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市三星堆博物馆,我去过三次。最早于年秋天,与四川大学李文瑾教授有一次合作,她推荐我看看三星堆,理由是“北看兵马俑、南看三星堆”。后来,我出差什坊烟厂,又仔细看了一次。第三次为何又去,我记不得了,大约顺路陪朋友参观。三星堆的年代,青铜器方面,时间是比较准的,即商代中晚期作品,约公元前年至年。要在青铜文化上证明其比安阳青铜文化早,没有什么依据,也没有必要。三星堆青铜文化,在我看来,特点之一是符合大型部落祭祀文化要求,宗教功用强,政治功用低。特点之二是用料比较大手大脚(与安阳比),神树、面具都是如此。
三星堆处于四川广汉这个地方,往北不远即要出古蜀了,行道艰难。从古蜀南部(今甘洛、巧家、会泽、鲁甸、东川)一带经岷江北运的铜、黄金,到这里集中加工或交易,地理上可以理解。古蜀南部这些地方,自然铜,至今仍可以在山中捡到。汉代昭通产的银子是主要的货币,至明、清两代会泽仍是造币中心。
我们今天看到云南出土的汉初青铜器、周代青铜器,发现牛虎造型、铜鼓、铜的葫芦较多,也是民间适用性的冶炼文化。
产铜(山上可以捡到),必然导致古蜀南部对于铜的冶炼不会晚于河南安阳,这没什么好证明的。我这个地方铜、锌、铅不缺,天然可见可得,慢慢发现用途,发展出冶炼技术,没有什么好解释的。你那河南安阳没有原始材料,技术是从这些原产地传播过去的,也不用解释。至于先最发现和使用天然铜金属的地方冶炼技术是否一直先进,则是不一定的。文明程度高的政治经济中心,因为对于器物审美和质量的追求,会促进冶炼技术的进步。
三星堆青铜器的发现,证明了青铜冶炼文化的南北交融传播路径的真实存在。
古蜀南,在云南四川交界之地,产原始天然铜材、金银的地方,要冶炼个碗、盆、鼓、刀、箭头、戈、矛,我认为应该比安阳和三星堆更早,只不过没有保留下来。保留这种文化遗物,还是要在较大的经济文化中心,墓葬、城市遗迹。山区小部落,有遗存,也让人收走了。或者,直接卖原始材料或当原始材料卖。
三星堆的铜器上没文字,只有装饰纹(如回字纹),面具、神树,宗教性功用强过政治功用。比起安阳的有文字的鼎、编钟,三星堆青铜器的文化属性要低一些。不能说明冶炼技术在安阳和三星堆之间存在交流,只能说明铜器冶炼术在安阳,用于更高等级的政治文化。
正如一个石匠,在县城修地方政府广场。到了北京,他会参加修天安门广场。在县城,他可能只是细锺细錾刻个角石或修道大门。在北京,可能要雕龙雕凤。
所以,网友们不能思虑“三星堆文明比安阳早多少多少年”之类的问题。目前看,三星堆青铜器在文明水准上不具备早于安阳商文化的特征。
三星堆文化遗存,金面具、铜面具、权杖,它们都没有用文字来标识“所有者、用途、年代”,因此,可以定义他属于大型部落祭祀物的性质,不应抬高它的文明水准。但是,网友们认为技术由三星堆往安阳传播,我是认同的,这是由材料产地来决定的。
许定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