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抽象藝術之父康定斯基曾說:「抽象藝術表面上與現實毫無關係,但卻在現實世界旁邊為我們建立了一個新世界。」這也是亞洲藝術家們自20世紀以來,基於各自的文化根源、結合個人感悟,不斷力圖開拓創新的方向。
此次上海秋季拍賣「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囊括了一系列以抽象元素為概念的作品:草間彌生筆下平靜而圓滿的點帶領觀者通向無限的路徑;展望通過他的假山石,反射出一個傳統與現代相互融合補充的世界;丁乙以螢光色的抽象十字元素架構了一個迷幻空間;而由金卻反其道而行之,將真實的空間加以疊加及翻轉,令觀者感受其筆下多面世界的天覆地載。
觀者亦可迷失于蘇笑柏所創造的那一片古樸而神聖的白色之中,繼而又在朱德群筆下溫暖朦朧的拂曉和鍾泗賓所描繪的海天一色中,重新發現自然之美。
蘇笑柏(中國,年生)
《三色–殷白》
油彩漆麻布木板
xx10cm.
年作
估價:人民幣,-1,,
蘇笑柏早年在武漢工藝美術學校和央美接受傳統繪畫教育,年移居德國後在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學習繪畫,西方前衛藝術的衝擊帶給他全新的靈感和觀念的轉變。年時,蘇笑柏回到中國,因一次在福建參加文化交流專案的機會偶然接觸到了在當地發展非常成熟的大漆。大漆泛稱中國漆,是一種從天然樹脂中提取的塗料,作為中國傳統漆繪特有的媒材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蘇笑柏被大漆獨有的細膩和蘊藉吸引,隨即展開長時間的研究與實踐。他漸漸發現,大漆有著其他媒材沒有的流動性和平整性,運用在繪畫中時,這種細膩平滑與麻的粗糲形成了有趣的對抗,作品表面呈現出大小不一的色彩顆粒以及複雜多變的肌理效果,這是油彩未能給予的。與此同時,大漆具有非同尋常的光潔色域;蘇笑柏通過新的製作工藝,將這種光澤控制在一種微亮的範圍內。單一的色塊經過他層層的渲染變得越來越複雜醇厚,而大漆的濃稠與古樸,讓他的抽象作品在看似新潮前衛的同時又包含了東方的內斂以及厚重的歷史感。
《三色–殷白》創作於年,此時蘇笑柏已對大漆的使用得心應手,作品經過幾十次層層複雜工序,他耐心打磨、拋光,以調整大漆的光澤度和色彩。站在作品前,慢慢形成的厚度帶來的體積感模糊了繪畫與雕塑之間的邊界,看著表面佈滿的錯綜裂紋,深淺不一的白泛著微光,蘇笑柏曾稱希望觀者能在自然光中欣賞他的作品,或是在低亮度的燈光下去感受作品的多變性與神秘感,正如藝術家所說的:「白色,存在於時間尚未融入的空間,思想可以在這裡自由掠過。」
《三色–殷白》去除了具象與內容,聚焦在色覺特徵中,讓觀者能夠用平和純淨的心態去觀察畫面中細微的色彩變化,感受光線折射在作品上時帶來的神聖之感。如果說深淺不一的刻痕是他一時興起的靈感,那麼一次次的調和與覆蓋達到的和諧畫面便是長期的耐心積累。每個色彩變化、每道印痕,甚至是畫面上某個看似隨機的巧合,都是藝術家創作時留下的「存在」的痕跡。這樣簡化的畫面,卻是由細緻複雜的製作過程逐步形成的。他說:「我不再依賴對自然的描繪,不拘泥于自然世界,只專注營造畫面。」於是他將西方極簡主義避免象徵性以及情感表達的概念融入到作品中,完成了從抽象表現主義企圖表現可見的世界,到回歸到關注最純粹的藝術本體的進程。抽象藝術不再是被借用來捕捉和表現某種意境的手段,而是真正認識到一件藝術品本身存在之美。
草間彌生(日本,年生)
《點》
丙烯畫布
15.8x22.7cm.
