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高一高中化学必修2第4章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有人认为人体实际上是一架缓慢氧化着的“高级机器”,人体在生命过程中也需要不断的补充“燃料”.按照这种观点,你认为人们通常摄入的下列物质不能看作“燃料”的是(   )

A、葡萄糖B、水C、油脂D、蛋白质正确答案

B

解析

A.葡萄糖属于糖类,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故A正确;

B.水在人体内主要是做溶剂,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B错误;

C.油脂能在体内发生氧化反应提供能量,故C正确;

D.食物中的蛋白质在体内被水解为氨基酸后才能吸收,一部分氨基酸再重新合成人体的蛋白质,另一部分氨基酸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故D正确。

故选:B。

2、下列反应原理中,不符合工业冶炼金属实际情况的是(   )

A、2HgO2Hg+O2↑B、4Al+3MnO22Al2O3+3MnC、2MgO2Mg+O2↑D、4CO+Fe3O43Fe+4CO2正确答案

C

解析

A、Hg为不活泼金属,可以直接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故A正确;

B、因Mn、W等高熔点金属可利用铝热反应产生的高温来冶炼,故B正确;

C、Mg为活泼金属,较难用还原剂还原,通常采用电解熔融的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冶炼,在加热条件下难以分解,故C错误;

D、Fe处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处于中间位置的金属,通常是用还原剂(C、CO、H2、活泼金属等)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故D正确;

故选:C。

3、从海水中提取镁,正确的方法是(   )

A、海水Mg(OH)2MgB、海水MgCl2溶液→MgCl2晶体MgC、海水Mg(OH)2MgOMgD、海水Mg(OH)2MgCl2溶液→MgCl2晶体(熔融)Mg正确答案

D

解析

A.在海水苦卤中加氢氧化钠过滤得沉淀氢氧化镁,Mg(OH)2热稳定性差,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镁熔点高,工业上常利用电解熔融MgCl2冶炼金属镁,故A错误;

B.海水中含有可溶性的Mg2+、Ca2+、Fe3+、SO42﹣、Na+、Cl﹣、加盐酸得不到纯净的氯化镁溶液,所以无法得到纯净的氯化镁固体,故B错误;

C.在海水苦卤中加氢氧化钙过滤得沉淀氢氧化镁,灼烧得到氧化镁,但MgO的熔点为℃、熔点高,电解时耗能高,所以,工业上,电解熔融MgCl2冶炼金属镁,故D错误;

D.在海水苦卤中加氢氧化钙过滤得沉淀氢氧化镁,再将沉淀分离后加入盐酸变成MgCl2,之后经过滤、干燥、电解,即可得到金属镁,故D正确;

故选:D。

4、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其它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B、溶液质量不变C、溶剂质量减少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正确答案

C

解析

A、溶质不能透过淡化膜,所以溶质质量不变,故A错误;

B、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减小,故B错误;

C、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溶剂质量减小,故C正确;

D、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减小,则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5、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油中含有C5~C11的烷烃,可以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汽油B、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C、石油的分馏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液面以下,因为它测的是混合液的温度D、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仍是混合物正确答案

C

解析

A.石油中含有C5﹣C11的烷烃,因此通过石油炼厂的分馏就可以得到汽油、煤油等分馏产品,故A正确;

B.石油分馏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控制温度得到不同馏分,是物理变化,故B正确;

C.分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故C错误;

D.汽油主要成分为C4~C12脂肪烃和环烃类,并含少量芳香烃和硫化物,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C。

6、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①石油的分馏 

②煤的干馏 

③石油的裂化 

④铝热反应 

⑤由乙烯变为聚乙烯 

⑥氧气转变为臭氧 

⑦乙烯催熟果实 

⑧苯遇溴水 

⑨海水蒸馏法制取淡水

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⑦C、①⑧⑨D、①②⑥⑨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石油的分馏⑧苯遇溴水⑨海水蒸馏法制取淡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煤的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③石油裂化是由石油重质馏分经裂化而得的汽油,属于化学变化; 

④铝热反应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⑤由乙烯变为聚乙烯有新物质聚乙烯,属于化学变化; 

⑥氧气转变为臭氧有新物质臭氧,属于化学变化; 

⑦乙烯催熟果实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7、煤是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直接燃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最近,某企业利用“煤粉加压汽化制备合成气新技术”,让煤变成合成气(一氧化碳及氢气总含量≥90%),把煤“吃干榨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煤粉加压汽化制备合成气过程涉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②煤粉加压汽化制备合成气过程涉及化学变化但没有物理变化 

