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前处理工艺技术理论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104/4322074.html

中药材行业信息一手在握

行情冷热不误

涨跌看点十足

中药在我国医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药产业是我国的传统民族产业,又是当今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随着国内外对中药认识的提高,中药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这就要求中药装备能适应中药生产发展的要求。其中,中药材前处理加工是中药企业的基础加工环节,中药材前加工设备应能适应其发展要求。

一、中药材前处理生产概述

中药工业化生产包括中药材的预处理及炮制、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液与中药浸膏的生产、中药制剂的生产等3部分。

1.中药材前处理的概念

中药材前处理是根据原药材或饮片的具体性质,在选用优质药材基础上将其经适当的清洗、浸润、切制、选制、炒制、干燥等,加工成具有一定质量规格的中药材中间品或半成品。

2.中药材前处理主要生产工艺

中药材前处理主要生产工艺包括净制、切制、炮制、干燥等过程。

3.中药材前处理生产目的

中药材前处理加工目的是生产各种规格和要求的中药材或饮片,同时也可为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中药浸膏的生产提供可靠的保证。

4.中药材预处理方法

药材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3大类。其中,植物药和动物药为生物全体或部分器官、分泌物等,通常掺杂各种杂质;而矿物药多为天然矿石或动物的化石,常夹有泥沙等。

对不同类型的药材,采用的预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主要有:

非药用部位的去除,通过去茎、去根、去枝梗、去粗皮、去壳、去毛、去核等方法来去除不作为药用的部位;

杂质的去除,通过挑选、筛选、风选、洗、漂等方法来净化药材,利于准确计量和切制药材;

药材的切片,将净选后的药材切成各种形状、厚度不同的“片子”,称为饮片,供调配处方的药物。

二、中药材前处理过程工艺流程图

三、中药材前处理主要生产工艺、设备的应用及其质量控制

1、净制净制包括中药材的净选与清洗。净制的目的是对药材进行选别和除去杂质,达到药用的净度标准和规格要求。

1.1净选工艺要求(1)检查需净选的中药材,并称量、记录;

(2)净选操作必须按工艺要求分别采用拣选、风选、筛选、剪切、刮削、剔除、刷擦、碾串等方法,清除杂质或分离并除去非药用部分,使药材符合净选质量标准要求;

(3)拣选药材应设工作台,工作台表面应平整,不易产生脱落物;

(4)风选、筛选等粉尘较大的操作间应安装捕吸尘设施;

(5)经质量检验合格后交下道工序或入净材库。

1.2清洗工艺要求(1)清洗药材用水应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2)清洗厂房内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地面不积水,易清洗,耐腐蚀;(3)洗涤药材的设备或设施内表面应平整、光洁、易清洗、耐腐蚀,不与药材发生化学变化或吸附药材;(4)药材洗涤应使用流动水,用过的水不得用于洗涤其他药材,不同的药材不宜在一起洗涤;(5)按工艺要求对不同的药材采用淘洗、漂洗、喷淋洗涤等方法;(6)洗涤后的药材应及时干燥。

1.3主要净制设备1.3.1洗药机清洗是中药材前处理加工的必要环节,清洗的目的是要除去药材中的泥沙、杂物。根据药材清洗的目的,将不同药材按种类划分为水洗和干洗2种。

水洗的主要设备是洗药机和水洗池。洗药机有喷淋式、循环式、环保式3种型式。(1)喷淋式洗药机的水源由自来水管直接提供,洗后的废水直接排掉,这种洗药机的造价相对较低,劳动强度较轻,耗水量大;(2)循环水洗药机自带水箱、循环泵,具有泥沙沉淀功能,对于批量药材的清洗具有节水的优点;(3)环保型洗药机在循环水洗药机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污水处理功能,它能将洗药用的循环水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反复利用(限同一批药材),从而进一步节约水资源。

干洗的主要设备是干式表皮清洗机。由于广泛地用水洗净制各种药材,易导致一些药材药效成分不必要的流失。为避免这些成分的流失,采用干式表皮清洗机就可达到这一效果,其主要功能是除去非药物和非药用杂质。该设备对于根类、种子类、果实类等药材具有良好的净制效果。

