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铜片,一把锤子,
需要千锤百打,才能敲出一把圆形铜壶。
铜匠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敲打,
敲打出一件件精美的铜器,
有时,打铜声起,“铛铛铛”,锤声静止了时间,
让人恍如回到某个记忆中的熟悉画面:
粉墙黛瓦,炊烟袅袅,
家家户户忙着做饭,
放学的孩子嬉戏打闹,
街头巷尾一派热腾腾的市井味道。
青果巷与「朱炳仁?铜」
就这么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初夏,门外芭蕉惹骤雨,青果古巷染铜绿。
(「朱炳仁?铜」在青果巷的实景图)朱家五代人,将痴与爱都付铜器里(「朱炳仁?铜」在青果巷的实景图)
「朱炳仁?铜」品牌承袭于一个铜艺世家——「朱府铜艺」,自年(清同治末年)源于绍兴书香门第的名门望族,距今已历经五代传承人,代代盛名。
年,朱雨相(第一代)和其弟朱庆润弃道为匠,在绍兴石灰桥畔开设了一家朱府义大铜铺的铺子,在当地有“嫁女的铜,朱家的工”之美誉。
朱宝堂(第二代)接过铺子,迁到更为热闹的北后街,更名为朱府瑞昌铜铺。
改革开放后,朱德源(第三代)在杭州浣纱路开设朱德源书画社,将书法用铜来做,为名山大刹书写楹联匾额。
(「朱炳仁?铜」在青果巷的实景图)
第四代即为大家耳熟能详的铜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他继承祖辈对铜的喜爱,从铜招牌做起,致力于细节的打造,保证每一件产品都选取最优质的铜原料,运用最传统的熔模、三色、镂空、点刻等手工技艺,用锼弓、锤子、凿子、刻刀、锉刀等工具,纯手工打磨出每一件艺术精品。
他独揽中国当代十大铜建筑,获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美誉。「朱府铜艺」已成为国家商务部首批的“中华老字号”。
(左朱军岷,右朱炳仁)
「朱炳仁?铜」的创始人——朱军岷先生(第五代),是朱炳仁之子,「朱府铜艺」的第五代传承人。他集设计师、企业家的才华于一身,毅然从父亲的手中接过事业接力棒,将铜的技艺和故事传承下去。
朱家五代人在铜的世界里如痴如醉,一百多年来一门心思地将自己融入到其中,不断精进着技艺,那不断重复的敲打声就是他们与铜、与世界的对话。
大火烧出的中国传奇(「朱炳仁?铜」在青果巷的实景图)
说起「朱炳仁?铜」的工艺发展,与常州还有着不解之缘。
传统的炼铜工艺都是铸铜文化,十分依赖模具。朱炳仁在继承祖传工艺的同时,也在寻求探索,如何让铜雕的艺术价值突破传统工艺的束缚?
无巧不成书,就在这个时候,一场大火让「朱府铜艺」浴火重生。
(「朱炳仁?铜」在青果巷的实景图)
年5月,朱炳仁为常州天宁寺建造宝塔,在竣工的最后关头,一场大火烧了起来。塔的屋檐被烧毁,而高温熔炼形成的铜结晶体千姿百态。
眼光独到的朱炳仁发现了熔铜之美,发现一个新的艺术语言。朱炳仁独创的熔铜工艺,讲究无模与可控。“无模”使铜液自然流畅而解形;“可控”使铜液在艺术家掌控中熔意。
让铜在一定的空间里自由流动,不受拘束,形成千姿百态的肌理。熔铜脱离模具,一次成型,因而每一件都是孤品,不可复制。
浑然天成,却又变幻莫测,将铜的艺术表现力推至化境。
看铜不是铜,而是充盈丰满的生活(「朱炳仁?铜」在青果巷的实景图)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在这耳熟能详的箴语里,我们从另一面得知铜器从古自今就伴随在我们的身旁,铜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如此地密不可分。
从创立伊始,「朱炳仁?铜」秉承“铜?亦生活”的理念,把经过百年时间累积下来的精妙铜工艺赋予传统、时尚、优雅,高贵的气质,让大家更好地认识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和做好铜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朱炳仁?铜」在青果巷的实景图)
「朱炳仁?铜」的产品涵盖——家居生活、铜艺摆件、佛像艺术、禅炉艺术、卫浴空间、餐厨用品、银器银饰七大系列,以「家」为核心,承袭最精湛的传统工艺,藉由设计师的巧妙设计,演绎精致而完美的生活。
让铜回到生活,承载一份家的记忆与情感,此刻的它已不再是金属,而是像一位体贴的朋友,将给你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喜悦。
与众不“铜”,惊艳了世界的美(「朱炳仁?铜」在青果巷的实景图)
当艺术与生活融入在一起的时候,「朱炳仁?铜」展现了非同一般的影响力,不仅在国内大放异彩,收获了很多铜粉,而且带着民族的自信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朱炳仁?铜」与故宫、国博等博物馆合作文创产品千余件——中国最大的铜文创品牌;
《五牛积福》、《乾隆八骏》送与美国、法国等国总统——国礼定制领导品牌;
独揽包括G20主会场、杭州雷峰塔、上海静安寺等中国百余座建筑——中国铜雕建筑行业领头者……
(「朱炳仁?铜」在青果巷的实景图)
关于铜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铜掌柜泡好清茶,等你来~
朱炳仁?铜∣铜?亦生活
往期精彩文章:
1.生如夏花终成青果——开放一周,感谢全城厚爱!
2.东情西韵悦享青果——当“歪果仁”来到青果巷
3.一巷传城文脉复兴
4月29日,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焕新开放
4.青果出行攻略
道路千万条,不堵最重要
5.青果将熟
4.29常州,别来无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