③该技术实现了煤的清洁利用 

④该技术实现了煤的高效利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煤粉加压气化法是让煤变成以CO和H2为主要成分的合成气,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故①对②错,

③减少了污染,故③对,④提高了煤的利用率,故④对。

故选:C。

8、在实验室进行物质制备,下列从原料及试剂分别制取相应的最终产物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A、CCOCO2Na2CO3B、CuCu(NO3)2溶液Cu(OH)C、FeFe2O3Fe2(SO4)3溶液D、CaOCa(OH)2溶液NaOH溶液正确答案

A

解析

A、碳不完全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高温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理论上正确,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进行实验时要进行尾气处理,且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不纯时加热或点燃引起爆炸,操作上较为复杂,故A错误;

B、铜与硝酸银反应可生成硝酸铜,硝酸铜与氢氧化钠可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理论上正确,操作上也较简便,银比铜要贵重,利用硝酸银、氢氧化钠制取氢氧化铜,经济上不合理,故B错误;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能生成三氧化二铁,因此该方案在理论上就是错误的,故C错误;

D、氧化钙与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钠;理论上正确,操作也只需要加入液体较为简便,利用碳酸钠获得氢氧化钠,经济上也合理,故D正确。

故选:A。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加碘食盐主要添加的是KIO3B、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C、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D、在空气质量日报中CO2含量属于空气污染指数正确答案

A

解析

A.食用加碘精制盐是将碘酸钾按一定比例(每千克含碘为35毫克±15毫克)加入食盐中配制而成的,故A正确;

B.杀菌消毒用的是医用酒精(75%),不是无水乙醇,故B错误;

C.绿色食品在中国是对具有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故C错误;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主要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质量日报内容,故D错误。

故选:A。

10、下述做法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

A、以煤等燃料作为主要生活燃料B、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替代化石能源C、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汽车代替公交车D、限制使用电动车正确答案

B

解析

A、以煤作为主要生活燃料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如:C0、C02、S02等有害气体,污染大气,温室效应、导致酸雨等环境问题,故A错误;

B、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替代化石能源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解决能源问题的最佳方法是开发新能源(如风能、地热能、氢能、水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故B正确;

C、汽车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会严重污染大气,故C错误;

D、使用电动车不会产生污染,故限制使用电动车不能改善空气质量,故D错误。

故选:B。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油裂解可以得到氯乙烯B、油脂水解可得到氨基酸和甘油C、所有烷烃和蛋白质中都存在碳碳单键D、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都是(C6H10O5)n,水解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正确答案

D

解析

A、因石油裂解产物主要是乙烯、丙烯、异丁烯,故A错误;

B、因油脂水解的产物得到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故B错误;

C、因甲烷中只有C﹣H键,故C错误;

D、因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都是(C6H10O5)n,水解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故D正确;

故选:D。

12、金属锂是密度最小的金属,等质量的金属锂能释放出更多的电子,故常用来制高能量电池,已知锂的金属性介于钠和镁之间,则下列能冶炼出金属锂的方法是(   )

A、电解法B、热还原法C、热分解法D、铅热法正确答案

A

解析

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有电解法、热还原法和热分解法等,活泼金属Na、Mg、Al等用电解法冶炼,锂的金属性介于钠和镁之间,应用电解法冶炼。

故选:A。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和石油都是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其主要组成元素均为碳、氢,二者都是混合物B、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原理相同,都是化学变化C、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D、煤干馏得到的煤焦油,其主要用途就是再经蒸馏得到高品质燃油正确答案

C

解析

A.煤和石油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石油分馏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控制温度得到不同馏分,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隔绝空气加强热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故B错误;

C.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和氢两种元素,故C正确;

D.煤干馏产品煤焦油经加工可获得重要化工原料﹣﹣各类芳香族化合物,主要用途不是加工成高品质燃油,故D错误。

故选:C。

14、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正确答案

A

解析

A.高温下石灰石分解生成CaO,可与SO2以及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减少废气中SO2的量,故A正确;

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除对人体有一定毒害外,引起哮喘发作,导致上呼吸道疾病恶化,同时刺激眼睛,使视觉敏感度和视力降低,故B错误;

C.酸雨pH<5.6,故C错误;

D.含磷废水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应经处理后才能排放,故D错误。

故选:A。

15、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即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目标产品)要求的是(   )

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D、用SiO2制备高纯硅正确答案

A

解析

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为加聚反应,原料利用率为%,故A正确;

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为取代反应,有副产品HCl生成,故B错误;

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因有有毒气体二氧化氮生成,故C错误;

D、用二氧化硅制备高纯硅,有副产品CO生成,故D错误;