1.3.2带式磁选机利用高强磁性材料自动除去药材中的铁性物质(包括含铁质沙石),是带式磁选机的主要功能。该机适用于半成品、成品中药材的非药物杂质的净制。

1.3.3变频风选机变频式风选机有立式和卧式2种机型。(1)卧式风选机主要用于药材原料或半成品的分级选别和部分杂质去除;(2)立式风选机主要用于成品药材杂质去除。有2种工作模式:除轻法,用较小的风速除去药材中的毛发、棉纱、药屑等非药物和药用杂质;除重法,用较大的风速除去药材中的石块、泥沙等非药用杂质。变频式风选机是运用变频技术调节和控制电机转速与风机的风速和压力,记录变频器的操作数据可以分析风选产品的质量,为生产质量管理提供量化依据。

1.3.4净选机组将风选、筛选、挑选、磁选等单机设备,经优化组合设计,配备若干输送装置、除尘器等,组成以风选、筛选、磁选等机械化净选为主,人工辅助挑选相结合的自动化成套净选设备,对中药材进行多方位的净制处理。该机组设有以机械化挑选输送机,对于不能用机械方式除净的杂物由人工进行处理。由于中药材的种类繁多,物理形态差异大,不同药材有不同的净制要求等,该机组将传统的净制要求与现代化加工技术有机结合,使中药材的净制加工朝着机械化、自动化、高效率方向发展。

1.4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要点:

1.4.1挑选整理:除去杂质、非入药部位和变质失效者。

1.4.2挑选整理方法:拣选、风选、筛选、剪、切、刮削、剔除、刷、搽、碾串等方法。

1.4.3各类药材采取的方法:

根及根茎类:拣选、剪、切、刮、剔除、刷等方法;

种子果实类:风选、筛选、碾串等方法;

全草类:拣选、剪等方法;

花叶类:拣选、剪、切等方法;

皮类(茎皮及根皮):拣选、剪、切、剔除、搽、刷等方法;

藤(茎)木类:切、刮、剪等方法;

树脂类:拣选、剔除、刮等方法;

菌藻类:拣选、刷、刮等方法;

动物类:剪、切、刮、搽、刷等方法;

矿物类:剔除、刮、搽碾、串等方法

1.4.4洗药:洗涤至无泥沙、无其它杂质为止

1.4.5质量要求:经挑选整理后的药材必须分档加工,无伪品,无虫蛀、霉变、走油变色,无杂质。

质量指标:

1、根、根茎、藤木、叶、花、皮类,泥砂和非药用部位等杂质不得超过2%。

2、果实、种子类,泥砂和非药用部位等杂质不得超过3%。

3、全草类,不允许有非药用部位,泥砂等杂质不得超过3%。

4、动物类,附着物、腐肉和非药用部位等杂质不得超过2%,

5、矿物类,夹石、非药用部位等杂质不得超过2%,

6、菌藻类,杂质不得超过3%。

7、树脂类,杂质不得超过3%。

8、需去毛、刺的药材,其未去净茸毛和硬刺的药材不得超过1%。

检查方法:

取定量样品,过二号或三号筛筛净灰屑,拣出非药用部位等杂质,合并称重计算。

2、切制切制包括中药材的浸润与切制。药材切制前须经过润泡等软化处理,使其软硬适度,便于切制,切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煎药或提取质量,或者利于进一步炮制和调配。

2.1中药材浸润(软化水处理)过程

2.1.1生产工艺流程图

2.2.2浸润工艺要求   (1)需浸润的药材按其大小、粗细、软硬程度,分别采用淋、抢水、泡、润等方法;   (2)控制好浸润药材用水量及时间,做到药透水尽,不得出现药材伤水腐败、变霉、产生异味等变质现象;   (3)浸润药材符合切制要求后应及时切制;   (4)采用真空加热浸润或冷压浸润,其工艺技术参数应经验证确认。

2.2.3主要设备2.2.3.1真空气相置换式润药机   传统的软化方法包括浸润、泡润、洗润、淋润等,使药材吸水软化。常用的软化装备是水泥池、润药机。但由于该装备仍然采用了水浸泡方式,故无法避免药效损失问题。另外,润药过程中排放的污水,也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   为避免上述问题,可选用真空气相置换式润药机,运用气体具有强力穿透性的特点和高真空技术,让水蒸汽置换药材内的空气,使药材快速、均匀软化,采用适当的润药工艺,使药材在低含水量的情况下软硬适度,切开无干心,切制无碎片。2.2.4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要点:

