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陀僧(《雷公炮炙论》)
为铅或方铅矿加工而成的粗制氧化铅。辽宁等省亦有天然出产者。产于铅锌矿床氧化带,为表生地质作用氧化不足时的产物,与多种铅的氧化物、硫酸铅或碳酸铅等伴生。质较纯者亦可入药用。临床多用加工品。主产于广东、湖南、湖北等地,江苏、陕西也有少量生产。全年均可采制。宋朝以前,用炼银炉底作为密陀僧(银矿石多含方铅矿);宋朝以后,主要使用以铅丹炼制的密陀僧,或用炼铅丹的炉底。目前系将铅熔融后,用长铁棍在熔铅中旋转几次,部分溶铅黏附于铁棍上,然后取出浸人冷水中,熔铅冷却后变成氧化铅固体,即为密陀僧。另有一法为先将铅制成的铅丹放入铁锅内,用烈火熔炼,热度升到℃以上时,铅丹中一部分氧游离后成为一氧化铅,即密陀僧。气微。以色黄有光泽、内外一致、体坚质重者为佳。原药用或炒用。
密陀僧首载于(《雷公炮炙论》),原名蜜陀僧。(《新修本草》)始名密陀僧,并释日:“出波斯国。一名没多僧,并胡言也。”宋朝以前,用炼银炉底作密陀僧,故又名“炉底”(《本草纲目》)、“银池”(《药物出产辨》)。《图经本草》云:“今岭南、闽中银铜冶处亦有之,是银铅脚,
《新修本草》谓本品“主久痢,、五涛,金疮,面上瘢酐,面膏药用之。”其后,五代(吴越天宝间)?《日华子本草》提出本品还能“镇心,补五脏,治惊痫,嗽呕及吐痰。”宋?《本草别说》称本品“通治口疮最验。”明?《本草纲目》认为还能“疗反胃,消渴,疟疾”;并总结有“止血,杀虫,消积”等功效;在主治方面,增人了“治诸疮,消肿毒,除胡臭,染髭发”等重要内容。《本草正》又补充了治“鼻渣”、“汗斑”,“收阴汗”,除“脚气”等内容。清?《本经逢原》认为水磨服可“解砒霜硫黄毒”。《本草求真》还用以“敷冻疮”。上述本草专著虽未能全面总结出本品的功效主治,但历代本草专著所载密陀僧的功用主治基本上未能超出上述范围。而历代方书所载密陀僧的实际应用却较上述范围更广。
咸、辛,平;有毒。主归肝、脾经。
外用拔毒去腐,敛疮生肌,收湿,杀虫,止痒,止血;内服攻毒,截疟,镇惊。
一、疮疡
密陀僧“治诸疮,消肿毒用于疮疡初起,内服、外用均有攻毒、消肿、止痛之效;脓成,外用亦可蚀疮、拔毒、排脓。亦更长于外用拔毒化腐、收湿敛疮、生肌。临床亦以外用为主。主要用于多种疮疡溃后,脓腐不去、滋水淋漓、久不收口之证。
1.痈疽疖疔痈疽疖疔初起,可用密陀僧攻毒、消肿、止痛。治痈疽、肿毒、发背、疔疮肿痛,以之配伍马钱子、木鳖子、蓖麻仁等药熬膏外用,如《同寿录》乌金散。治发背疽疮肿痛,用锡g(用板瓦盛炭火,安锡在上扇之,候锡成灰,研末)、密陀僧g(入罐内,以盏子盖口,盐泥封固济,勿令透气,用炭火煅,不闻药气为度,取出放冷),上两味同研极细。量疮口大小,临时入轻粉少许,以鸡子黄调如膏,摊在疮上,以纱布盖,如《圣济总录》金粉膏。治软疖(无头疖),用密陀僧、铅丹(水飞)、枯矾、龙骨(煆)各9g,为细末,桐油调药,做成隔纸膏,用针刺孔,贴患处,如《寿世保元》隔纸膏。疮疡溃后,用密陀僧可拔毒去腐、收湿、敛疮生肌,治疮疡久不收敛,用煅密陀僧、椴花蕊石、龙骨各30g,乳香、轻粉各3g,为细末,干掺患处,如《证治准绳》平肌散。治漏疮,用密陀僧(碎)、硫黄(碎)、铅丹各60g,上药同炒令烟尽,细研为末,用少许掺之,1日2次,如《杨氏家藏方》黑神散。
