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 http://m.39.net/pf/bdfyy/(美洲大蠊网络图片)蟑螂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蟑螂入药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利用价值广泛。通过古代文献的考证和云南大理、腾冲、宾川等地的田野调查,对蟑螂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使我们对蟑螂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为蟑螂的利用与开发创造有利条件。1蟑螂的考证1.1名称由来蟑螂名称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蟑螂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尔雅》。《尔雅》是我国辞书之祖,成书于战国至西汉初年。据《尔雅义疏》载:“蜚,蠦蜰。蜰即负盘臭虫。”《神农本草经》载为蜚廉。蜚廉原作蜚蠊。《本草纲目》载:“蜚蠊,又名石姜、卢蜰、负盘、滑虫、茶婆虫、香娘子。弘景曰:此有两三种,以作廉姜气者为真,南人啖之,故名。恭曰:此虫辛臭,汉中人食之,名石姜,亦名卢蜰,一名负盘,南人谓之滑虫。时珍曰:蜚蠊、行夜、蛗螽三种,西南夷皆食之,混呼为负盘,俗又讹盘为婆,而讳称为香娘子也。”《广雅疏证》载:“飞蟅,飞蠊也。《尔雅》:蜚,蠦蜰。《本草》谓之蜚蠊。”蟑螂俗称始于《本草纲目拾遗》:“今之灶马,俗呼赃郎,又作蟑螂,《纲目》所谓蜚镰也。1.2形态特征蟑螂泛指蜚蠊目的昆虫,本文所说蟑螂为蜚蠊科大蠊属动物美洲大蠊。其体长4~5cm,椭圆形而扁,红褐色,有光泽。头小,隐于前胸下。触角鞭状,颇长,超过翅的末端。前胸背圆形,有不明显的黄色轮纹。翅发达,盖过腹部的末端;前翅较小,叶状,革质,有赤褐色的翅脉,翅端色较浅;后翅大,膜质,扇状。足长而侧扁,跗节5。腹部各节后缘浓赤褐色,体下面淡黄色。尾端有2长2短的尾毛,司嗅觉功用。《名医别录》载:“蜚蠊,形似蚕蛾,腹下赤。二月、八月采。”《本草纲目》载:“弘景曰:形似虻虫,而轻小能飞。时珍曰:身似蚕蛾,腹背俱赤,两翅能飞,喜灯火光,其气甚臭,其屎尤甚。”《广雅疏证》载:“气盘虫,有短翅,飞不能远,好夜中行,触之气出也。”1.3生活习性蟑螂为杂食性昆虫,喜欢居于家室内,特别是温暖有食物的地方。白昼匿居于阴暗隐蔽处,晚间出来活动,能分泌出臭气。《神农本草经》载:蜚蠊“生川泽。”《名医别录》载:蜚蠊“生晋阳及人家屋间,立秋采。”《本草纲目》载:蜚蠊,“弘景曰:本生草中,八九月知寒,多入人家屋里逃尔。保昇曰:金州、房州等处有之。多在林树间,百十为聚。山人啖之,谓之石姜。时珍曰:今人家壁间、灶下极多,甚者聚至千百。罗愿云:此物好以清旦食稻花,日出则散也。水中一种酷似之。”《春在堂随笔》载:“余谓此虫虽廉姜气,然实生在屋壁间,不在草中,四五月间即有,非至八九月畏寒始入室也。”。此为作者对《本草》陶注的存疑,今录之以备考。1.4入药历史蟑螂入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成书于东汉。据《神农本草经》载:“蜚廉,味咸。主治血瘀症坚寒热,破积聚,喉咽闭,内寒无子。”《名医别录》载:“蜚蠊,有毒。通利血脉。”《本草纲目》载:“蜚蠊,味咸,寒,有毒。恭曰:辛辣而臭,食之下气。时珍曰:立夏之日,蜚蠊先生,为人参、茯苓使,主腹中七节,保神守中。则西南夷食之亦有谓也。主妇人症坚寒热,尤为有理。此物乃血药,故宜于妇人。”《本草纲目拾遗》载:“灶上蟑螂不拘多少,捣烂敷之,其疔根自出。”《绛雪园古方选注得宜本草》载:“虻虫,味酸、寒,功专下血行伤。得桃仁、大黄,治产妇乾血腹痛。得乳香、没药、龙骨、自然铜,能去伤接骨。”虻虫即蜚蠊。2蟑螂的价值2.1药用价值蟑螂具有散瘀、化积、解毒功能。据现代研究,蟑螂的药理作用有:(1)抗菌及抗病毒作用。美洲大蠊抗菌肽对大肠杆菌具有直接杀灭作用,美洲大蠊提取物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功效;(2)强心升压及改善微循环作用。美洲大蠊醇提物可以强心升压,改善微循环,兴奋呼吸,利尿,增加心、脑、肺、肾的血流量;(3)增强免疫功能作用。美洲大蠊提取物能够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加固有免疫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的数量,在抗肿瘤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增强免疫调节的作用;(4)抗癌及抗肿瘤作用。