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百炼出会泽,烈火焚烧铸斑铜。
今期寻郎记为你揭秘云南会泽县民间传统技艺—斑铜器制作,以及会泽县张氏斑铜第十三代传人张伟身上的故事。
会泽坐落于云南省东北部,这里是茶马古道的第一站,两千年来,滇藏的商旅翻越绝境,来到这里并非因为马匹和茶叶,而是铜。斑铜是会泽县独有的一门手艺,制作斑铜所用的材料是一种富含铜、金、银、锌、铅、铁等多种金属的稀有生铜,因为地质原因,这种生铜只有在会泽县才能开采出来。
小知识
会泽斑铜是一种具有极高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民间手工艺品。它采用会泽特有的天然铜(民间称“鸡窝铜”,此种铜块中含有少量的金、银等贵金属),经烧斑、锤打等数十道工序,烧数十次,打数万锤方能成型。用这种方法做出的香炉、花瓶、笔筒等工艺品,在桔红色的基面上,均匀地布满了黄白交灿的晶斑,这种晶斑特有的折光性和立体感,宛若在铜体内均匀地镶进了若干细小的水晶石,看似凹凸不平实则光滑如镜。整个工艺品锃亮璀璨、金赤交辉、晶莹闪烁、光彩照人,富丽而不失凝重,古朴而不失典雅,被鉴赏家誉为“金属宝石”。
在云南,有斑铜的地方不少,会做斑铜的人也不少,但严格意义上的斑铜,是指生斑,用高品位极度稀缺的天然铜矿石,千锤百炼,历时一月方得功成。天然矿石中的稀有金属经过千百次的敲打定型结晶,再用秘法显现出来,斑点立体,随光照晶莹剔透,璀璨生辉。同为斑铜,生斑与熟斑最大的区别还在于价格,两者差价在百倍以上。真正意义上的斑铜,只有云南会泽才有,而这项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一直在铜匠街的张家。
张家是斑铜手艺传承人,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张氏家族祖籍南京,先辈均为铜匠。明宣宗时,曾参与宫廷祀器大明宣德炉的制作。明末,与大批手工业者移民来滇,清康熙末年迁至会泽定居,在铜匠街经营铜器。张氏斑铜到张伟这一代,已经是第十三代传人,张伟大学毕业后曾应聘进入国企,但为继承和弘扬斑铜工艺,他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回到家中研究斑铜的制作技艺。
会泽张氏斑铜白癜风哪里好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