿空气中;锁芯通常是铜制的、锁身通常喷漆;锁勾通常是不锈钢或镀铬镍等;注入铅笔芯粉末(或石墨粉、植物油、汽油等其它答案合理也可)(2)质地坚硬;H2O;Mg(OH)2△MgO+H2O
(1)铁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在铁制品表面涂油漆、镀其他金属等,使其余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铅笔芯中的石墨具有润滑作用.(2)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变推断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反应前生成物以及反应的条件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1)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或雨淋容易生锈.故填:雨淋(或在潮湿的空气中,或接触酸碱盐的溶液等).
锁钩通常是镀其他金属如铬、镍等来防锈;锁身通常喷漆或锁芯通常是铜制的来防锈;或锁身通常喷漆.
锁芯因生锈转动不灵活,可向其中加入铅笔芯粉末(或植物油或汽油或润滑油或石墨粉)使其润滑而转动灵活.(2)施工中挖掘岩石的机械刀片用钨钢制成,说明钨钢的硬度大,故填:质地坚硬;
NaNO2+NH4Cl=NaCl+2X+N2↑,反应前含有1个Na原子,2个N原子,2个O原子,4个H原子,1个Cl原子,反应后含有1个Na原子,2个N原子,1个Cl原子,2X,说明2X中含有4个H原子和2个O原子,即X中含有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故其化学式为H2O,故填:H2O;(4)氢氧化镁能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故填:Mg(OH)2△MgO+H2O.
答案:(1)雨淋或在潮湿空气中;锁芯通常是铜制的、锁身通常喷漆;锁勾通常是不锈钢或镀铬镍等;注入铅笔芯粉末(或石墨粉、植物油、汽油等其它答案合理也可);(2)质地坚硬;H2O;Mg(OH)2△MgO+H2O
40.(1)铝(2)小(3)①④
(1)铝在空气中被氧化后,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里面的金属继续被氧化;(2)合金有许多优点,例如:熔点低、硬度大,抗腐蚀能力强;(3)如果要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大小,那么在实验中要出现三种明显的不同现象,这样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1)在空气中铝更耐腐蚀;(2)人们大量使用的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例如纯铁比钢硬度小;(3)①Al能够置换出ZnSO4溶液中的Zn,而Fe不能能够置换出ZnSO4溶液中的Zn,因此能够比较三者的活动性,故①正确;②Al(NO3)3溶液和ZnSO4溶液与Fe都不能发生反应,不能比较三者的活动性,故②错误;③Fe、Zn都不能与Al(NO3)3溶液反应,不能比较它们的活动性强弱,故③错误;④Al、Fe、Zn都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根据生成氢气的速度可以比较三者的活动性的强弱,故④正确。那么可行的方案有①④。
三、实验探究题
41.(1)氧气;水(2)水;氧气的浓度(3)b(4)c(5)刷油漆
根据铁生锈的实质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根据铁生锈速率与氧气的浓度有关分析。
(1)A处铁只与氧气接触,铁丝依然光亮,B处铁丝既接触氧气又接触水,表面灰暗,D处铁丝接触空气与水,但氧气量没有B处充足,依然光亮,由此可说明铁在空气中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的作用;(2)A不接触水,所以A、B对比说明铁生锈主要与水有关,B、D氧气的浓度不同,所以BD对比说明铁生锈的快慢与氧气浓度有关;(3)铁制品表面镀锌可降低铁生锈的速度,所以镀锡铁涂层破坏后,铁生锈的速率较快,故选b;(4)铜粉为紫红色金属,大门上刷了银白色的金属,因银的成本较高,则所涂金属可能是镁;(5)涂油、刷油漆、电镀等都可以防止铁生锈。
42.(1)硫酸(2)H2SO4+Ba(NO3)2=BaSO4↓+2HNO3
根据各步实验现象来分析确定溶液成分,根据反应物、生成物来正确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1)滴入酚酞试液,溶液颜色无变化,说明溶液不显碱性;加入锌粒后放出无色无气味的气体,点燃这种气体,火焰呈淡蓝色,说明该溶液是酸溶液;滴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由此可知该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故该溶液为硫酸溶液;(2)硝酸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NO3)2=BaSO4↓+2HNO3.
故答案为:(1)硫酸;(2)H2SO4+Ba(NO3)2=BaSO4↓+2HNO3.