(1)分档:中药材在水处理过程中,应按大小、粗细、软硬程度等分别处理,注意掌握气温、水量、时间等条件。除必须浸泡者外,一般都应坚持“少泡对润”、“药透汁尽”的原则。

(2)水处理方法:喷淋、淘洗、浸泡、漂洗、润渍等方法。

根及根茎类:

质地较硬的根及根茎类药材多采用淘洗、浸泡、漂洗等方法;

质地软的根及根茎类药材多采用喷淋、润渍等方法;

种子果实类:喷淋、淘洗等方法;

全草类:喷淋、淘洗等方法;

叶类:喷淋、淘洗等方法;

皮类(茎皮及根皮):喷淋、淘洗等方法;

藤(茎)木类:浸泡、漂洗、润渍等方法;

菌藻类:喷淋、略漂洗等方法,冬虫夏草不宜用液体处理;

动物类:漂洗、浸泡、润渍等方法。

(3)蒸煮软化:部份药材与水接触易发生有交成份的变化,不宜直接与冷水处理的药材。黄芩需沸水喷淋、蒸煮过到软化程度。

质量要求:

必须无泥沙等杂质,无伤水、腐败,无霉变异味,软硬均匀适度。

质量指标:

(1)喷淋:经清水喷洒或喷淋的药材应略润或润透。未润透后水分过大的不得超过5%。

(2)淘洗:经清水淘洗、冲洗或抢水洗的药材,不得伤水。水分过大和未透者不得超过5%。

(3)浸泡:经清水或液体辅料浸泡的药材,应软硬适度,未泡透的不得超过5%,伤水的不得超过3%。

(4)漂洗:经漂洗需去除腥味、咸味、毒性或需浸洗透心的药材,漂洗后应无或微有腥味、咸味,内无白心,有毒药材略有麻辣味,不得有霉变、腐烂、酸败。

(5)润渍:经清水润过的药材,应软硬适度,不伤水、不酸败,润透程度一致。未润透的不得超过5%。

检查方法:

(1)取定量样品,用下列方法拣出未润透和水分过大的药材,合并称重计算。

刀劈:质地坚硬药材用刀劈开,内心应有潮湿痕迹。

指掐:团块状药材用指甲应能掐入药材表体。

穿刺法(针刺法):用钢针穿刺药材中心应无坚硬感。

弯曲:长条形药材用手弯曲应曲而不折断。

口尝:口尝断面应无异味。

鼻闻:应有该药材特有气味,无异味。

(2)表面泥土较重的药材,取定量样品置清水中淘(冲)洗,洗水不得有明显的沉积物。

2.2中药材切制过程

2.2.1生产工艺流程图

2.2.2切制工艺要求   切制工艺要求:   (1)根据不同药材及性质分别采用切、镑、刨、锉、劈等切制方法;   (2)按工艺要求将药材切成片、段、丝、块等,并符合炮制品标准。

2.2.3主要切制设备2.2.3.1切药机   常用的药材切制加工设备有:(1)往复式切药机,包括摆动往复式(或剁刀式)和直线往复式(或称切刀垫板式);(2)旋转式切药机,包括刀片旋转式(或称转盘式)和物料旋转式(或旋料式)。   其中,剁刀式或转盘式切药机以其对药材的适应性强、切制力大、产量高、产品性能稳定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制药企业,但切制不够精细。切刀垫板式和旋料式切药机是近几年来开发的新产品,具有切制精细、成形合格率高、功耗低的特点。2.2.3.2自动化净选切制机组   将风选、筛选、挑选、磁选、切制等单机设备配备若干输送装置、除尘器等,组成自动化净选切制机组。药材先进行风选、筛选、磁选和人工辅助挑选,再进行自动切制,各功能设备的生产能力和主要技术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可调。该设备特点是:主要功能由设备自动完成,节约人工成本,减少人为偏差造成的净选缺陷,提高产品质量。2.2.4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要点:

(1)片型:质地坚硬的根及根茎类、藤木类和部份动物角类药材切制成极薄片0.5mm以下;质地较硬的根及根茎类、藤木类、部份种子果实类、部份动物类药材切制成薄片1~2mm;质地疏松或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菌类药材厚片2~4mm(切制斜片:厚度数2~4mm、直顺片:厚度2~4mm);部份质地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藤木类药材切制成全草类药材切制段:长10~15mm;部份菌类药材切制成块:8~12mm方块;皮类(根皮及茎皮)药材切制成丝:皮类丝宽2~3mm;顺类药材要切制成丝:叶类丝宽5~10m。