故选:A。

16、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产生或将化学过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的化学.不仅化工生产应遵循绿色化学的原则,化学实验也应遵循绿色化学原则,实现原料和过程的绿色化.下列实验或实验过程遵循绿色化学原则的是(   )

A、用大量的SO2进行性质实验B、用双氧水代替KMnO4制O2C、用Cl2代替H2O2氧化FeSO4溶液D、用铜粉代替铜丝进行Cu和浓硫酸的反应正确答案

B

解析

A.“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SO2是导致酸雨的有害气体之一,故A错误;

B.2H2O22H2O+O2↑,2KMnO4K2MnO4+MnO2+O2↑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与用高锰酸钾在加热下制取氧气相比,不需加热,节约能源,并且生产物是水,没有污染,转化成了期望中的产品,实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故B正确;

C.双氧水是一种绿色氧化剂,氯气是有毒的气体,用Cl2代替H2O2氧化FeSO4溶液,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故C错误;

D.Cu+2H2SO4(浓)CuSO4+SO2↑+2H2O,SO2是导致酸雨的有害气体之一,铜丝进行Cu和浓硫酸的反应,可以控制反应速率,从浓硫酸中移出铜丝反应就会停止,用铜粉无法控制反应速率,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故D错误;

故选:B。

17在熔化状态下,Na跟KCl存在可逆反应Na+KClNaCl+K,通过调整温度,可利用金属Na来制取K.根据上表的熔点和沸点,确定由Na与KCl反应制取钾的合适温度为(   )A、℃B、℃C、℃D、℃~℃正确答案

B,C

解析

制取的适宜温度应能使K蒸汽分离出,而钠为液体,选择的温度应在℃~℃之间,则B、C符合,故选BC。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些活泼金属如铝可作还原剂法的还原剂B、用电解NaCl溶液的方法来冶炼金属钠C、可用焦炭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的方法来冶炼铝D、回收旧金属可以重新制成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正确答案

A,D

解析

A.Al可用与铝热反应的还原剂,可用于冶炼铁等金属,用于焊接钢轨,故A正确;

B.冶炼金属钠,应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钠的方法,电解氯化钠溶液得到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故B错误;

C.铝为活泼金属,应用电解熔融的氧化铝的方法冶炼,故C错误;

D.回收旧金属可进行冶炼生成金属单质,也可用于制备其它化工产品,如回收铁、铝等,故D正确。

故选:A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46分)

19、(5分)(1)氧化银是黑色固体,其含银量相当高,从废氧化银中冶炼银,可采用的方法是 热分解法 ,反应方程式是  .(1分)

(2)检验X﹣的性质时,常生成AgX沉淀,如果将AgX(AgCl、AgBr、AgI)等丢弃,则十分可惜.试设计实验方案,从AgX中回收白银  .(2分)

(3)常有不法职业人员从实验室中带出AgNO3,到银匠店铺灼烧制取白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同时看到有红棕色气体生成,该气体对人体十分有害,其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2分)

正确答案

(1)2Ag2O4Ag+O2↑;

(2)过滤,从废液中回收AgX,将AgX置于坩埚中加热(在通风橱中进行),冷却,可得白银;

(3)2AgNO32Ag+2NO2↑+O2↑;NO2.

解析

(1)氧化银易分解生成单质银,可用热分解法冶炼银,方程式为2Ag2O4Ag+O2↑;

(2)AgX不稳定,见光或热分解可生成单质银,从AgX中回收白银,可过滤浊液,从废液中回收AgX,将AgX置于坩埚中加热(在通风橱中进行),冷却,可得白银;

(3)AgNO3不稳定,见光或加热可分解生成银,同时生成二氧化氮气体,反应的方程式为2AgNO32Ag+2NO2↑+O2↑。

20、(10分每空2分)黄铜矿(CuFeS2)是制取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原料之一,还可制备硫和铁的化合物.

(1)冶炼铜的反应为:8CuFeS2+21O28Cu+4FeO+2Fe2O3+16SO2

若CuFeS2中Fe的化合价为+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2)上述冶炼过程产生大量SO2.下列处理方案中合理的是  (填代号).

a.高空排放

b.用于制备硫酸

c.用纯碱溶液吸收制Na2SO3

d.用浓硫酸吸收

(3)利用黄铜矿冶炼铜产生的炉渣(含Fe2O3、FeO、SiO2、Al2O3)可制备Fe2O3.方法为:

①用稀盐酸浸取炉渣、过滤.

②滤液先氧化,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煅烧得Fe2O3.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a.除去Al3+的离子方程式是  .

b.选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验证炉渣中含有FeO.

