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你不知道的北大清华故事

金牌白癜风专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20/5778422.html

故事由一位老人讲述,我用文字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在这里分享给同样喜欢听故事的你们。缘起于党支部的一次活动。

年5月14日,我党支部于北京大学物理楼组织了一次难得的座谈会。主人翁是地空学院元老级教授——霍宏暹,因其曾证明严新的气功大法是伪科学,而使他的人生经历增加了几分传奇色彩。

霍教授是在其女儿的陪同下进入我们视野的。慈祥,精瘦,浑身透着爽朗的劲儿。我不想用鹤发童颜来形容他,因为如果他不说,我们没人会认为他是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他用:“九一八事变后的天我出生在河北省遵化县霍家庄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子”,这句话来形容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降生。一听就是一位有故事的老教授。

霍教授因为这次的座谈非常兴奋,他特意准备了长达五页的讲稿,并告诉我们,他不是怕自己记性不好,而是怕自己想说的太多跑题了,同时嘱咐身边的女儿在他跑题时及时提醒他。事实证明,这个嘱咐是很有必要的。

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霍教授反复重复的一句话,他说:“我这一辈子走来,十分地感恩。我是七十亿人里最幸运的。”同时也是在这样的开场白下,霍教授为我们讲述了他与地空学院,与北大,与科学,与那个时代息息相关的人生历程。

霍老师出生后的一个月,霍家庄的人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飞机就是在被轰炸。为了躲过轰炸,他与家人一起躲在粪堆旁。他还给这件事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啃粪堆。就这样,他成功躲过了人生的第一场灾难。后来日本人入了关,在七七事变之后占领清华园,于是全家人在当时还在清华电机系读书的哥哥的安排下,来到北京,却遇上日军的封锁,无法再转移到别处,于是便在北京定居下来,成为了一名北京人。

霍老师读小学时,日军已全面占领北京,虽然年纪很小,但班里的每个孩子都深知自己是亡国奴。学校要求,在日本老师来上课时,要鞠躬并用日语问好。古灵精怪的孩子们就将“先生、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改编成为“孙子,我哈腰,狗杂一骂死”。就是在这样的斗智斗勇中,霍教授度过了他的小学时光。

霍老师的科学启蒙与收音机有关。年的北京当时还没有收音机这个器件,但是日本人已经用中国的资源造出了电子管并做成收音机,让汉奸挨家挨户推销,以通过收音机宣传大东亚共荣圈的思想。但霍教授的父亲不想让汉奸得逞,于是拒绝购买。但却引起了霍教授极大的兴趣,他在图书馆里收集资料,找到了一本叫《矿石收音机》的书,描述一个可以制作简易收音机的方法。于是霍教授便照着书上的方法在药店里买了自然铜,并在药店老板的帮助下拉了天线和地线,最后真的在一个四千欧姆的耳机中听到了声音。这件事让霍教授得到了巨大的成就感,药店老板也称霍老师为天才少年。从此之后,天才少年霍宏暹便开始制作电池,电灯泡,捣鼓废旧电器。

中学时,霍教授在一次偶然经过清华的途中看到了清华气象台,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次经历又因为哥哥的缘故,霍教授在北大与清华的选择中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清华电机系和气象系。又因为当时气象系的系主任李羡之非常喜欢这位天才少年,于是他便留在了气象系。但有时候命运的安排就是这么奇妙,年的院系调整,却将霍教授送到了北大地球物理系气象专业。霍教授说,他们那一届学生是历史上唯一一届清华入学北大毕业的学生。同时,因为当时国家建设急需人才,霍教授他们这特殊的一届又比原定时间早一年,于年提前毕业。霍教授也开始了他在北大的任职生涯。

当时,霍教授被安排研究“高空气象学”,也就是后来的空间物理。借助探空气球,霍教授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个无线电探空仪。由此,北大的“高空气象探测”专业于年正式建立。随后的年,霍教授被借调于南京大学建立“高空气象学”专业。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的消息震惊全世界,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气象局将霍教授接到东北某基地观摩我国首次发射火箭,只是很可惜以失败告终。年,北大空间物理专业第一次正式招生。也是在这一年,霍教授与自己的清华学妹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在此期间,霍教授因为成分不好,一直没机会入党。年文革开始,霍夫人便被红卫兵剃头劳改,而霍教授直到年12月才开始受到批斗,被强制性关押在北大十六楼的集体宿舍中。直到伟大领袖发话说“北大没那么坏吧?被整太多了”,霍教授才在年回到自己家中。但不幸也随之发生,霍夫人因为长期以来巨大的压力身患癌症,并于年离开人世。霍教授的女儿回忆称,那段时间,是家里最痛苦最灰暗的一段时间。

回忆起加入九三学社这件事,霍教授说:“因为实在没办法入党,而九三学社里又有我的老师,我敬佩的人,于是最后我决定加入九三了。”当我们询问九三名字的由来时,霍教授解释说,那是抗战胜利纪念日。当有学生问起关于气功的事情时,霍教授也给我们讲述了当时的种种趣事。

霍教授在北大的任职经历是从年大学一毕业起,到年退休,之后又因为返聘在北大待到年。霍教授将他的多半人生都奉献给了北大,给了空间物理学科。直到他彻底退休时,他忽然不知道该做点什么了,他问自己:“难道我这辈子就这么完了吗?”。后来他豁然开朗,决定要去考察一下全世界,于是他先后在香港,美国定居。当说起自己在美国被基督徒传教的事时,他说自己生活很幸福,并不用信神。

霍教授的女儿评价自己的父亲是一位开明的父亲,从不过多约束他们,给他们充分的空间来自由发展。所以父女关系一直非常融洽。说到霍教授现在的生活,霍女士用宅男和网虫来形容霍教授。霍教授听后,在一旁呵呵乐着,并不反驳。

两个半小时的座谈会因为时间关系,在意犹未尽中结束了。与这样一位幽默,风趣,有故事的老教授聊天,两个半小时又怎么会够呢?可以说,霍教授的人生,是与一个国家的改变乃至世界的改变息息相关的。最后,希望霍教授能健康常在,继续带着他的好奇心去考察全世界,做那个七十亿人里最幸运的一个。

图左为霍宏暹教授,图右为支部书记友情出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eliul.com/ztpz/90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