2.附骨疽(化脓性骨髓炎)外用密陀僧治附骨疽能攻毒去腐、收湿敛疮。治附骨疽(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用密陀僧、自然铜各7g,杏仁(去皮尖、双仁)27枚,用苦竹筒1枚,入药在内,纸封筒口,慢火煨,候竹筒黄色取出,研细末。看疮肿大小,用药以新汲水调匀,用鸡翎扫药涂疽上,如《圣济总录》密陀僧散。治多骨疮、不时出细骨,《寿域神方》以密陀僧末桐油调匀,摊贴之。
3.瘰疬瘰疬用密陀僧内服、外用都有攻毒、敛疮生肌之效。治鼠疮已破,用密陀僧、雄黄、朱砂各3g,枯矾9g共研末;另用黄蜡30g化开,入蜜15g溶化,将前药人内搅匀,众手速丸如绿豆大。每服1g,热开水送服。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鼠疮未破者,长(常)以帛絹按之;已破者用米泔水煎地锦草勤洗之。如《良朋汇集》陀僧丸。
4.反花疮铅粉能攻毒蚀疮、止痛止痒,可用于反花疮。如《圣济总录》甘草涂敷方,治反花疮、胬肉突出,用密陀僧、枯矾、人中白、甘草(半生半熟)各15g,上药为末,入童子小便50ml,以微灰火熬,用竹篦搅成膏,取涂疮上,一日三五次。
5.臁疮《杨氏家藏方》密香散,治臁疮、浸溃不止,用密陀僧、木香、棋榔、黄连各等份,共为细末,每用少许掺疮口上;如脓干,以津唾调敷。有报道,治臁疮,用密陀僧g、番木鳖2粒、清油适量,先将密陀僧研极细末;另用粗糙平面带凹器皿1个洗净,用75%乙醇消毒,然后放入密陀僧末,加适量清油,用番木鳖如研墨样,磨至稠糊为度。先用生理盐水洗净患部,用棉签蘸药糊抹于患处。1日4~5次,愈厚愈好,覆上1层油纸,以绷带包扎。第2天不必再洗疮口,将药抹在痂上即可,随干随抹。用药2日即能除痒、止痛。连续用之,待痴自落而愈。治疗30例,均愈[中医杂志,,(5):39]。
6.压疮压疮亦可用密陀僧敛疮生肌。有报道,治压疮,可用密陀僧10g、蜂房6g、冰片2g,研末,用凡士林调成软膏外敷[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46-47]。
二、皮肤病
密陀僧外用有攻毒、杀虫、收湿、敛疮生肌、止痒、止痛等作用,亦能去死肌恶肉,还长于去斑。适用于多种皮肤病。
1.湿疹、黄水疮密陀僧外用能攻毒敛疮、收湿止痒,对多种湿疹及黄水疮都有较好疗效。如《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湿疹(亚急性、慢性湿疹皮损浸润或轻度肥厚),用密陀僧粉90g、地榆粉45g,研匀加凡士林适量,调成50%~60%软膏,涂患处,每日1~2次。有报道,用密陀僧10g、黄柏5g、冰片2.5g,共为末,以香油调匀,每日1次,涂患处。治疗湿疹50例,临床痊愈48例、显效2例。治愈用药次数最少者2次,最多者13次,绝大多数在3~10次之间。对治愈的48例追踪3~6个月,未见复发[中华皮肤科杂志,1%6,(1):44]。另有报道。用密陀僧、青黛、硫黄、滑石各等份,共研细末,香油调匀外敷,每日2次。