年作
估價:人民幣,-,
在《點》一作中,無數的黑點在暗紅背景之中呈現。重重覆覆丶如幻似夢,草間彌生獨特的畫風營造出貫切全作的律動。早在她10歲時,這些斑點已開始出現在她的繪畫,對黑點的執迷,自此綿延50年,成為她藝術生涯中最有個人特色的標誌。
草間彌生的童年陰影啟發了她的創作,此作亦可見這種強烈得叫人震驚的感情。在草間彌生的幻象中,包括她自己在內的萬物都在規則與斑點的空間自我消亡及叛逆。此作充分表現出草間彌生幻覺中的暈眩感。紅與黑的強烈對比更加劇了作品的幻覺效果。草間彌生把她的繪畫稱為「療愈藝術」,她的作品與精神病有密切關係,而繪畫在她人生中,起著療愈的角色。透過偏執地重新經歷這些陰影,她以重覆回顧來紓解及驅除她的恐懼與焦慮。
草間彌生與她的作品與先鋒藝壇關係密切,亦與波普藝術有所連系。當她年代住在紐約時,草間彌生與包括安迪?沃荷(AndyWarhol)在內的一些波普藝術家結為好友,他們為她作品的重覆性及亮麗的外觀所吸引。草間彌生富個人特色的作品表達了她的執狂,她的作品形式簡單,卻有複雜的視覺及心理層次,「催眠」著不同的受眾,將他們引領至無限的世界。
丁乙(中國,年生)
《十示97-11》
丙烯格子布
xcm.
年作
估價:人民幣,-1,,
一橫一勾一乙,丁乙的名字如他的作品一般抽象而神秘。在年代,無論是西方現代主義亦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耳濡目染,都讓丁乙覺得繁瑣駁雜。他突破原有的規律形態,回到起點,讓藝術變得理性而純粹。年,丁乙開始了《十示》系列的創作,為避免標題的隱喻,他將作品系列與年份命名。拋開先入為主的具象描述,丁乙匠心獨具的運用「十」與「X」的筆觸符號,給予邊緣性的嘗試,繪製高度規律性的垂直交叉線條,其無限可能的組合呈現出變幻莫測的抽象畫面。
在《十示》中,丁乙運用大量的綠色與黃色,加入霓虹般亮麗的螢光顏料繪於紅綠相間的蘇格蘭格子布上,仿佛一個巨大的彩格棋盤。格子布在19世紀曾是蘇格蘭各家族的身份象徵,後逐漸遺失其文化含義,演變為高速工業化背景下千篇一律的大批量複製品。年,丁乙首次嘗試在蘇格蘭格子布的紋路基礎上創作,個性化了自動化流水線上的出產物,他將阡陌交錯的十字進行延伸,分解,重組,縮放,層層疊加,相互交織。
從小生活在上海的丁乙,見證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一條條縱橫交叉的街道,那些嚴謹而簡潔的線條與塊狀結構留給了藝術家深刻的印象。作品如同樓宇般融入當下環境,亦遵循建築中的平衡邏輯與縝密運作。丁乙把工作室從上海郊區搬到了蘇州河沿岸的市區後,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與變遷不斷地產生新的資訊,刺激著藝術家的創作思考,漸漸地開始運用螢光色繪譜那些競相爭豔的光線,強調畫面的色彩明亮度;他用交錯往復的光與線映寫車水馬龍與萬家燈火,同時折射著都市物質化的繁榮,純粹地反映城市生活的變遷,呈現出一個時期的濃縮特徵。
丁乙的作品如同電腦迴圈程式設計,不斷地開始下一次反覆運算,直至破解神秘代碼從而中斷整個循環體。不同於早年具備高度理性風格,作品從內心世界的呈現到與多元化社會的融合互動,記錄著工業化背景下城市的喧囂與刺激。一如丁乙所述:「這些發展和變化在我的作品中可能看上去只是表面上的一些改變,而事實上,它反映的是中國社會中正在發生的深刻的變遷。我的思路和想法來源於我從整個世界中捕捉到的資訊。」而始終不變的則是丁乙抽象的十字元素,純粹的視覺語言下回歸繪畫本質的初心。
由金(中國,年生)
《路徑–後花園》
油彩畫布
xcm.
