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迎新年#古代烟花奇闻逸事爆竹惊魂记在清代时期,徽州绩溪县的爆竹那可是相当出名,当地所产出的大爆竹一旦燃放,声响能传至数里之外呢。有一位徽商,就把当地的爆竹当作礼品送给了常州的徐太守。这些被当作礼品的爆竹呀,装潢十分精丽,上面的彩绘也是绚烂夺目,太守的女儿见了后特别喜欢,便要了一些,还用手帕仔细包裹起来,放到了卧室的衣箱里,想着可以用它来驱虫。等到太守女儿出嫁的时候,家里的保姆帮忙整理衣箱,看到那被手帕包裹着的爆竹,误以为是太守女儿私藏的食物,就把它收了起来,带到了婚房中,放在了新娘的枕头边。新娘瞧见后,还暗自笑保姆这粗心的失误呢。婚礼结束后,新郎进入洞房时已经喝得酩酊大醉,上床倒头就睡,睡得那叫一个酣沉不醒呀。结果到了半夜时分,新娘起身小解,一抬头,竟看到梁上垂下一双弓鞋,再一瞧,有个红衫女子披散着头发,吐着舌头,脖子上挂着白布条,就像是要朝着床扑下来一样,那场面别提多吓人了。新娘在仓皇之中,抓到了枕边的爆竹,慌乱间随手就在床边的灯上点燃,然后扔了出去。只听轰然一声巨响,再看那个显现出来的女子,一下子就掉落在地上,随后便没了踪影。家里人听到这巨大的响声,纷纷赶忙赶了过来,新郎也被这动静给惊醒了。新娘的婆婆这时说道:“这是我的过失呀,这房子是从邻居那里买来的,之前就曾听说有新娶的媳妇在原房主家上吊去世了,我们也已经对房子进行了改建,没想到还是会有作祟之事发生呢。”后来呀,家里人赶忙安排他们搬出了这个房子。而从那之后,类似的怪事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家里人都觉得是那爆竹声把鬼魂给惊散了呢。这件趣事就记载在清代人汤用中写的《翼駉稗编》中,文中的徐太守正好还是作者的同乡呢。李畋与烟花起源传说故事要追溯到唐朝时期,在浏阳大瑶,有一位樵夫,名叫李畋,他虽然生活过得清贫,但却是个积极乐观、心地善良又乐于助人的精神小伙,每天做樵夫也是做得勤奋又快乐。有一天,李畋砍完柴正往家走呢,忽然听到不远处的山坡上传来一阵声响,他赶忙快步走过去瞧个究竟。这一瞧呀,只见山坡上有个“球”状物正以飞快的速度滚了下来,最后正好落在了李畋的身旁,李畋这才看清,原来是个人呢。他着实吓了一跳,心里想着:好家伙,这荒山老林的,平时人迹罕至,怎么突然就出现这么一个人从山上滚下来了呀。李畋正愣神的时候,忽然有一只手抓着他的脚脖子,只听那人虚弱地说道:“谁来救救老夫?”李畋这边瞧瞧,那边看看,暗自寻思:“什么谁来救救他呀,说得好像这儿有很多人似的,明明此地就荒无人烟,只有我一个人罢了。唉,算了,他从山坡上滚下来,应该是受了伤,先救人要紧。”随后,李畋便细细打量起此人来,只见这是个约莫六七十岁的老汉,脸很瘦长,头发和胡子都已经白了,身穿着麻灰色的布衣,左边腰襟挂着一只大葫芦,右边挂着一个大布袋。李畋看他除了有些刮伤之外,好像也没其他特别严重的伤,可又担心会不会有内伤,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施救,于是就将老汉背回了自己家,然后准备去请郎中。李畋把老汉背回家,让老汉躺在自己的床上,还端着一盆水,小心翼翼地给老汉擦拭清理了一番,之后便打算去请郎中了。可就在这个时候,老汉竟然神奇地苏醒了过来,他侧过头对李畋说:“你识字吗?”李畋闻言愣了一下,回答道:“学过一些,会写几个字。”老汉微弱地说:“那好,我念,你写,然后按着写的去药铺抓几服药。”老汉接着便念道:“赤芍七钱,红花七钱,文术五钱,伸筋草五钱,熟地七钱……”李畋坐在一旁认认真真地写着,还说道:“大爷,您慢点说。”老汉顿了顿又说:“哦,好,接着,透骨草七钱,自然铜五钱,元胡……好了就这些了,你去药铺抓药吧。”李畋家住在山脚下,离镇上还有一段距离呢,他担心老汉等得着急,一路上是走一阵跑一阵的,好不容易到了镇上,找了个药铺抓了药,又赶忙走一路跑一路地赶回了家,这一来一回,到家的时候,天都大黑了。刚到家门口,就听到屋里传来老汉的声音:“哎哟喂,疼呀。哎哟喂……”李畋听到这声音,才稍稍安下心来,赶紧进屋对老汉说:“大爷,按您说的,药抓回来了。”老汉侧过头,瞧着风尘仆仆、手上提着两大包药的李畋,说道:“好,好,好,药呢,要慢火煎,煎至仅余一碗即可,煎完的药渣放着稍稍凉一凉,待不烫了,就给老夫这儿,这儿,这儿,这儿敷着。”