43.(1)A(2)锰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3)Fe+CuSO4=FeSO4+Cu
(1)如果金属表面有氧化膜,那么外面的氧化膜先与酸反应,反应完毕后才是单质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等待时间较长;(2)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越快,金属越活泼进行分析;(3)根据活泼金属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1)如果金属表面有氧化膜,那么外面的氧化膜先与酸反应,反应完毕后才是单质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等待时间较长,因此用砂纸将表面擦光亮,其目的是除去氧化膜,便于直接反应,故选A;(2)放出气泡的速度越快,说明金属与酸反应的越剧烈,那么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即锰比铁更活泼;(3)活泼金属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那么另一种方法:将锰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观察,看是否有单质铁被置换出来。
44.(1)引流(2)CuSO4+Fe═Cu+FeSO4(3)A,B
(1)依据过滤中玻璃棒的引流作用分析判断;(2)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结合金属X具有广泛用途分析该金属是铁,并得到相关的化学方程式;(3)依据铁铜的性质对两者进行分离即可;
解:(1)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起到引流的作用,以防止液体飞溅;(2)经过步骤②碳加热生成二氧化碳,铜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经步骤③转化成硫酸铜的溶液,硫酸铜加过量的x铜说明x的活动性比铜强,由条件金属X与Zn的活动性顺序是Zn>X,金属X具有广泛用途知X是金属铁,反应是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方程式为:CuSO4+Fe═Cu+FeSO4.(3)经过以上过程所得的不纯的铜是铜与未反应的铁粉,铜附着在铁的表面,用磁铁吸引和加CuSO4时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如果加入锌,可能会引入锌杂质.
故答案为:(1)引流;(2)CuSO4+Fe═Cu+FeSO4.(3)AB.
45.(1)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2)有气泡冒出;铁(3)防止没有反应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可以据此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而B中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1)根据题给的“查阅资料”部分可以完成该题的解答;(2)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引起空气的污染,可以据此解答该题.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实验装置、实验现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污染,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解:(1)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观察到B中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2)根据题给的“查阅资料”部分可以知道,实验一的结论为该物质是铁,也可能是四氧化三铁;根据实验二可以知道将该物质加入稀硫酸中后会观察到有气泡冒出,从而可以判断该黑色固体为铁;(3)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引起空气的污染,而一氧化碳可以燃烧,燃烧后的产物为二氧化碳是无毒的物质,从而可防止污染空气.
四、解答题
46.植物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铁在有氧气和水的环境中易生锈,甲、乙两瓶中都有水,甲瓶中的金鱼藻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所以甲瓶中的铁钉先生锈.
玻璃瓶中都装满冷开水,并加入碳酸氢钠(一种CO2释放剂),甲装置中的金鱼藻与二氧化碳和水分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甲的铁钉更易与氧气、水分同时接触,比乙中的铁钉更容易生锈.
故填:植物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铁在有氧气和水的环境中易生锈,甲、乙两瓶中都有水,甲瓶中的金鱼藻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所以甲瓶中的铁钉先生锈.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47.(1)Al2O3(2)化学反应的过程只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所以元素的种类不会改变。反应物中只有铝元素和氧元素,没有氢元素。所以生成物中不可能有氢元素组成的氢气(3)A,D
(1)正确书写化学式;(2)化学反应的过程只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所以元素的种类不会改变,反应物中不含有的元素,在生成物中也不含有;(3)根据稀盐酸的浓度减弱,导致铝和盐酸的反应速率减慢进行分析。
(1)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
(2)化学反应的过程只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所以元素的种类不会改变。反应物中只有铝元素和氧元素,没有氢元素。所以生成物中不可能有氢元素组成的氢气;