提供的试剂:稀盐酸 稀硫酸 KSCN溶液KMnO4溶液 NaOH溶液 碘水

所选试剂为  .证明炉渣中含有FeO的实验现象为  .

正确答案

(1)Cu、O;

(2)b、c;

(3)Al3++4OH﹣=2H2O+AlO2﹣;

(4)稀硫酸、KMnO4溶液;稀硫酸浸取炉渣所得溶液使KMnO4溶液褪色.

解析

(1)化合价降低的元素Cu、O,在反应中被还原;

(2)冶炼过程产生大量SO2.分析下列处理方案:

a.二氧化硫是污染性气体,高空排放会污染空气,处理不合理,故a错误;

b.可以利用吸收二氧化硫生成硫酸,用于制备硫酸,故b合理;

c.用纯碱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可以制Na2SO4,故c合理;

d.用浓硫酸不能吸收二氧化硫,故d不合理;

(3)a.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能和强酸以及强碱反应,6H++Al2O3=3H2O+2Al3+,除去铝离子的反应是利用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和铝离子反应生成偏铝酸根;

b.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亚铁离子,使得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1、(7分每空1分)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学生就这个课题展开了讨论.已知海水提镁的主要步骤如下:

(1)关于加入试剂①作沉淀剂,同学们提出了不同方法.请你参与他们的讨论:

(一)  ;

(二)  ;

(三)  ;

(四)  .

(2)框中加入的试剂①应该是  (填“化学式”);加入的试剂②是  (填“化学式”);工业上由无水MgCl2制取镁的化学方程式为:  .

正确答案

(1)(一)海水中镁离子浓度小,沉淀剂的用量大,不经济;

(二)不正确;(三)能源消耗大,不经济;(四)向太阳光蒸发浓缩后的海水中,加入沉淀剂;(2)Ca(OH)2;HCl;MgCl2(熔融)Mg+Cl2↑.解析

(1)方法1与其他方法相比,海水中镁离子浓度小,使用的沉淀剂的量较大,且不利于收集氢氧化镁,因此学生方法1不正确,原因是:海水中镁离子浓度小,沉淀剂的用量大,不利于镁离子的沉淀;方法2与其他方法相比,高温蒸发海水,消耗的能源多,成本太高.因此方法2的方法不正确,原因是:能源消耗大,海水的综合利用低,成本高;应先浓缩海水,然后加入沉淀剂;

(2)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应加入Ca(OH)2或CaO;要使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则需要加入盐酸反应;工业上由无水MgCl2制取镁,常用电解的方法,方程式为MgCl2(熔融)Mg+Cl2↑。

22、(7分每空1分)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E、G的结构简式:

A  ,E ,G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条件)是:  

反应④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条件)是: ; 

(3)写出①、⑤的反应类型:①  ⑤  .

正确答案

(1)CH2=CH2;;HOOC(CH2)4COOH;

(2)ClCH2CH2Cl+NaOHCH2=CHCl+NaCl+H2O;ClCH2CH2Cl+2NaOH(aq)HOCH2CH2OH+2NaCl;

(3)加成反应;缩聚反应.

解析

A是乙烯,A和B反应生成C,C反应生成DC2H3Cl,C反应生成FC2H6O2,在不同反应条件下C反应生成不同物质D和F,则C是氯代烃,B是氯气,乙烯和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C是1、2﹣二氯乙烷,C发生消去反应生成D氯乙烯,C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二醇F,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E,E是聚氯乙烯,F和G发生缩聚反应生成H,根据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知,G是HOOC(CH2)4COOH.

(1)通过以上分析知,A是乙烯,E是聚乙烯,G是HOOC(CH2)4COOH;

(2)加热条件下,1、2﹣二氯乙烷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里发生消去反应生成氯乙烯和氯化钠、水,反应方程式为:

ClCH2CH2Cl+NaOHCH2=CHCl+NaCl+H2O,加热条件下,1、2﹣二氯乙烷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里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二醇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为:ClCH2CH2Cl+2NaOH(aq)HOCH2CH2OH+2NaCl;

(3)通过以上分析知,①发生加成反应,⑤发生缩聚反应。

23、(7分每空1分)居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场所.现代入在“煤烟型”、“光化学烟雾”污染后,正在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污染时期.造成室内环境污染的有毒物质主要有甲醛、苯、氨、氡四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氨分子的电子式是  ,苯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

(2)提出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的一条措施:  .

(3)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不得超过0.08mg?m﹣3,甲醛测定的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色谱法、电化学法、化学滴定法等.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拟采用化学滴定法对教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含量进行测定,如果你参与该研究课题,你采集甲醛样品的方法是  .

