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中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煎药的器皿一般以砂锅为好,但忌用铝、铜、铁器,防止这些金属物品与药物产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现在一般通用的是有盖的陶瓷砂锅。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冷水至高出药平面寸许,浸泡半小时。冬天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以免某些中药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物质形成胶体不利有效成分溶出。但浸泡时间不宜过久,特别在夏季,以免引起药物酶解和霉败,如果方中花叶类药物较多,吸水量较大,煎煮前应补充加水,使水高出药平面约1-2厘米。一般在药物煮沸前用武火(急火),煮沸后宜改为文火(慢火)。但一些治疗外感疾病的中药也可在煮沸后不改文火,继续用武火煎煮5分钟左右即可。应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有效成分溶出的难易度和用药情况而定。一般来讲,头煎以沸腾开始计算时间需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的药头煎煮10~15分钟,二煎煮10分钟。滋补类药品头煎煮30~40分钟,二煎煮25~30分钟,有先煎的药物需先煎10~30分钟,后下药应在最后5~10分钟入锅。头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入冷水至高出药平面约0.5-1厘米,继续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5-20分钟即可。有一部分特殊的饮片需要按照饮片的有效成分、溶出的难易程度分为以下几种处理方法:先煎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疗效。一、矿石类:贝壳类、动物类药物,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须先煎。比如生石膏、自然铜、穿山甲、水牛角等等,可打碎先煎30分钟。二、有毒的药物:如川乌、草乌,要先煎1~2小时,先煎、久煎能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三、某些植物药:比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只有先煎才有效。后下后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一、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比如薄荷、砂仁、降香、青蒿、木香等等均应后下,一般在煎好前5~10分入药即可。二、不宜久煎的药物:如苦杏仁、大黄、番泻叶等等应后下。包煎一、细小粉末类药物:如海金沙,细小种籽类药物,如;药紫苏子。药物细粉,如紫河车粉等等均应包煎。二、含淀粉、黏液较多的药物:如葶苈子在煎煮过程中易粘锅糊化、焦化,故需包煎。三、对附绒毛药物:如辛夷等,采取包煎,可避免由绒毛脱落混入药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煎汤代水一般体积庞大吸水量较大的药物如玉米须、蛇舌草、淡竹叶、等先宜与水煎煮,将所得的药汁去滓后再煎他药。溶化

如芒硝、玄明粉等亦可溶化冲入药液中应用。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的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在两次煎煮后可能存留的有效成分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为一日3次服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

赞赏

长按







































得了白颠疯能治好吗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com/ztzz/15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