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文章底部已添加评论功能
方解石 中沸石 锂辉石 辰砂 硫黃 方铅矿 祖母绿 艾叶绿 艾叶绿,不透明至微透明,所见一般为黄绿色,深绿色如同艾叶者很少,最为珍贵。此品种产出无规律,无准确产出矿脉,极少产出,故收藏者,多只闻其名而不谋其面。 明朝倍爱官宦珍爱的软宝石,与老艾叶颜色相仿,价值不低于田黄石。以入印为主,亦有小把件,产于辽宁的称老坑,浙江青田和福建寿山亦有少量出现,称为新坑。 图片中的山子系老坑艾叶绿,包浆浑厚,老气毕显,石质较软,在阳光下略透明,呈现出一汪浓绿,中间有分布均匀的白色点状结构,局部分布点片状艳绿色,为山子增加了生命的活力。 昌化田黄对章 寿山石(田黄冻) 田黄: 田黄石被称为印石之冠,是中国特有的名贵雕刻石材,素有“易金三倍”之说。 田黄原产于沿福建寿山水田、砂土中,矿物成分为地开石,硬度多在2.6左右,密度在2.5—2.7之间,以2.62居多。原石多为自然形卵状独石,形似和田仔玉。据传,石块经溪水长期洗刷,石质逐渐变色而出现萝卜纹,呈黄色者称为田黄;白色者称为田白,产量极少,故显珍贵。田黄石细腻温润,呈微透明或半透明状,萝卜纹明显,新出田黄的表面带石皮者较多,间有格纹,这些都是田黄的重要特征。 另外,浙江临安昌化所产黄石也被称作田黄,称昌化田黄。 孔雀石 菊花石 菊花石菊花石是一种硅质呈放射状球形集合体,生成于约2.5亿年前栖霞浅海相沉积的泥灰岩层中,产于湖南浏阳,清乾隆年间被一位手工艺人采集房屋基石时发现,因其具有白色菊花状花纹而得名。使人诧异的是,远古造就的石菊花与大自然的菊花何等相似。它花形繁多,竹叶菊、贵妃脸、蟹爪菊,一应俱全。而现在,菊花石雕已成中国著名三大石雕之一。 自然铜 褐铁矿 “褐铁矿”一词并不是矿物的种名,通常是针铁矿、水针铁矿的统称。因为这些矿物颗粒细小,难于区分,故统称为“褐铁矿”。由于它属于含铁矿物的风化产物(Fe2O3·nH2O),成分不纯,水的含量变化也很大。通常呈黄褐至褐黑色,条痕为黄褐色,半金属光泽,块状、钟乳状、葡萄状、疏松多孔状或粉末状,也常呈结核状或黄铁矿晶形的假象出现。硬度随矿物形态而异,无磁性。褐铁矿是氧化条件下极为普遍的次生物质,在硫化矿床氧化带中常构成红色的“铁帽”,可作为找矿的标志。褐铁矿的含铁量虽低于磁铁矿和赤铁矿,但因它较疏松,易于冶炼,所以也是重要的铁矿石。世界著名矿产地是法国的洛林、德国的巴伐利亚、瑞典等地。 孔雀石 孔雀石颜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点,中国古代称为“绿青”、“石绿”或“青琅玕”,是一种古老的玉料。 孔雀石是含铜的碳酸盐矿物,化学成分为Cu2[CO3](OH)2,CuO71.9%,CO.9%,H2O8.15%。属单斜晶系。晶体形态常呈柱状或针状,十分稀少,通常呈隐晶钟乳状、块状、皮壳状、结核状和纤维状集合体。具同心层状、纤维放射状结构。有绿、孔雀绿、暗绿色等。常有纹带,丝绢光泽或玻璃光泽,似透明至不透明。折光率1.66-1.91,双折射率0.25,多色性为无色-黄绿-暗绿。硬度3.5-4.5,密度3.54-4.1g/cm3。性脆,贝壳状至参差状断口。遇盐酸起反应,并且容易溶解。 早在年前,古埃及人就开采了苏伊士和西奈之间的矿山,利用孔雀石作为儿童的护身符,驱除邪恶的灵魂。在德国,人们认为佩戴孔雀石的人可以避免死亡的威胁。中国公元前十三世纪殷代已有孔雀石石簪工艺品。 孔雀石具有鲜艳的微蓝绿色,是矿物中最吸引人的装饰材料之一。 鸡血石:“鸡血石”是中国特有的珍贵石种,一般用于印章。鸡血石最早于明代初期发现于浙江昌化,后为清代所重视。如乾隆下江南,天目山禅源寺主持曾献一方昌化石,后制成“乾隆之宝”印,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年,中日建交,周恩来总理将昌化鸡血石印章一对作为国礼馈赠田中首相,昌化鸡血石在日本名声大振,并很快波及港、台和东南亚,至今销售势头不减。鸡血石的另一产地是内蒙古巴林,巴林石的开发始于民国之初,至今已近百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