美洲大蠊提取物中含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物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小鼠3LL肺癌的生长,同时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对晚期癌症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能有效改变临床症状;(5)抗纤维化作用。美洲大蠊提取物对小鼠的实验性肝纤维化有抑制作用,对大鼠纤维化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6)抗炎、消肿及止痛作用。美洲大蠊提取物对炎症引起的组织水肿具有明显的消肿作用,也有显著的镇痛作用;(7)组织修复作用。美洲大蠊提取物能够促进伤口处胶原的产生和沉积,具有良好的修复黏膜组织的作用,对应急型和乙醇型胃溃疡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8)肠黏膜保护作用。美洲大蠊提取物对肠黏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能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病情;(9)其他作用。美洲大蠊在抗氧化、抗衰老、抗结核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2.2食用价值蟑螂不仅药理作用显著,而且含有丰富的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食用价值较高,是人们未来动物蛋白食品的选择之一。在我国古代即有食用蟑螂的记载。《本草纲目》载:蜚蠊,“藏器曰:状如蝗,蜀人食之。”在云南民间,人们捕捉正在蜕皮的蟑螂,用开水烫死洗净,经油锅煎炸,食之香脆可口。研究表明,美洲大蠊雌、雄成虫和若虫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61.9%、67.2%和60.2%,平均为63.1%,与秘鲁鱼粉的粗蛋白(62%)相近;雌、雄成虫和若虫的脂肪含量分别为18.39%、13.07%和20.14%,平均为17.20%,总糖4.2%,粗灰分平均5.68%;美洲大蠊含有18种氨基酸,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雌、雄成虫和若虫的氨基酸总量分别为52.86%、60.39%和52.93%,平均为55.39%。雌、雄成虫和若虫的必需氨基酸平均含量为21.06%,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7.91%、38.25%和37.86%,比例平衡,接近WHO/FAO的理想模式(40%)。此外,美洲大蠊作为新的动物营养来源日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美洲大蠊作为饲料或饲料添加剂,能够使禽类从中获得丰富的营养,增强抗病能力,有效地促进禽类生长,且肉质性状不受影响,同时可以取代鱼粉及抗生素,降低禽类饲养成本,增加禽类养殖收入,实现绿色养殖。2.3经济价值对药用蟑螂的现代研究始于大理大学李树楠教授。从年开始,李树楠将毕生精力投入到蟑螂的药用研究中,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成功提取到蟑螂的有效成分,开发出康复新滴剂、心脉隆注射液、肝龙胶囊等系列新药,形成了以蟑螂为原料的医药产业,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世纪90年代,腾冲制药厂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战略,与大理大学李树楠教授合作,成功研制出国家二类新药心脉隆注射液。该产品为我国首创以美洲大蠊为原料制成的纯中药注射液,其有效成份为多肽、核苷及复合氨基酸等,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心衰的治疗。经临床试验,使用安全,疗效显著,于年生产上市。为了综合利用美洲大蠊干品,腾冲制药厂致力于心脉隆产品的后续开发,把提取心脉隆产品后的剩余物质用于化妆品和日化用品的生产。目前化妆品东方不老系列产品正在开发中,主要有抗炎、抗皱、祛斑等功效,而日化用品中的皂角排毒养颜香皂已投放市场。由此为腾冲制药厂实施“一体两翼”规划奠定了基础,为“腾药”品牌价值的提升创造了平台,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活力。此外,腾冲制药厂还采用“公司+基地”的模式,建立了美洲大蠊养殖基地,对专业养殖户进行培训。这一举措带动了周边农民脱贫致富。心脉隆注射液年生产规模万支,需要美洲大蠊吨,仅原料产值就可达万元,实现利润多万元,为社会提供多个工作岗位。3蟑螂的利用3.1开发前景随着科学家对蟑螂的深入研究,人们将不断发现蟑螂的利用价值,从而进一步推动蟑螂产业的更大发展。