(2)极薄片不得超过该品种标准厚度的0.5mm;薄片、厚片、丝、块不得超过标准1mm;段不得超过标准的2mm。

(3)异形片不得超过10%。

(4)手工切制:手工切制操作时,将软化好的药材,整理成把(“把活”)或单个(“个活”)置于要床上,用手或特制的压板向要口推进,然后按下刀片,即饮片。饮片的厚薄长短,以推进距离控制。

(5)机器切制:利旋转式切药机或剁切式切机,将软化的药材置于特制的送药器内,开动机器,即切成饮片,饮片的厚薄长短需由送药链的速度及切片与切药面间距控制。

检查方法:

取定量样品拣出异型片计算。

3、干燥将切制好的药材或饮片及时干燥,否则容易霉烂变质,另外饮片干燥后便于称量。3.1中药饮片半成品干燥过程生产工艺流程图

3.2干燥工艺要求   (1)根据药材性质和工艺要求选用不同的干燥方法和干燥设备,但不得露天干燥;   (2)除另有规定外,干燥温度一般不宜超过80℃,含挥发性物质的不超过60℃;   (3)干燥设备及工艺的技术参数应经验证确认;   (4)干燥设备进风口应有适宜的过滤装置,出风口应有防止空气倒流装置。3.3主要干燥设备3.3.1烘干箱   该烘干设备是以蒸汽、燃油或燃气为热源,热风炉为螺旋结构,避免燃烧的烟气污染药材。烘干箱为敞开式结构,干燥速度快,进出物料极为方便,易清洗残留物料。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具有风干功能。因此,特别适合饮片干燥。3.3.2带式干燥机   带式干燥器由若干个独立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包括循环风机、加热装置、单独或公用的新鲜空气抽入系统和层气排除系统。因此,干燥介质数量、温度、湿度和尾气循环量等操作参数可进行独立控制,从而保证带式干燥机工作的可靠性和操作条件的优化。   带式干燥机操作灵活、湿物料进料、干燥过程在完全密封的箱体内进行,劳动条件较好,可避免粉尘外泄。对干燥物料色泽变化和湿含量均至关重要的某些干燥过程来说,带式干燥机非常适用。缺点是占地面积大,运行时噪音较大。3.3.3远红外线辐射干燥机   电能转变为远红外线辐射能。其特点是干燥速度快,药物质量好,具有较强的杀菌、杀虫及灭卵能力,节约能源,造价低,便于自动化生产,减轻劳动强大。近年来远红外干燥在原药、饮片等脱水干燥及消毒中都有广泛应用,并能较好地保留中药成分。3.3.4微波干燥机   微波干燥系指由微波能转变为热能使湿物料干燥的方法。其具有速度快、时间短、加热均匀、产品质量好、热效率高等优点。由于微波能深入物料的内部,干燥时间是常规热空气加热的1%~10%。所以对中药中的挥发性物质及芳香性成分损失较少。

3.4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要点:

(1)人工干燥:利用蒸气烘干、干燥箱烘干或炕干方法对水处理、切制、粉碎、炮制后的饮片进行干燥时,要注意控制温度,一般饮片干燥温度不超过80℃;含挥发性成份的饮片,干燥温度不超过60℃

(2)自然干燥:利用自然阳光干燥时,注意控制周边环境对饮片的影响,饮片不宜直接与地面接触,防止污染,影响饮片质量。部份花类药材不宜直接在阳光下曝晒,防止变色,需要有一定的遮光措施。

质量要求:

干燥后的饮片,必须干湿均匀,保持固有、气味,片型整齐。

质量指标:

(1)水分:饮片7~13%个别品种除外,

(2)干燥后不得变色。

检查方法:

取定量样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版附则中测定水分方法进行中药饮片水分测定。

4、中药材粉碎处理

4.1生产工艺流程图

4.2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要点:

粉碎:矿物药、部份种子果实类药、部份菌类等不宜切制的药材,根药材入药需进行粉碎。

质量要求:

最粗粉:能全部通过一号筛,通过三号筛的不超过20%;