年作
估價:人民幣,-,
由金的畫作富有激情的色彩及錯綜的空間感:畫面中的門廊與階梯通向四面八方,成了複雜層層遞進的房間及視窗,將觀者的眼光引到畫面空間的深處;而現代建築的碎片從蔓生的雜草叢中兀立而出,像是明亮的橙黃柳綠在爭妍鬥麗。乍看之下畫面似是雜亂無章,當觀者面對巨幅畫作時,可體驗到藝術家精心思索的佈局:以多角度的方向將不同空間、景深和視角在平面的畫布上組合而成的精彩世界。
由金生於遼寧瀋陽,畢業於魯迅藝術學院,現在北京工作及生活。他早期作品描畫超現實場景,其中的圖像相互融合交錯而成夢幻世界,其中平面與陰影的疊加成純粹色彩振動。近期的作品基於相同的理論,但著重探索複雜空間及內在的思索。在《路徑–後花園》中,他將門窗、走廊及階梯等實物作為空間的轉換點和界定建築空間的象限,可是它們之間卻似沒有任何空間關係。畫中每個片段看似合理,但隨著眼光在畫面遊移,一切都在變動。如由金所說:「混搭和錯亂式的空間組合,正是人與社會環境之間的一種新的媒介,……這種新的混亂環境,同樣容納了一種新的消費意識、包括生存的概念,文化和社交的各種消耗。」
濃厚幻化的色調亦是由金作品特色之一。透過以強烈的線條將純粹的色彩疊加於平面之上,由金營造出如安迪?沃荷的波普藝術美感。而相對于沃荷意圖以疊影的方式在平面畫布上產生連續畫面的效果,在由金的作品中,那些對比鮮明的色彩輪廓線條在畫面上構建成無數個錯綜複雜的深度空間,意在將四維空間的概念引入平面繪畫中。站在這幅巨作之前,不禁令人沉醉在千變萬化的色調及變幻無常的空間及透視之中,感受由金筆下多面的世界的天覆地載。
朱德群(中國/法國,-)
《拂曉》
油彩畫布
78x63cm.
年作
估價:人民幣1,,-1,,
朱德群於年抵達巴黎後,受到抽象藝術的強烈衝擊,隨即開始探索與實踐用嶄新的方式去詮釋和重現眼見的自然。在作品《拂曉》中,畫面色彩交響融匯,明暗對比強烈。整體偏暗的色調中不時透著深淺不一的通透的藍,中上方的淡色塊光耀奪目照亮了整個畫面,又于光源處加入了熒熒綠色和些許檸檬黃,充滿通透感和生命力,幾抹柔和的橙褐色輕輕覆蓋,仿若溫暖的晨光正緩緩取代即將過去的黑夜。
作品的豐富性來自於明與暗的相互襯托,濃與淡、輕與重的相互交織,彩色間的界限時而模糊時而分明,彩墨渲染般的手法製造出清晨時分的朦朧氤氳之感,而自由揮灑的筆觸散發著東方的書法性,氣勢雄厚而深沉有力。而油彩的不透明性與厚重感,以及朱德群對冷暖色的使用,更賦予了畫面更強烈的空間層次感。暖色的加入讓部分色塊在視覺上更為突出,而冷色則看起來向後退卻。藍與橙、紫與黃作為兩組互補性顏色,帶來它們似乎在畫布上跳躍的明快感覺。
受抽象表現主義影響的朱德群抹去了前人慣於的對風景的具象描繪,以簡表繁,更加突出了光影間的變化。藝術家巧妙領會了西方抽象藝術與中國山水詩詞中傳統的寫意美學的共通之處,將之融合,通過獨具個人風格的繪畫作品,釋放了自然界有限形象中無限的美。
展望(中國,年生)
《假山石系列第63號》
不銹鋼雕塑
83x44.5x15cm.
版數:5/8
6年作
估價:人民幣,-,
歷經風啄水蝕,假山石承載了數百年中國文人美學精神。這些峰壑嶙峋,巉岩疊嶂且姿態萬千的石頭凝天地造化之精華,蘊亙古不朽之生機。作為展望渴求在自身文化根基與迅速現代化的中國之間尋找平衡的產物,《假山石系列第63號》這座不銹鋼雕塑作品,造型取自中國古典文人賞石。與憑藉自然之力成形的石頭相反,展望的人工假山取高度拋光的不銹鋼材料拓制而成,以恒久不變之姿佇立于時間長河之中,試圖透過人工製造的持久性凝練刹那間的時代精神。
展望先用不銹鋼板一片片包裹住自然成形的假山,再用錘子敲打定型。拼綴焊接後,其高度拋光的鋼制外表使得該作品跳脫了傳統的文人逸趣,充滿當代工業化的閃亮浮華,轉化為原本假山石的一具封密反光的外殼。其扭曲的反射倒影與空洞的軀殼仿佛是展望對當代中國社會工業化的急速發展以及世俗化的精神墮落與空虛的批判性注解。最終,這件脫胎自中國文人美學的現代工業化作品既呈現出無數多樣的身份內涵,卻又並不能被任何標籤所概括。
然而,這件雕塑作品更是對重塑中國傳統文化的呼喚,並為此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與答案。如同康斯坦丁?布朗庫西(ConstantinBrancu?i)的雕塑,展望採用看似不可調和的材料對傳統文化標誌進行再創作,打造出既熟悉又奇特的和諧之勢。他以反光的不銹鋼板重塑中國古典藝術元素,同樣讓觀者窺視到一個傳統與現代相互融合補充而非對立的世界。最終,《假山石系列第63號》既是一幅了解展望對於當代中國社會所持見解的藍圖,又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直面藝術家創作構想的機會。
鐘泗賓(新加坡,-)
《村景》
油彩畫布
56x86.5cm.