治疗阴囊湿疹等阴囊皮肤病例(其中阴囊湿疼45例、阴囊皮炎85例、阴癣30例),经随访例,全部治愈[中西医结合杂志,,:-]。还有报道,用密陀僧6g,明矾、芒硝各30g,以开水ml冲化坐浴,治疗肛门湿疹,收效迅速[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46-47]。治黄水疮,用密陀僧g,黄柏g,青黛、甘草各g为细末,研匀,干贴患处,如《普济方》胜金散。有报道,单用密陀僧治口唇左侧黄水疮1例,先用温水洗掉结痂,用密陀僧粉末适量,撒于患处,每日1次。第2天结痂,木流黄水;第3天将香油点在患处,使结痂脱落痊愈[河南中医,,(5):13]。
2.癣密陀僧能杀虫止痒,可治多种癣疾。治小儿头生白秃疮(头白癣),用密陀僧、花椒各15g,鸽粪30g(炒、研),硫黄3g,砒石0.15g为细末,香油调搽患处,晚间洗去,如《万病回春》陀僧散。治肥疮(头黄癣),以之配伍黄柏、枯矾、轻粉等药,如《青囊秘传》松云散。治手足癣浸渍型、手足缝流水,用密陀僧、枯矾各10g,花蕊石20g,研细末,外搽患处,1日2~3次,如《中医皮肤病诊疗学》陀僧枯矶散。据报道,用密陀僧、赤石脂各g,生桐油ml,先将前两药研细末,以桐油搅匀备用。每日搽3次,或晚上敷药于患处,不要下水。治例手癣患者,轻者1天治愈,重者2~3天可愈,有效率为95%以上[中华医学杂志,,(11):29]。另有报道,治疗花斑癣(汗斑),用苦瓜2根,除去内瓤,装入密陀僧(研细)适量,将瓜在火上烧熟,切片。搽患处,每日1~2次,一般5~6次即愈,疗效满意[中药现代临床应用手册.北京:学苑出版社,:]。
3.梅毒梅毒所致溃疡,可用密陀僧攻毒敛疮。治杨梅结毒,用密陀僧30g、冰片1g,共研细末,桐油调涂疮口,干掺亦可,如《青囊秘传》金僧散。治下疳,用密陀僧(研细炒)、轻粉各3g,黄柏(研为末炒)4.5g,上药同为细末,和匀,先以温水洗患处,软帛拭干,掺上药末,如《普济方》换肌散。
4.粉刺(痤疮)密陀僧的杀虫、止痒作用亦可用于粉刺。如《普济方》防风散,用密陀僧、乳香各3g,防风、荆芥、轻粉各10g,共为细末,每晚睡前用药3g,以乳汁调涂面上,次日晨用盐荆芥汤洗净。《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汗斑散,治汗斑、粉刺,用密陀僧15g,雄黄、硫黄、蛇床子各30g,轻粉9g,各研为极细末,混合配研和匀,醋调搽敷患处。
5.痘风疮患痧疸或种痘后,皮肤泛发痘风疮、瘙痒、糜烂流水,亦可用密陀僧攻毒、收湿、止痒。如《医宗金鉴》渗湿救苦散,治痘风疮,用密陀僧、滑石各60g,白芷15g,为细末,白蜜调涂患处。
6.狐臭密陀僧能杀虫、收湿,除臭效果较好。如《景岳全书》狐腋气五方之一,用热蒸饼1枚,劈作两片,掺密陀僧细末3g,急挟于腋下,略睡片时,候冷弃之。《朱仁康临床经验集》腋臭擦剂,治狐臭,用密陀僧15g、红粉9g,研细末,用指头蘸药搽于腋下。据报道,治腋臭,用密陀僧(研细末)1份、生大蒜头(去皮)3份,共捣如泥每取5g左右药泥,平摊于清洁纱布敷料上,贴于腋下,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7天为1个疗程。治疗狐臭11例,痊愈7例、好转3例、无效1例,一般用药2~4周获效[浙江中医杂志,,(4):29]。
