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腿麻起不来?走路也要扶着墙一寸一寸的挪?
别大意,这是腰椎间盘突出!
什么是腰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是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证实,腰间盘突出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裂口处溢出,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产生粘连,造成神经根产生无菌性炎症、水肿,从而机体出现腰疼、下肢疼痛麻木、椎管狭窄、坐骨神经痛等一系列临床病症。
专家指出,腰椎间盘突出是西医的诊断,是从疾病的病因角度命名的。中医则称之为“骨痹腰痛”,即腰膝酸痛,是从疾病的表现症状来命名的,可归于“腰痛”、“腰腿痛”“痹症”这一范畴内。对于腰腿痛祖国医学早有记载,认识也很深刻,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提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推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
(2)外力的作用: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轻微损害,日积月累地作用于腰椎间盘,加重了退变的程度。(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椎间盘在成人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就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从而造成髓核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诱发因素①腰部长期负重、受力不均或突然受力过猛、腰部外伤等是形成纤维环破裂的主要原因。
②腹压增高时也可诱发腰间盘突出。
③受寒与受湿。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加速椎间盘退变同时诱发椎间盘出现损伤。
中医认为腰腿痛的主要病因中医认为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是由于肾气虚伤,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结于筋脉肌骨不散,加之伤劳过度,扭闪挫跌,导致筋脉受损瘀阻经络,不通则痛,故见腰痛如折,转摇不能,腰腿酸麻拘急,往往迁延难愈。因此,外伤及风寒湿邪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因,肾虚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征及临床表现主要是腰痛和坐骨神经痛,发病前常有腰部扭伤史,腰部劳累史或腰部受寒史等。机体常一侧或双侧下肢沿坐骨神经出现放射痛,从腰部开始,沿臀部到大腿后侧及小腿后外侧至足外侧,个别病人疼痛可始于小腿或外脚踝。此腰腿痛因行走、站立、久坐等活动后加重,卧床休息后可暂时缓解。半数病人可因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而下肢疼痛加重。对于高位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其症状多表现于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中央型椎间盘突出患者,可发生大小便功能障碍、会阴部麻木刺痛,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瘫痪。有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因其腰部交感神经受刺激而表现出下肢发凉,有的还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使用针对性药物治疗,配合外敷药同治则较易达到理想效果。依据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适当的中药组方,可以有效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筋骨丸对腰椎间盘突出效果很好,是全国独家品种。按照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配伍。
君药:穿山龙具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的功效,用于风湿痛、风湿关节痛、筋骨麻木、大骨节病、跌打损伤。
臣药:当归、威灵仙、骨碎补具有强筋壮骨、祛风除湿、接骨续筋的功效。
佐药:红花,地龙、苏木、土鳖虫、续断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通经活络、滋补肝肾。
使药:自然铜、马钱子(制)通络止痛、消肿散结、引药归经,调和诸药。
处方以黄帝内经“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为依据,也就是说,筋骨丸的配方非常合理,是治疗大病的方子。临床证明:筋骨丸疗效非常确切,已经给数百万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筋骨丸是以八纲辨证为基础,五行施治为主导,君臣佐使为配伍,理法方药为融合,调肝脾肾阴阳平衡,助水木土相克相生,从而达到透骨入髓,引药归经、阴阳双补、强筋壮骨的目的。最终达到标本兼治的疗效。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治疗和休息后,可使病情缓解或痊愈,但该病的复发率相当高,原因为:(1)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治疗后,虽然症状基本消失,但许多病人髓核并未完全还纳回去,只是压迫神经根程度有所缓解,或者是突出髓核和神经根的粘连解除,因此治疗时一定要坚持并按疗程,不要轻易停止治疗。(2)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病情虽已稳定或痊愈,但在短时间内,一旦劳累或扭伤腰部则会使髓核再次突出,导致腰间盘突出症复发,所以在病情有所缓解或稳定时,一定要注意腰部防护以及正确姿势的使用等。(3)在寒冷、潮湿季节未注意保暖,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的患病部位,加之劳累容易诱发本病的复发。(4)肝肾亏损未能及时补充恢复。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肾精充足、肝血盈满,则筋骨劲强、关节灵活。肝肾亏损、生理性机能减退,肝肾精血不足,致使筋骨失养,易导致骨关节病的复发或骨病的不易愈合。所以平时一定要补肾强骨壮腰,骨病才不易复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