李畋心里想着:“照您这么一说,我成天就得服侍您了,都没时间去砍柴了呀。得了,俗话说得好,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瞅着这老汉也上了岁数了,我既然把他救了,这些日子就先不去山里砍柴了,专心把他的伤给弄好再说吧。”想清楚后,李畋连忙回应:“哎,大爷,我这就按您说的去煎药。”之后,李畋便坐在屋外煎药,他坐在炉子旁,一手扶着头,一手拿着扇子慢慢地扇着,那叫一个小心翼翼呀,隔一会儿就去揭开盖子看看,生怕一不小心就把药给煮过头烧糊了。而那老汉呢,成天就在屋子里喊着:“哎哟喂,疼啊,哎哟喂……”就这样,李畋就像亲儿子伺候亲爹一样,每天一大早就起来给老汉洗脸擦身,把老汉收拾干净了就去做早饭。等老汉吃完早餐,李畋就去煎药,中午吃完饭,李畋就给老汉敷药,下午接着煎药,煎好药后又去做晚饭,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药也煎得只剩下一副了。可那老汉依然整天在屋里喊着:“哎哟喂,疼呀……”李畋寻思着:这药都快煎完了,老大爷还是成天喊疼,也不知道这药管不管用呀,不行的话,还是得去镇上请个郎中来看看才行。这段时间没去砍柴,钱也没剩多少了,要不然,明天就把屋后自家剩余的柴拿去卖了,再去请个郎中来。说来也奇怪,到了最后一副药的时候,老汉忽然就不喊疼了,还一下子坐起身来,面对着李畋说:“嗯,老夫好了。”李畋拿着喝完的药碗,睁大眼睛望着老汉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变化,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一时都不敢吭声,就静静地等着老汉接着往下说。老汉用手抚着自己的胡子,从上到下打量了一番李畋,然后点了点头说:“好小伙,咱们素昧平生,你能救我到家,还悉心照料我,老夫很是感动。为了报答你,老夫决定收你为徒。”愣在一旁的李畋眼睛瞪得更大了,心里琢磨着:“收我为徒?这老汉,瞧着白发白须,慈眉善目,仙风道骨的,莫非是天上的神仙呀,该不会教我腾云驾雾,或者绝世神功……”李畋脑海里开始幻想自己修炼绝世神功、腾云驾雾的情景了,那种心情呀,用现在的话说,就好像一个人忽然中了彩票大奖,满心想着拿着巨款该怎么花一样,别提多魔性了。“咳,咳,咳”,老汉的咳嗽声打断了李畋的幻想,老汉用手抚着胡须,忽然严肃地说:“小子,你可知,老夫是何人?”后来呀,李畋从竹子燃烧时所爆发出的噼啪声中获得灵感,又不断去做实验,最终制造出了爆竹和烟花呢。他还曾不辞辛劳地奔赴湘南蔡伦故里学习造纸技艺,又四处去拜访能工巧匠,学到了土硝提炼的真传,更是得到了药王孙思邈的指点,将“伏火硫黄”法运用到火药制造中,首创了“火硝纸爆”,就此开了“烟花礼炮”的先河,而大瑶镇也从此成为了花炮的主产区,有着“十户九爆”的说法呢。在花炮人的心中,李畋永远都是花炮界的祖师呀。烟花女子的清醒抉择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位很有思想主见的烟花女子呢。有一位已婚男子,在烟花柳巷中对这位烟花女子十分着迷,喜欢得不得了,便打算为她赎身,纳她为妾室。可让人意外的是,这位女子态度坚决,就是不同意。那男子以为是条件不够好,就许诺给她另立别院,并且保证礼数会和对待原配妻子一样,可越是这样,这位女子拒绝得就越坚决。男子觉得很奇怪呀,心里纳闷这女子怎么就不答应呢,于是便去盘问她缘由。最后,这位女子道出了原因,她说道:“你能抛弃结发妻子来喜欢我,你这样的表现,怎么可以托付终身呢!”要知道,对于一般的风尘女子来说,遇到这种有人愿意赎身纳妾的情况,那简直就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呀,哪会考虑这么多呢。可这位女子却能够凭借品行去判断一个人,理性地思考自己所面临的选择,不被眼前的表象所诱惑,不会盲目跟从,真称得上是头脑清醒,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主见,所以才值得被纪晓岚记载下来,让后世的我们也能知晓这样一段别样的故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