7.疥疮密陀僧杀虫、收湿、止痒,亦可治疗疥疮。治疗腿上湿疹、流水、奇痒及一切疥癣(疥疮、真菌感染),以之配伍松香、硫黄、黄柏等药同源用以收湿敛疮、杀虫止痒,如《外科方外奇方》松黄散。
8.皮肤瘙痒、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密陀僧能止痒,用于多种皮肤痒症。如《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止痒药粉,以之配伍轻粉、炉甘石、冰片等以治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有报道,将密陀僧放炉火中烧红后,立即投入醋中,俟冷后将药捞起。如此反复7次后,将药研为细末,加白茶油调匀,涂患处。治疗数百例顽固性皮肤瘙痒,无不获愈[中药贴敷疗法.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9.痱子热痱痒痛,可用密陀僧收湿止痒止痛。如《串雅外编》大玉容丹,以之配伍滑石、硼砂、白芷等治痱疮。
10.天疱疮密陀僧解毒止痛、收湿敛疮,可用于天疱疮。如前述《经验良方》陀僧散,亦治小儿生下,遍身如鱼鳔,又有如水晶,破则成水,流渗又生(天疱疮)。将研细的密陀僧人纱绢向患处掺涂。
11.雀斑、黄褐斑、黧黑斑密陀僧亦有去斑洁肤之效,可用于治雀斑、黄褐斑、黧黑斑等症。治面部斑、雀斑、粉刺,用密陀僧6g,飞滑石、白芷、白附子各15g,绿豆粉30g,冰片1.5g,共为细末,临用时水调涂搽,晚用晨洗,如《证治准绳》玉容散。有报道,用五白膏治青年面颊黄褐斑有效。方用密陀僧3g,白芷、白附子、白及各6g,白蔹、白丁香(雀粪)各4.5g,共研极细末,加蛋白或白蜜调膏,睡前涂患处,晨起洗净,1个月内可消退[新中医,,(6):27]。
12.白癜风《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密陀僧复方,治白癜风,用密陀僧、铅丹、雄黄、硫黄、生南星各30g,上药共研为细末,用生姜蘸药粉搽。据报道,用密陀僧60g、硫黄30g、轻粉5g、枯矾10g,研细末,调人地塞米松霜成膏,搽患处,每日3~5次。治疗白癜风22例,其中治愈16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90.9%[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53]。
二、癌症
密陀僧外用有攻毒消肿止痛作用,可用以缓解癌肿疼痛。
1.茧唇(唇癌)《奇效良方》黄柏散,治茧唇,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方用密陀僧、甘草各3g,五倍子6g,上药研为细末,将药末用水调敷于30g黄柏上,用火炙三五次后,将黄柏切成片子,临睡贴之。
2.乳腺癌《古今外治灵验单方全书》治乳腺癌,用密陀僧、香油各g,将药放在砂锅内,炭火上熬,用筷子搅,熬至滴水成珠为度,将膏药暖后贴至患处;若核已破,则将伤口露出,药贴周围。