粗粉:能全部通过二号筛,通过四号筛的不超过40%;

中粉:能全部通过四号筛,通过五号筛的不超过60%;

细粉: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含通过六号筛的不少于95%;

最细粉: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含通过七号筛的不少于95%

极细粉: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含通过九号筛的不少于95%

检查方法:

取定量样品,用规定筛号过筛,称重计算。

5、中药炮炙

  中药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其目的主要是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5.1生产工艺流程图

5.2炮制工艺要求   (1)中药材蒸、炒、炙、煅等生产厂房应与其生产规模相适应,并有良好的通风、除尘、除烟、降温等设施;   (2)按工艺要求严格控制加入辅料的数量、方法、时间及炮制时间、温度等;   (3)炮制品应装在洁净、耐热、耐腐蚀容器内冷却,或在适宜的条件下冷却,每件容器均应附有标志,注明名称、编号、炮制批号、数量、日期、操作者等;   (4)炮制后的药材应符合炮制品标准要求,经质量检验合格后交下道工序或入净材库。5.3主要炮制设备   炮制的主要设备是炒药机。炒药机的热源多以电热、燃油、燃气为主取代燃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烟尘对环境的污染。5.3.1自动控温燃油、燃气炒药机   该机采用直接燃油或燃气为热源,设有温度和时间自动控制系统,具有快速温升和冷却功能,最高温度可达℃。配有独立的电气控制箱,炒制过程能自动控温、计时。5.3.2智能化环保型炒药机组   该机组由自动控温炒药机、自动上料机、智能化控制系统、定量罐、除尘装置、废气处理装置等组成。其中,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设置和储存炒药程序,如自动上料、温度控制、炒制时间、自动出料、变温控制等。除了自身具备控制功能外,还要求对每批炒制的药材进行数量和湿度控制,因为只有在相同的时间、热能、药材的数量和湿度条件下,才能保证每批炒制具有相同的品质。5.4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要点:

1.炒制:

在中药饮片炒制过程中,注意控制温度。炒制过程中,火力要均匀,不断翻动。根据药材的特性和炮的要求,掌握投料前锅的预热度及投料后的炒制火力、时间和程序。

2.炒制辅料:

炒制用的辅料要适量。

3.炒黄:

适宜种子果类药材。将净药材或饮片置热锅内,文火炒至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稍深,或膨胀鼓起,种皮破,并透出固有香气时,取出放凉,防止炒黄的药物焦化。

4.炒焦:

适宜种子果类药物。将药材或饮片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表面呈现焦黄色或焦褐色,断面颜色加深,并透出焦香气味或达到规定程度,取出,放凉。炒焦易燃的药材,可喷洒量清水或炒干或晒干。炒焦的药物多用中火,防止炭化。

5.炒炭:

将净选或切制和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或中加热,炒至药材表面呈现焦黑色,内部颜色呈焦黄色或焦褐色。或规定程度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注意炒炭存性,防止药材灰化。

6.加辅料炒:

是指药物与固体辅料共同拌炒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麸炒、土炒、米炒。

①麸炒:用武火将锅烧热,撒入定量麦麸,至冒烟时投入药物,快速均匀翻动,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色或黄色,麦麸呈焦黑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一般每kg药物,用麦麸10~15kg。麸炒的药物要求干燥,以免药物粘附焦化麦麸。多用中火,防止药物焦化。

②土炒:将土研成细粉,置于锅内,武火加热,炒至呈活状态时,投入净药物拌炒,至表面均匀挂上一层士粉,物表面呈焦黄色,色泽均匀。并透出药物固有的香气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一般药物kg药物,用土粉20~25kg。

③米炒:先将锅炒热,加入定量的米和净药物,不断翻炒至米呈焦黄色,药物变色或至规定程度时,取出,筛去焦米,放凉。一般每kg药物,用米20Kg。

7.炙法:

是指药物加入液体辅料拌炒的方法。根据辅料的不同。炙法可分为蜜炙、酒炙、盐炙、油炙、姜汁炙、米泔水炙等。

①蜜炙:先拌蜜后炒药,蜜炙时,应将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净药物或饮片中拌匀,闷透,置锅内,文火炒至药物颜色加深,不粘手,或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客闭贮存。一般kg药物,用炼蜜25kg。