目前以蟑螂为原料开发的药物有康复新液、心脉隆注射液、肝龙胶囊等产品。康复新液具有通利血脉、养阴生肌功能,内服用于瘀血阻滞,胃痛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及阴虚肺痨、肺结核的辅助治疗。外敷用于金疮,外伤,溃疡,瘘管,烧伤,烫伤,褥疮之创面;心脉隆注射液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辅助用药,具有益气活血、通阳利水功能,用于气阳两虚,瘀血内阻所致的心悸、气短、浮肿、面色晦暗、口唇发绀等症;肝龙胶囊具有疏肝理脾、活血解毒功能,主治胁痛肝郁脾虚兼瘀血证,症见胁肋胀痛或刺痛,恶心嗳气,神疲乏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溏,舌色淡或紫,脉象细涩或脉弦等,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见上述症状者。这些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由于疗效显著,因而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国内现有7家企业生产以上药品,仅昆明赛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年的产值就达2亿元,预计到年销售规模将突破5亿元。据李树楠教授最新研究表明,蟑螂提取物中含有专属性较强的抗癌活性成分。云南省科技厅对大理大学药学院进行重点资助,用于抗癌新药“美蠊精一号胶囊”的研究。这项研究项目将进一步提升蟑螂的利用价值。蟑螂除了药用价值之外,还可为人们提供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以及维生素和某些矿物质的高级营养品。以蟑螂作为家禽和鱼类的饲料,能有效促进它们快速生长。利用蟑螂信息激素可有效防止害虫,对于农业和林业生产具有高效、无毒、无污染的特点。蟑螂卵鞘外壳上所包含的几丁质在现代食品、医药等工业中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十三五”期间,云南将重点推进优质原料、生物医药、医疗健康服务、生物医药商贸等4个领域产业的发展,力争打造服务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中心,将蟑螂系列产品列为重点打造的“云药”品牌之一。3.2存在问题3.2.1基础研究薄弱就当前现状而言,蟑螂资源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但对蟑螂的基础研究还很薄弱。一是对蟑螂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活性成分上,而蟑螂的单体成分并不清楚,还有许多活性物质未被开发和利用;二是对蟑螂的食用和饲用研究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其营养成分的研究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三是蟑螂产学研联合研发机制缺乏,在药物研发、药物评价、临床试验、产品质量、工艺改进等多个方面的创新平台有待建立和完善。3.2.2养殖标准缺乏蟑螂的养殖虽然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但长期以来,由于养殖标准缺乏,在饲养、繁殖、采收、加工等环节上技术不够规范,养殖粗放,各自为政,养殖的规范化程度较低,致使蟑螂种质退化,个体变小,生长缓慢。由于在养殖中重产量,轻质量,使用鸡饲料、猪饲料、泔水等作为蟑螂的饲料,造成蟑螂油脂含量偏高,活性成分不足,严重影响了蟑螂药品的生产和新药的开发。另外,由于饲养设施标准缺乏,室内通风不够,卫生条件较差,导致蟑螂的成活率的较低。3.2.3综合利用不够蟑螂开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蟑螂的综合利用问题。目前蟑螂主要作为药品原料使用,产品形式单一,综合利用不够。据腾冲制药厂统计,生产心脉隆注射液所需的蟑螂提取物只占蟑螂本身的0.5%,大量的剩余部分的综合利用有待进一步研发。对于蟑螂人们是深恶痛绝的,因为它不仅散发臭味,还会传播疾病,人们想尽各种办法要消灭蟑螂。但蟑螂的生命力极强,利用价值广泛,如何将蟑螂“变废为宝”,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的种问题。3.3发展对策3.3.1加强基础研究工作