四、创伤病
烧烫伤、冻疮、甲疽、犬咬蛇伤等溃烂不敛,可用密陀僧拔毒止痛、生肌敛疮。
1.烧烫伤烧烫伤溃烂,用密陀僧可拔毒止痛、敛疮生肌。如《疡科心得集》珠宝散,以之配伍大黄、珍珠、冰片等药,以清热解毒、敛疮生肌,治火烫灼伤、腐烂不堪。有报道,用密陀僧30g、冰片3g,分别研末,看伤口大小而按比例配伍,狗油调搽、治疗烫伤效佳[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46-47]。
2.冻疮冻疮溃烂不愈,亦可用密陀僧拔毒收湿敛疮。如《儒门事亲》木香槟榔散,以之配伍乳香、轻粉、黄连等药外用,以解毒祛腐、收湿敛疮,治冻疮及一切恶疮,久不愈者。
3.犬咬蛇伤《儒门事亲》生肌散,以之配伍雄黄、轻粉、黄连等药外用,治犬咬蛇伤,经导泻后,疮口痛减肿消者,用此解毒生肌。
五、肛门病
密陀僧用于痔疮,内服可消肿止痛止血,可用于治痒疮肿痛出血;外用能拔毒生肌敛疮、止血止痛,可用于治痔疮溃烂。对肛瘘不愈,多量使用可腐蚀瘘管;适量使用可收湿去腐、敛疮生肌。
1.痔疮治血痒出脓血及肠风痒瘘,用密陀僧、白矾各30g,捣碎,入瓷罐内烧通赤,放冷取出,捣细为末,再入槐角(炒,为末)、皂荚(烧灰,研)各30g,和匀,加糯米饭适量作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5丸,食前空腹以米饭送服,如《圣济总录》比金丸。治疼疮毒气溃作脓水、久不止,或结硬赤肿、疼痛不可忍,用密陀僧60g火煅,研末,另用露蜂房g锉碎,放入一瓷罐子内,用黄泥封固,炭火煅令通红为度,放冷,研末,将两药末和匀,每用干贴疮口。如疮口小,以纸捻点药,纳人疮口内;如硬结不消,用甘草汤调敷之,每日3次,如《杨氏家藏方》一井金散。
2.肛漏密陀僧多量使用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可用以腐蚀瘘管。如《杨氏家藏方》降真散,治痔瘘有窍子,用密陀僧(别研)、铜绿(别研)、白矾(别研)、降真香、楮叶各等份,上药为细末,以纸捻蘸药,插入痒瘘窍中,以解毒、蚀管。
六、五官病证
密陀僧能拔毒收湿、敛疮生肌,可用于治眼睑生疮、目病风赤疮痍、耳出脓,尤长于治口舌生疮。
1.眼睑生疮《审视瑶函》搽药方,治眼皮外满睑生疮、溃烂疼痛,用密陀僧、轻粉、乳香、没药、血竭各等份,研为细末,搽于疮处。
2.聤耳《矿物药浅说》载治急、慢性中耳炎验方,用密陀僧研细末,先用棉花将患耳拭净,用香油调药滴耳,1日1次。
3.口疮《普济方》陀僧散,治口舌生疮,用密陀僧、黄柏、甘草各30g,蒲黄、黄药子各15g,共为细末,干贴口疮上。据报道治复发性口疮,用密陀僧3g研细末,醋调漱口;另用密陀僧10g、白芷6g,共研极细末,蛋黄油调搽,见效迅速[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46-47]。
七、跌打损伤、金疮
密陀僧有止血、生肌、敛伤、消肿止痛之效,可用于跌打损伤、金疮、皮肉破裂、出血及局部肿痛,亦用于治骨折。如《杂病源流犀烛》桑白皮散,以之配伍枯矾、乌贼骨、桑白皮等作散外用,以敛疮止血,治金疮出血不止。《伤科汇纂》补肉膏,以之配伍乳香、没药、自然铜等熬膏外用,以散瘀止痛、接骨敛伤,治金刃、跌仆损伤、肉破骨碎、骨折。