②酒炙:取净药材或饮片,加入定量黄酒拌匀,如不易拌匀是坷将酒加适量水稀释后与药物拌匀,闷透,置锅内,文火炒至近干,或药物颜色加深,或至规定程时,取出,放凉。除另有规定外,一般每kg药物,用黄酒10kg。

③醋炙:先拌醋后炒药,取净药物或饮片,加定量醋拌匀,如不易拌匀时,可将醋加适量水稀释后,与药物拌匀,闷透,置锅内,文火炒至近干,或药物颜色加深,或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一般每kg药物,用醋10~30kg。

④盐炙:先拌盐水后炒药,取净药物或饮片,加盐水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微带焦斑,或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一般每kg药物用食盐2kg。

⑤油炙:用油炸或油拌炒药材的方法,常用芝麻油、羊脂油,使药材炙后酥脆、易于粉碎,有效成分易煎出,并可祛毒。将油置锅中熬至微沸,投入药材,随时翻动,炙炸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焦黄色,油润酥松,色泽均匀。取出晾凉。用油量视炸炙药材多少而定。

⑥姜汁炙:生姜捣烂,榨取其汁,与药材拌匀焖润使姜汁吸尽,置锅内文火炒至微黄或黄色,略见焦斑,色泽均匀,有辅料香气时取出。一般为每公斤药材用姜汁—毫升。

⑦米泔水炙:用米泔水喷洒湿润,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药。

8.烫制:

常用的辅料有净砂子、蛤粉、滑石粉。烫后的药物表面呈焦黄色或黄褐色,色泽均匀,鼓起泡酥或爆裂起花。须醋淬的应有醋香气,干燥,不得有辅料。

①炮:药材用武火急炒,迅速取出,使表面焦黑爆烈,内部成分未散失。

②沙烫:选取颗粒均匀洁净之粗砂,置锅内加热至℃以上,放入药材翻炒,使药材均匀受热,表面逐渐鼓起,内部组织由坚硬转为松脆,直至表面焦黄,倒入铁筛中筛去沙粒。需要醋淬者,可乘热倾入醋中,取出晾干使用。

③蛤粉烫:蛤粉受热传热较沙慢,烫药不易焦。动物胶类常用蛤粉烫,使内外受热均匀,质坚韧转为松脆。操作方法同砂烫,此外,还有用滑石粉炒烫、蒲黄烫炒者,其烫制方法同上。

9.蒸制:

是将净药材或切制品直接或加入液体辅料拌匀后置于蒸罐或笼中隔水加热进行蒸制的方法。蒸制后的药物表面略鼓起,内无生心,色泽黑润,有辅料特有气味。

10.煮制:

是指将净药材或切制品加水或液体辅料共煮的方法。主要分为清水煮、矾水煮、醋煮、药汁煮、豆腐煮等。煮制时用“武火煮沸,文火煮透”。

①清水煮、矾水煮:煮后药物内外应色泽一致,无白心;有毒药材必须煮至口尝无麻辣感或微有麻辣感,《药典》规定有含量测定的品种应按《药典》规定执行。

②醋煮:取净药物或饮片,加定量醋拌匀,置锅内煮至透习为度。煮后药物表面黄色或棕褐色,有醋香气。一般每kg药物,用醋10~30kg。

③药汁煮、豆腐煮:药物表面较原色加深,色泽均匀。

④燀制:药物在沸水中短时间处理的方法,燀至种皮由皱缩到舒展,能搓去皮时,捞出,放入冷水中,有助于除去非药用部分,及破坏酶的活性,使有效成分得以保存,

11.煨制:

将药材用湿纸、面团包裹置于炭火中,烘房中烘烤,或放于锅内烫炒的方法,药物表面较原色加深,色泽均匀,有特殊香气。以除去不利于治疗的油脂、挥发性物质,达到缓和药性的目的。

①面裹煨:将面粉加水和成团块,包裹药材,放锅内以热沙土烫煨,或直接放人炭火中,煨至面黄黑为度,除皮备用。

②纸浆煨:利用粗草纸将药物包裹三层以上,放入水中湿透,置锅内热沙中或炭火中煨至焦黄为度。

③隔纸煨:将药材切成饮片,平铺在草纸上、药片上又铺纸,纸上又铺药,这样层层堆起,置炉火旁烘烤,使部分挥发性成分及油脂,受热渗到草纸中,以减低烈性和副作用。

④直接煨:将药物直接埋于无焰之灰火中,使药物受热而发泡或近裂,质地松脆。

12.煅制:

