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会泽县,有一门叫斑铜的手艺,说是手艺,却跟赌石一样,可以让人经历一贫如洗与一夜暴富的轮回。
生铜的外表很普通,一块这样的生铜价值却上万元,经过铜匠秘不外传的手艺锻打之后,就会成为变化斑驳的铜器。
生铜,又称自然铜
生铜生铜产自天然,都是矿工在山中采矿、或是樵夫进山砍柴时,偶尔捡到的,因为日渐稀少,价格不菲。
赌铜的不是一掷千金的商贾,反倒是一些靠手艺过日子的铜匠。
赌铜生铜之中,往往掺杂着金、银、铁等金属元素。但是如果含的杂质太多,或是形成空洞,便成了废铜。
连最有经验的铜匠,也没法保证买的自然铜一定能做成铜器,这便是“赌铜”。
赌铜
斑铜斑铜这门手艺,以自然铜为原料。因为自然铜夹杂其他金属成分,做出来的铜器表面会分布着星星点点的斑点,离奇闪烁,因此得名。
据说从明朝宣德年间,宫廷匠师就开始用斑铜这种手法制造器具了。著名的大明宣德炉,便是这其中的精品。
到了清朝,云南会泽成为铜钱的原料来源地,斑铜的手艺就在此代代相传。
云南会泽铜匠街
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一直在会泽铜匠街的张家,现在已经传到第十三代传人——张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斑铜制作技艺传承人——张伟
一套完整的斑铜手艺,分为选料、剔料、成坯、造型、烧斑、整形、煮斑、擦洗、抛光等二十余道工序。
要经过数百次火烧,锻打上万次,大约会耗时2-3个月之久,铜匠得有足够的耐心。
将一块圆形的铜饼打成一个香炉不知道要经过多少锤,所有的斑铜都是整块敲打而成,这需要经年累月的经验。
烧斑铜块成坯后,经过简单造型,便进入烧斑工序。烧斑是斑铜的点睛之笔,直接决定了斑铜的色泽与精美程度。
从烧斑开始,铜匠会闭门谢客,一连几天也不外出。他们将烧制过程视为自己的独门秘诀,是断然不肯外泄半个字的。
张伟的父亲张克康
张伟的先祖,是最早用自然铜做斑铜的工匠,手艺代代相传。
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在法国开幕,国民党政府选中斑铜参展,张宝荣、张宝华兄弟俩打的“斑铜鼎”获得国际银奖。
可惜的是,经过时局动荡,这件鼎最终没有留存下来。
斑铜的成品异常精美,这种源自天然的“冰花”,晶莹斑斓,堪称绝品。
将一个斑铜铜壶和普通铜壶摆在一起,好比白天鹅与丑小鸭一样天壤有别!
但是,再有经验的铜匠,也看不到生铜的内心。
因为从选料开始,铜匠就一直在与命运赌博,祈祷赌到一块好铜,祈祷剔料不要碰到气泡。
烧铜时,祈祷火候要恰到好处。生铜材质较脆,只要稍一疏忽,便前功尽弃。
给生铜加温的炉灶很小,下面有鼓风机,能控制一定的温度,高温时可以达到一千多度。
侥幸出炉的斑铜,历来被视为至宝,只有达官贵人、商贾富豪才敢问津,一件5厘米大小的斑铜猪,售价都在上万元人民币。
这些精美的斑铜器皿与摆件成了张伟的镇店之宝,是不卖的。他对于斑铜的爱超过了对于金钱的喜好。
斑铜的魅力,或许正是在于它的传奇,它的赌博。天时、地利、人和,缺半分都不可。
它是一个可期待的梦。
推荐阅读:
中国画受到欢迎的原因
文征明是这样学《集王圣教序》的!
宋元吉州窑瓷器的辨识方法
珍珠四大种类全面知识解析
温馨提示:《晒宝会》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