(4)碘量法是化学滴定法之一.碘量法原理为在碱性介质(NaOH)中,碘转化为次碘酸钠和碘化钠,次碘酸钠将溶液中游离的甲醛氧化为甲酸钠;经适当酸化后,剩余的次碘酸钠与碘化钠又生成碘;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上述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为I2+2OH﹣═IO﹣+I﹣+H2O、  、  、I2+2S2O32﹣═S4O62﹣+2I﹣.实验过程中需要测定的数据除总碘量外,还有  .

正确答案

(1);平面正六边形;

(2)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各种建材或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用注射器收集空气或在教室内较长时间放置一盆清水(以吸收甲醛);

(4)HCHO+IO﹣+OH﹣═HCOO﹣+I﹣+H2O;IO﹣+I﹣+2H+═I2+H2O;空气的体积(或教室的体积)、硫代硫酸钠的用量.

解析

(1)氨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苯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2)减少室内污染应使用绿色建材,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各种建材或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减少室内污染物的浓度,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3)用化学滴定法对教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含量进行测定,可利用甲醛易溶于水的性质取样测定,具有做法为用注射器收集空气或在教室内较长时间放置一盆清水(以吸收甲醛);

(4)次碘酸钠将溶液中游离的甲醛氧化为甲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HO+IO﹣+OH﹣═HCOO﹣+I﹣+H2O,经适当酸化后,剩余的次碘酸钠与碘化钠又生成碘,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O﹣+I﹣+2H+═I2+H2O,反应的关系式为:I2~IO﹣~HCHO,I2~2S2O32﹣,应知道总碘量、空气的体积以及硫代硫酸钠的用量。

24、(4分每空1分)(1)同乙烯类似,丙烯(CH3CH=CH2)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加成反应生成聚丙烯,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

(2)下列有机物,合成时用了3种单体.

这3种单体的结构简式分别是  、 、  (按C原子数由小到大的顺序写)

正确答案

(1);

(2)CH2═CH2;CH3CH═CH2;CH3CH═CHCH3.

解析

(1)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2)链节主链上只有碳原子并存在碳碳双键结构的高聚物,其规律是“见双键,四个碳,无双键,两个碳”画线断开,然后将半键闭合,即将单双键互换.结构简式中主链上有6个碳原子其单体必为3种,将单键键中的2个c﹣c打开,然后将半键闭合即可得该高聚物单体是CH2═CH2;CH3CH═CH2;CH3CH═CHCH3.

25、(6分,每空1分)金属铜能被FeCl3的浓溶液腐蚀,其化学方程式是:Cu+2FeCl3═CuCl2+2FeCl2.现将有铜的印刷线路板浸入mLFeCl3的溶液中,有9.6g铜被腐蚀掉.取出印刷线路板,向溶液中加入8.4g铁粉,经充分反应,溶液中还存在4.8g不溶物.(设溶液体积不变,且不考虑金属离子水解).

(1)根据9.6g铜被腐蚀,最后溶液中还有4.8g不溶物,说明溶液中肯定还有  ,所以4.8g固体不可能有  ,即4.8g是  .

(2)9.6g铜被腐蚀生成  molFe2+.

(3)最后溶液中金属离子物质的量浓度c(Cu2+)=  ,c(Fe2+)=  .

正确答案

(1)Cu2+;Fe;Cu;

(2)0.3mol;

(3)0.mol/L;5mol/L.

解析

(1)加入Fe粉前,溶液中有Cu2+,Fe2+,Cl﹣,可能还有Fe3+,8.4gFe为0.15mol,9.6gCu为0.15mol,若无Fe3+,那么Fe恰好把9.6gCu全部置换,现在只有4.8g不容物,所以不可能为Fe只能是Cu;

(2)9.6gCu的物质的量为:=0.15mol,1molCu失去电子数为2,故失去电子数为0.3mol,1molFe3+变为Fe2+,得到电子数为1mol,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故有0.3mol的Fe2+生成;

(3)反应顺序是Fe先和过量的Fe3+反应,再置换部分Cu2+,所以存在Cl﹣,Fe2+,Cu2+;溶液中剩余的Cu元素为9.6﹣4.8=4.8g,0.mol,[Cu2+]==0.mol/L综合来看,溶液中是4.8gCu和8.4gFe恰好完全还原了Fe3+,Cu失电子为0.15mol,Fe失电子0.3mol,合计0.45mol,所以原有Fe3+0.45mol,最后所有的Fe元素都变成Fe2+,故[Fe2+]=mol/=5.0mol/L。

特别声明: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eliul.com/ztxw/66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