用强火烧制药物的方法,使药材松脆、性能改变、有效成分易于煎出,药材易于加工粉碎。药物表面无光泽,内外色泽一致,酥脆易碎或内呈蜂窝状,不得灰化。煅可分为明煅、暗煅两类,各种煅法要按具体品种来掌握操作过程和煅的时间,如矿石类要煅到红透为度,时间宜长;贝壳类只要煅至微红为度,时间宜短,煅得不透,不能使药疏松,煅得太过,使之灰化,则失去药效。

①明煅:将药材直接置火上或锅内煅烧。直火煅烧至药材红透为止,如磁石、自然铜、礞石、牡蛎、石决明等;或将药物置坩锅内煅,使熔化、发生气泡,待完全冷却后取出,如白矾煅后为枯矾,硼砂(月石)煅后为煅月石等;亦有将直火煅红之药材,迅速投入醋或药汁盆中,使其酥脆易碎,可反复煅淬。②暗煅:(焖煅或干馏):将药材放于锅中,上盖一小锅,合缝处以黄泥封固,上压一重物,小锅上放数粒米,以文火烤烧,等米变焦黄,停火后取出药材,本法适于煅炭。

13.发芽类:

将灿稻、大夏、黑大豆等用水浸湿润,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芽。发芽之目的,主要在于增加药物的健脾和胃,助消化,解表邪的作用。注意发芽的温度和芽的长度。一般发芽时的温度控制在18~25℃左右,适当的避光并选择有充足氧气,通风良好的场地和容器进行发芽。发芽的种了应取新鲜、成熟、饱满的果实或种了,要求发芽充满在85%以上。

14.发酵类:

将药物加水加温,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使其发酵生上菌丝。如六神曲、半夏曲做成小块后,用草或麻袋盖紧,待其发酵药物表面有黄白色霉衣,无霉气,不腐烂,有药材固有气味,取出晒干。不得检出黄曲霉、活螨等致病菌。

15.制霜:

将含油脂的药物去壳研碎.用数层草纸纱布包裹、压榨去其油脂,反复数次至无油为度,所得粉末称“霜”。

16.水飞:

系借药物的微粒大小不同,在水中有不同的沉降速度,以制取微细粉末的一种方法。一般常用于矿物类药材,操作时把已经粉碎的药物加水共研,研至乳钵底部无响声时,再加较多的清水搅拌,这样药材自然细浮粗沉,倾倒出上部的混悬液,然后再将剩下的粗末继续加水研磨,如此反复操作,至全部药材都变成混悬液为止。将混悬液合并静置沉淀,倾出清水,将沉淀物晒干研细备用。

质量要求:

炮炙后的饮片应保持原片型,色泽均匀,炮灸适度,药屑杂质应严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质量指标:

1.炒制: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

(1)清炒:是指不加辅料的炒法。分为炒黄、炒焦、炒炭。

①炒黄:药物表面微黄或鼓起或爆裂,色泽均匀,有药材固有气味,生片、糊片不得超过2%,药屑杂质不得超过1%。

②炒焦:药物表面焦褐色,色泽均匀,有焦香气,生片、炭化片不得超过3%,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

③炒炭:药物表面黑色,内室焦褐色或焦黄色,存性,并基本保存原片型。生片和完全炭化片不得超过5%,药屑杂质不得超过3%不允许灰化。

(2)加辅料炒:是指药物与固体辅料共同拌炒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麸炒、土炒、米炒。

①麸炒:药物表面呈焦黄色或黄色,色泽均匀,有药材固有气味,生片、湖片不得超过2%,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