加强基础研究是开发利用蟑螂的前提。一是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不断增加科研经费,从生物学、生态学、化学、医学、药学、营养学等多学科角度,对蟑螂进行系统研究;二是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研发机制。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营造协同发展的良好环境,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创新研发的新平台,促进蟑螂的研究与开发;三是利用现代研究方法,加强蟑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基础研究,结合蟑螂民间单方验方,发掘其潜在的药用价值,开发具有抗癌、强心等功能的新药。年7月,云南中医学院与昆明赛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共建“美洲大蠊研发创新中心”。该中心设立“赛诺”研发创新基金,计划五年内投入万元,围绕美洲大蠊的重大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为云南省蟑螂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技术和平台支持。
3.3.2实现养殖的规范化由于蟑螂的产品开发和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要求蟑螂的养殖实现规范化。一是建设规范化的蟑螂养殖基地。蟑螂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等地,这些地方常年处于20~30℃的气温和高湿的环境,有利于蟑螂的生长。因此,要充分利用以上省区的自然条件,采用“公司+基地+科研+专业养殖户”的模式,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养殖条件,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建立蟑螂养殖的技术流程。要制定蟑螂养殖的操作规程,在良种选育、虫卵孵化、饲料配方、病虫害防治、捕杀采收、干燥贮存等环节形成规范化的蟑螂养殖技术流程,确保蟑螂的药材品质和产量。位于云南省宾川县的云南成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拥有蟑螂标准化养殖车间平方米,年产蟑螂干品30余吨,自然收购10余吨。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初步形成养殖、收购、产品初加工、养殖技术推广为一体的现代蟑螂养殖基地。该公司的蟑螂养殖区被云南省科技厅认定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中药材养殖科技示范园”。3.3.3提高综合利用水平昆虫蟑螂是大健康和生物医药产业不可或缺的系列。“十三五”期间,蟑螂系列成为云南省重点打造的“云药”品牌之一。目前,蟑螂的价值只得到部分利用,其余大部分的潜在价值还有待深入研究与开发。一是食品研发。蟑螂营养丰富,将蟑螂脱臭处理后,可制成风味食品或保健食品;二是饲料开发。蟑螂具有优质的蛋白质,将蟑螂作为饲料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三是保健品开发。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从蟑螂提取蛋白质、氨基酸、抗菌肽、几丁质,用于制成美肤用品、日化产品、人造皮肤、医用缝合线等,值得深入研究。云南成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年成立了“云南省叶文才院士工作站”,合作单位有武警总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暨南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大理大学、云南省教育厅中药材研发基地,共同研发与蟑螂相关的食品、保健品、日化品、美容品等,其“美洲大蠊系列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于年参加云南省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一等奖。大理美莎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李树楠教授的指导下,成功研发出美洲大蠊提取物牙膏等蟑螂系列日化产品。(文章来源:.7:29时珍国医国药谢兵等参考文献略)
相关资料走进科学之小强的奇特神功(上)走进科学之小强的奇特神功(中)
走进科学之小强的奇特神功(下)
华南师范大学等揭示美洲大蠊发育可塑性
美洲大蠊具超强的恶劣环境适应能力,旺盛的生长、生殖、解毒和再生能力,素有“小强”之称。相对果蝇等模式昆虫而言,美洲大蠊的绝大部分研究都显著滞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