(3)稀盐酸的浓度减少,导致铝和盐酸的反应速率减慢,在0~t1时间段内盐酸与铝表面的氧化层反应,没有气泡产生,t3以后,该化学反应停止进行,故选AD。
故答案为:(1)Al2O3;(2)化学反应的过程只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所以元素的种类不会改变。反应物中只有铝元素和氧元素,没有氢元素。所以生成物中不可能有氢元素组成的氢气;(3)AD。
48.(1)Na>Mg>ZnNa=Mg>Zn、Mg>Na>Zn(2)m≥3.25(3)
(1)依据钠镁锌三种金属同质量时与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关系是镁钠锌,可知生成的氢气质量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①与三种金属反应酸足量,②酸量恰好与锌反应,则镁锌生成的氢气量相等,但钠与水反应会生成氢气,③酸量与锌反应后还有剩余。(2)当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小为NaMg=Zn时,情况是Zn正好反应完或过量(3)根据4,6g钠镁与酸反应生成的氢气的量找到图象的关键点,再结合锌的情况绘制图象即可。
(1)此题的特殊之处在于:钠既可以与酸反应还可以与水反应,镁、锌只与酸反应而不与水反应。质量均为m的三种金属与酸(过量)完全反应时产生氯气的质量分别为m/23、m/12、2m/65。由此可以看出,钠、镁、锌三种金属与等量酸恰好完全反应(或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时所消耗的金属质量关系为:m锌m钠m镁①酸过量(酸与镁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的氢气质量的情况为:MgNaZn②钠、镁、锌均过量(或锌恰好完全反应)时,过量的钠可以水反应而产生的氢气质量最多,镁、锌产生的氢气质量因受酸的限制而相等,情况为:NaMg=Zn③钠、镁均过量而锌不足时,产生的氢气质量的情况为:NaMgZn④镁过量,钠恰好与酸完全反应,而锌不足时,产生的氢气质量的情况为:Na=MgZn(2)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当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小为NaMg=Zn时,钠、镁、锌均过量(或锌恰好完全反应),因此m的大小只取决于锌的质量。设25g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与锌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锌的质量为xZn+H2SO4=ZnSO4+H2↑x25g×19.6%65/98=x/25g×19.6%解得x=3.25g(3)当m=4.6g时,m,因此钠、镁、锌均过量,钠在酸消耗完后还可以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量由钠决定,设:钠产生的氢气质量的y2Na+H2SO4=NaSO4+H2↑-----①2Na+2H2O=2NaOH+H2↑-----②联立①②化学方程式,可得2Na----H2↑设:钠产生的氢气质量的y2Na----H2↑.6gy46/4.6g=2/y解得y=0.2g因为镁、锌产生氢气质量因受酸的限制而相等,由上图可知均为0.1g设25g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与镁恰好完全反应消耗镁的质量为zMg+H2SO4=MgSO4+H2↑z25g×19.6%24/z=98/25g×19.6%解得z=1.2g故答案为:(1)Na>Mg>ZnNa=Mg>Zn、Mg>Na>Zn(2)m≥3.25(3)图如下:
49.(1)解:根据3NaOH+AlCl3=Al(OH)3↓+3NaCl和Al(OH)3+NaOH=NaAlO2+2H2O可知,生成氢氧化铝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是氢氧化铝溶解需要的氢氧化钠的3倍,所以当消耗氢氧化铝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为10mL时,则与氯化铝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30mL,所以a必须小于50。设铝的质量为x根据2Al+6HCl=2AlCl3+3H2↑和3NaOH+AlCl3=Al(OH)3↓+3NaCl以及Al(OH)3+NaOH=NaAlO2+2H2O可得关系式为:2Al~~~2AlCl3~~~2Al(OH)3↓~~~2NaOHx10mL×1g/mL×4%
x=0.27g(2)解:根据2Al+6HCl=2AlCl3+3H2↑和和3NaOH+AlCl3=Al(OH)3↓+3NaCl以及Mg+2HCl=MgCl2+H2↑和2NaOH+MgCl2=Mg(OH)2↓+2NaCl可得关系式为:HCl~~~NaOH且与盐酸有关的氢氧化钠溶液为80mLHCl~~~~~~~~NaOH36..5%y80mL×1g/mL×4%y=80g(3)若a=0,则对应的镁的质量最大,对应的和氯化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50mL.(4)则设镁的质量为zMg~~~MglCl2~~~Mg(OH)2↓~~~2NaOHz50mL×1g/mL×4%z=0.6g镁的质量与铝的质量比值的最大值为0.6g:0.27g=20:9.
由题意和图可知,当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0--a克时,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当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a--80克时,氢氧化钠与生成氯化铝、氯化镁反应生成沉淀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80--90克时,氢氧化钠与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反应;当超过90之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不反应了,此时沉淀的质量是氢氧化镁的质量。
往期回顾
宁波科学九上第1章化学反应1化学方程式
宁波科学九上培优题库第1章2-3节
宁波科学九上培优题库第1章化学反应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宁波科学九上培优题库第2章酸和碱
甬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