②土炒:药物表面呈焦黄色,色泽均匀。生片、湖片不得超过2%,药屑杂质不得超过3%。

③米炒:炒至米呈焦黄色,饮片较原色稍深,色泽均匀。生片、湖片不得超过2%,药屑杂质不得超过1%。

2.炙法:是指药物加入液体辅料拌炒的方法。根据辅料的不同。炙法可分为蜜炙、酒炙、盐炙、油炙、姜汁炙、米泔水炙等。

(1)蜜炙:色泽均匀,有光泽,不粘手,有辅料香气。生片、湖片不得超过2%,药屑杂质不得超过0.5%,水分不得超过15%。

(2)酒炙:药物表面呈黄色或微带焦斑,色泽均匀,有辅料香气。生片、湖片不得超过2%,药屑杂质不得超过1%,水分不得超过13%。

(3)醋炙:药物表面呈黄色或微带焦斑,色泽均匀,有辅料香气。生片、糊片不得超过2%,药屑杂质不得超过1%,水分不得超过13%。

(4)盐炙:药物表面呈黄色或微带焦斑,色泽均匀,有辅料香气。生片、湖片不得超过2%,药屑杂质不得超过1%,水分不得超过13%。

(5)油炙:药物表面呈黄色或焦黄色,油润酥松,色泽均匀。生片、湖片不得超过2%,药屑杂质不得超过0.5%。

(6)姜汁炙:药物表面呈黄色,色泽均匀,有辅料香气。生片、湖片不得超过2%,药屑杂质不得超过1%,水分不得超过13%。

(7)米泔水炙:药物表面呈微黄色,色泽均匀。生片、湖片不得超过2%,药屑杂质不得超过1%,水分不得超过13%。

3.烫制:

常用的辅料有净砂子、蛤粉、滑石粉。烫后的药物表面呈焦黄色或黄褐色,色泽均匀,鼓起泡酥或爆裂起花。须醋淬的应有醋香气,干燥,不得有辅料。僵片、生片、糊片不得超过2%,药屑杂质不得超过3%,醋淬品水分不得超过1%。

4、蒸制:

是将净药材或切制品直接或加入液体辅料拌匀后蒸制的方法。蒸制后的药物表面略鼓起,内无生心,色泽黑润,有辅料特有气味。未蒸透的不得超过3%。

5、煮制:

是指将净药材或切制品加水或液体辅料共煮的方法。主要分为清水煮、矾水煮、醋煮、药汁煮、豆腐煮等。

(1)清水煮、矾水煮:煮后药物内外应色泽一致,无白心;有毒药材必须煮至口尝无麻辣感或微有麻辣感,《药典》规定有含量测定的品种应按《药典》规定执行。未煮透的不得超过2%。

(2)醋煮:煮后药物表面黄色或棕褐色,有醋香气。未煮透的不得超过2%。

(3)药汁煮、豆腐煮:药物表面较原色加深,色泽均匀。不得有辅料残渣,未煮透的不得超过2%,杂质不得超过2%。

6.煨制:

药物表面较原色加深,色泽均匀,有特殊香气。未煨透的和糊片不得超过5%。杂质不得超过3%。

7.煅制:

药物表面无光泽,内外色泽一致,酥脆易碎或内呈蜂窝状,不得灰化。未煅透及灰化者不得超过3%,杂质不得超过2%。

8.发芽类:

谷类芽长5mm,豆类芽长5~10mm。发芽率不得低于85%,芽超长者不得多于20%。

9.发酵类:

发酵药物表面有黄白色霉衣,无霉气,不腐烂,有药材固有气味。不得检出黄曲霉、活螨等致病菌。

检查方法:

(1)取定量样品,拣出生片、糊片、僵片,称重计算。

(2)取定量样品,拣出杂质,草类、细小种子类过三号筛,其他类过二号筛。药屑、杂质合并称重计算。

(3)量样品按《药典》法测定水分。

(4)发芽类:

取定量样品,拣出未发芽者称重计算发芽率。

取定量样品,拣出芽过长者称重计算。

(5)发酵类:取定量样品,做卫生学检查,不得检出黄曲霉、活螨等致病菌。

6、中药饮片包装6.1生产工艺流程图

6.2质量控制要点:

中药饮片包装应符合药用要求。中药饮片的包装(纸箱)上或标签上要标示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电话、采用的炮制规范、生产许可证号、净重、生产日期、生产批号,并在外包装箱上标有防潮、防热、防压等警示标志。

包装的中药饮片质量必须符合规定标准,水份要求控制在规定范围。

在分装包装室内进包装,每次只能一个品种一个批号的进行作业,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品种不同批号的中药饮片进行分装作业。

计量要求准确,精确到±0.5%。封品严密,标签、质量合格证上项目规范、完整,符合国家关于中药饮片包装管理的规定要求。

成品入库及时,按中药饮片贮藏条件进行储存。

-END-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烦请留言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更多中药材行业信息,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eliul.com/ztpz/68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