八、内科病证
密陀僧内服有止泻痢、截疟、镇惊、定痫之效,可用于治疗泻痢、疟疾、惊恐、癫痫等。
1.泻痢《太平圣惠方》治赤白痢,所下不多,遍数不减。用密陀僧90g,烧令黄色,细研如粉,每服3g,以醋茶调下,1日3服。《博济方》胡连丸,则以之配伍胡黄连、肉豆蔻、丁香等为丸服,治小儿疳积、泻痢等。
2.疟疾据报道,用密陀僧、龟甲各2.1g,红糖15g,将药研末,红糖另化糖水,于疟疾发作前2小时1次服完。治疗疟疾余例,取得良好疗效[贵州中草药验方选.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32]。
3.惊恐《世传方》密陀僧散,治心痛失声及惊气入心不能语者,用密陀僧研极细末,每服3g,米醋汤、茶清调下。有报道,用密陀僧2g,研极细末,茶水顿服。治疗因车祸惊恐引起的失语1例,1剂即愈,随访3年,耒复发[北京中医学院学报,,:22]。
4.癫痫据报道,用密陀僧、胆南星、青礞石、海浮石、沉香各9g,法半夏5g,黑、白丑(炒)各22.5g,神曲60g,共研细末,兑入白面g,加水适量,和成面团,烙成焦饼(可加少量糖或芝麻)10个。每晨空腹服1个,小儿酌减。治疗癫痫16例,痊愈11例、无效3例、疗效不明2例[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72]。
5.消渴《余居士选奇方》神效丸,治消渴饮水,用密陀僧60g,研末,汤浸蒸饼丸如桐子大,浓煎蚕茧、盐汤或茄根汤,或酒下,1日5丸,逐日增5丸,至30丸止,不可多服。5~6服后,以见水恶心为度。恶心时以干物压之,日后自定。
6.多汗症密陀僧能敛汗收湿,可用于治多汗症。如《经验良方》陀僧散,治阴汗,单用密陀僧研细,入纱绢向患处掺涂。《是斋百一选方》陀僧散,治脚汗臭,用密陀僧、白矶各等份,共为末,掺脚上,以片帛裹足。
7.白发密陀僧亦可用以染须发。如《疡医大全》黑发散,用于乌须发,用密陀僧、铅粉、铅丹、石灰、蛤粉各等份,研匀,水调搽,候干,以水洗去药,用核桃油润之。
此外,密陀僧用植物油煎熬,亦可制成铅膏药,功用与用铅丹制作者相近,亦能收敛生肌、抑菌制泌、消肿止痛。亦可作为赋形剂。
入丸、散剂,每次0.2~0.5g。外用适量,研末,撒、调敷;或作膏药使用。
1.本品有毒,不可持续服用,以防积蓄中毒。
2.不宜与狼毒同用。
3.中毒与解救和铅丹同,见铅丹项。
一、关于密陀僧内服剂量的讨论
密陀僧内服毒性大,安全性小,应谨慎使用。必欲内服,亦须达到有效量。
历版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中药学》都没有收载密陀僧。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给密陀僧标定的内服量为入丸、散剂,每日0.3~1g。从本文应用部分收集的资料来看,密陀僧的临床常用内服量为0.9~3g。如山东中医学院学报报道治癫痫,每次服0.9g,《贵州中草药验方》治疟,1次服2.1g;《太平圣惠方》治赤白痢,每次服3g。由此看来,0.3~1g的用量偏低。根据古代记载,其内服量可以达到3g.