年作
估價:人民幣,-,
為了藝道上的精益求精,鐘泗賓從生活中提取靈感同時,亦四處遠行,去異國他鄉尋覓創作靈感。他遊歷甚豐,足跡不僅遍佈東南亞各地,還於晚年再次踏足神州。他在年代初曾寓居於倫敦一段長時間,與一眾學藝英倫的弟子一同生活及創作。藝術家年代初的作品受到他遊歷歐洲時所接觸到的西方抽象主義影響,因而對山水畫傳統中的抽象有所探討。這些繪畫不以寫實為目標,使藝術家得以肆意追求筆觸與色彩上的感情表達。
年代中葉,鐘泗賓重回東南亞,這段時期的作品可見他在以南洋山水為題入畫的同時,意欲保留抽象主義賦與的自由。《鄉村風景》一作成畫於年,當時他剛回新加坡不久。細緻的筆觸,勾勒出兀立沙洲之上的高腳木屋。這些細筆,可見其深厚的國畫基礎。然而,與推許偶然性的西方抽象主義作品不同,此作中每一筆一劃,都是藝術家深思熟慮的結果。鮮明強烈的色彩,為較疏淡的顏色取代,配上滴畫與及橫向的粗筆觸,按表現出從朝霞之間欣賞到的海天一色景致。《鄉村風景》是鍾泗賓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表現了藝術家如何在深厚的東方藝術根底與鮮活的西方影響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同時又描畫出他在這新的家國耳聞目睹的風光。
上海秋拍的另一場「開創|上海」拍賣同樣聚焦一批亞洲抽象藝術作品,尤其是中國當代藝術家中的年輕創作力量,如黃宇興、秦一峰和秦風等,此外,亦有不少來自韓國、菲律賓等亞洲地區藝術家的精彩抽象作品。
黃宇興(中國,年生)
《氣泡》
丙烯畫布
xcm.
年作
估價:人民幣,-,
秦一峰(中國,年生)
《线场》
丙烯亞麻布
xcm.
1年作
估價:人民幣40,-80,
秦風(中國,年生)
《慾望風景系列》
水墨丙烯亞麻布
xcm.
年作
估價:人民幣,-,
秦風的作品筆觸宏大而有力,在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下,隨著墨鋒的展開,觀者可以自由地領略到畫面上流動的美和水墨的淋漓盡致,用墨與留白相得益彰,極致地呈現出書法藝術的生命力。年代初,秦風曾用一條紅線橫掛在通往聖山的路上,引起經過的人不同的反應。從此,秦風的作品常呈現一條紅線,他認為紅線能「貫穿古與今,東與西,連接記憶和歷史,以承傳本真的文明信信息。」
草間彌生(日本,年生)
《秋》
粉彩墨水紙本
26.4x18.6cm.
年作
估價:人民幣,-,
隋建國(中國,年生)
《手跡》
銅雕雕塑
21.3x16x40cm.
版数:1/6
年作
估價:人民幣30,-50,
谷文達(中國,年生)
《遺失的王朝J系列之十七》
水墨設色紙本
96.5x59.7cm.
6年作
估價:人民幣60,-90,
李綱(中國,年生)
《水墨元素NO》
《水墨元素NO》
水墨紙本兩幅
每幅:45x48cm.
年作(2)
估價:人民幣70,-90,
帕斯塔(菲律賓,-4)
《彩虹之上》
油彩棉布畫布
xcm.
1年作
估價:人民幣40,-60,
南寬(韓國,-)
《紀念碑》
油彩畫布
65.5x53cm.
年作
估價:人民幣75,-85,
金燦一(韓國,年生)
《點》
銅粉畫布
90x90cm.
5年作
估價:人民幣,-,
黃用燁(韓國,年生)
《無題(人體)》
油彩畫布
60x50cm.
年作
估價:人民幣75,-85,
上海秋季拍賣
開創|上海9月24日下午3:30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9月24日下午6:00
地點
上海半島酒店
預展
9月22及23日上午10:00-下午6:00
9月24日上午10:00-下午2:30
佳士得上海藝術空間及上海半島酒店
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前往上海秋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