《矿物浅说》(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给密陀僧标定的内服量亦为1~3g,每日1次。并说“中医应用密陀僧,另一个特点是制成丸、散剂治疗惊痫癫狂,疟疾,下痢,咳嗽痰多等,每用之有卓效。西医因怕内服引起铅中毒,罕见有用者。但中医在临床上,常配制服用,很少有中毒的报道。并动辄就服至3~6g,究竟是否有毒性,与铅有什么不同,应进行研究”。今天看来,每次服3~6g未见急性毒性反应,并不等于密陀僧内服就绝对安全。密陀僧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铅,易溶于酸中,毒性较大[金属中毒.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75]。小量持续服用,可导致慢性铅中毒;1次服量过大,亦可导致急性铅中毒。据报道,一38岁男性患者,服用密陀僧治疗疟疾,1日内服用15g[)当晚胳周绞痛,伴恶心、呕吐,辗转不安,双手压腹,表情痛苦,面色灰白,巩膜轻度黄染,龈沿铅线(+),脐周触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入院后予以葡萄糖酸钙、阿托品治疗,依地酸钙钠(Cana-EDTA)静脉滴注治疗2个疗程后,腹痛基本消失,5个疗程后尿铅0.06mg/L;同时予护肝药及泼尼松,2周后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黑龙江医药,,(4):42]。由此看来,密陀僧若内服,需注意单次剂量和疗程的总量,以免中毒。本书采用的是《中华本草》标注的剂量。
二、关于“狼毒最怕密陀僧”的讨论
宋代以前的本草并无狼毒与密陀僧的七情记载。明、清本草中,只有《本草纲目》和《得配本草》在狼毒条下提到狼毒“畏密陀僧”;在密陀僧条下提到密陀僧“制狼毒”。
“十九畏歌”云:“狼毒最怕密陀僧”。“十九畏”目前仍然作为用药配伍禁忌。从配伍禁忌的角度可理解为密陀僧会使狼毒的疗效下降(相恶),或毒性增强(相反)。有报道,狼毒配密陀僧以人用量倍的剂量,无论是灌胃,还是腹腔注射,均未引起实验小鼠急性毒性死亡,表明两者并用在临床上可能不会造成严重的毒性反应[中药通报,,10(12):42]。另有报道,狼毒、密陀僧均具有镇痛、抗炎,降低Hb含量和脾脏指数等药理作用;狼毒还有升高WBC的趋势,两药合用后能显著降低WBC数,Hb含量比单味药组有升高趋势,对抗炎镇痛作用、胸腺及脾脏指数出现明显的降低趋势。合用给药组动物皮毛不光滑,给药后较烦躁,实验过程中合用组有动物死亡,且合用后药效降低。因此认为狼毒与密陀僧配伍属“相恶”或“相反”范畴[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1(增):9]。综上可见,目前的研究对狼毒与密陀僧合用是否安全没有统一的认识。因此,在目前仍应将其作为配伍禁忌来对待。
一、化学成分
密陀僧主要含氧化铅(PbO);尚含有铜、铁、锌和钙、镁、铝等其他微量成分。
二、药理作用
密陀僧膏2%浓度时,在试管中对共心性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红色毛癣菌及铁锈色小芽孢菌呈抑制作用;在4%浓度时,对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毛癣菌、足跖毛癣菌、趾间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及其蒙古变种等均呈抑制作用。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作为外用药可减轻炎症。密陀僧能与蛋白质结合而成蛋白化铅,能收敛局部黏膜血管,而有保护溃疡面和减少分泌物的作用,故对溃疡、湿疹、肠炎、下痢等有效。密陀僧具有镇痛、抗炎,降低Hb含量和降低胸腺与脾脏指数等药理作用。
三、临床新用
1.治疗小儿鹅口疮密陀僧适量,研末,用陈醋调如糊状,敷两足心,外用纱布包扎,愈即取下。治疗多例,效果良好[家庭单方治病小窍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防治水田皮炎(水渍疮之一)用密陀僧0g,研成细粉,用桐油ml调成糊状。将下水部位先洗净,擦干,再用棉球蘸药涂之,经1~2小时干后,即形成假膜(药膜),再下水工作,可保护皮肤,预防水田皮炎发生。如出现皮炎,患处用温水洗净擦干,用上药涂局部,每日2~3次。共防治水田皮炎患者人,疗效达90%,预防作用达96%[新医学,,(6):]。
3.酒渣鼻密陀僧能攻毒杀虫,可治酒渣鼻。据报道,治酒渣鼻,单用密陀僧研细末,以人乳调搽患处,10天告愈[浙江中医杂志,,22(11):]。另有报道,用密陀僧60g,玄参、硫黄各30g,轻粉24g,共研细粉,用白蜜适量调成糊。早、晚各搽1次,每次在患部搓擦5分钟。治疗酒渣鼻69例,痊愈32例、显效21例、进步10例、效差6例。凡坚持治疗1~3个月者,均获满意效果[中华皮肤科杂志,,(3):]。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