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丨刘晨光
编辑丨江怡曼作为银行消费信贷的排头兵,信用卡目前整体发展情况如何?扩张步伐会否受到影响?风险情况会否发生失控?这些问题或可从上市银行年年报中窥见一斑。从年信用卡发卡情况来看,不论是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还是城商行,在发卡增速上整体有所放缓,但是城商行由于此前基数小,其增长幅度大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另外,信用卡的不良率较年有所提高,但相较于去年年中已经有所缓和。整体而言,从发卡量来看,“两极分化”现象加剧,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已经占据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留给中小银行的空间已相当狭小。业内人士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年初,信用卡放开透支利率上下限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或是一个契机。中小银行需要形成自身特色,在特定客群中或者在和互联网公司合作中延伸自身触角。01
发卡量:大行保守城商行积极,美团等互联网渠道高歌猛进
央行数据显示,年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78亿张,同比增长.26%。总体而言,这一增速数据小于上一年。年,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6亿张,同比增长8.78%。根据界面新闻记者统计,从信用卡发卡量来看,相比于年,基本上所有银行在发卡量增速上均有所放缓。国有大行方面,从已经公布数据来看,整体增速大多有所下滑。其中,中国银行信用卡发卡增速从年的12.92%下滑至年的5.%;农业银行从16.5%下滑至8.3%;邮储银行从27.03%下滑至18.32%。去年,工商银行信用卡发卡量仅仅增长万张,累计发卡量从1.59亿张微增至1.6亿张。主要银行年信用卡部分指标统计(界面新闻统计梳理)股份制银行方面,同样也存在发卡量增速下滑的情况。比如,浦发银行年流通卡数呈现负增长,而该行年流通卡数尚保持着同比17.29%的增速。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信用卡增长量,较上年同期增速均减半。年的发卡增速分别为6.5%、.%以及11.16%;相对而言,去年同期该数据分别为17.1%、13.0%、2.26%。相较而言,头部股份制银行的信用卡发卡体量依旧非常大,保持千万级别。比如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和浦发银行年累计流通卡量分别为.16万张、62.51万张和.22万张。此外,中信银行累计发卡.1万张。一般而言,观察累计流通卡数据要优于累计发卡统计,更能真实反映信用卡使用情况。值得留意的是,作为股份制银行中的一员,渤海银行信用卡既有体量非常小,其在年累计发卡总量只有50余万张,但是由于基数低,其发卡增长率非常高,同比增幅超过%。城商行方面,信用卡发卡增速也多呈下滑趋势,但在相对速度上则要快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比如,上海银行信用卡发卡量处于城商行头把交椅。年报显示,该行信用卡获客.28万户,同比增长18.69%;其中通过美团等线上联盟渠道获客超百万户。报告期末,该行信用卡累计发卡.23万张,较上年末增长21.7%,该行也在城商行中率先实现发卡量突破千万张。广州银行与江苏银行虽未到千万级,但在城商行中排名靠前。根据年年报统计,两家城商行的发卡量分别达到51.21万张和12.66万张。此外,包括宁波银行、青岛银行、长沙银行、徽商银行、中原银行等累计发卡量均在万张以上,在城商行中位居前列。界面新闻记者统计,从新增发卡增速来看,排在前五位的天津银行、徽商银行、北京银行、青岛银行、南京银行,分别达到8.03%、83.6%、76%、56.16%以及8.1%。排名第一的天津银行年新增信用卡发放量8.68万张,但截止年底,该行的信用卡只有57.93万张信用卡。徽商银行信用卡年增长近.33万张,而上一年同期该行信用卡增长量仅约为28万张。资深信用卡专家董峥指出,徽商银行是因为承接包商银行部分分行信用卡业务,所以在数量上出现明显增长。与发卡量增长相关的是,城商行信用卡交易规模也在持续增长。如青岛银行在年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实现信用卡交易金额.21亿元,同比增长89.31%;盛京银行信用卡交易额达到.亿元,同比增长.3%。长沙银行消费类交易笔数万笔,较上年增长88.63%,消费类交易金额.19亿元,较上年增长1.77%。董峥认为,城商行发卡量增长较快主要是和区域银行整体发卡量的基数低有着很大关系。由于城商行整体发卡基数较小,在采取一定增长措施之后,相对而言,增长幅度较大行会体现得更明显。消费金融观察人士苏筱芮表示,部分城商行发卡数量增长幅度较大主要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是相比国有大行、股份行而言,城商行信用卡客户的基数较小;二是疫情期间不少大行采取保守型策略,主动放缓信用卡扩张的步伐,而部分城商行的态度则相对积极一些。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多家城商行在年报中表述称,和美团联名发信用卡是增长的重要途径。如天津银行就表示,信用卡透支金额的增长,主要是由于美团点评联名信用卡产品客户规模持续扩大,有效带动该行信用卡透支金额的增长。在董峥看来,通过美团等互联网渠道能够实现卡量的突飞猛进,但是也要注意后续客户维护,发卡只是一个基础,在这之上,还有客户激活、促进用卡、循环使用等多个环节。信用卡发卡不仅是量的问题,也有质的问题,未来会更多地体现在对应用场景的维护上。02
不良率:上半年劲升下半年缓和,风险形势依旧严峻
信用卡不良率方面,根据已披露数据的上市银行年报统计,除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外,其余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信用卡均有所上升。其中,工行和交行的信用卡不良率相对于年实现一定程度下降。工行不良率从2.21%下滑至1.89%;交行不良率从2.38%下滑至2.27%。股份制银行中,大多数信用卡贷款不良率都有一定提升。比如渤海银行,信用卡增量较大,但是不良率也较快提升,从2.33%增长至6.26%,翻了两倍之多。大多数城商行该项指标也呈现上升趋势。如盛京银行的信用卡不良率增长较快,从2.1%翻倍至.15%。不过,重庆银行、常熟银行等信用卡不良率均有所下滑。从过去一年的情况来看,受疫情影响,大多数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在上半年达到高峰,下半年出现缓和,不良率有所下滑。如青岛银行在年报中表示,虽然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发卡速度有所放缓,但下半年发卡量迅速恢复,峰值近10万张。这也和全国信用卡的整体情况比较一致。上海银行在年报中阐述,报告期末,信用卡贷款不良率1.7%,较上年末上升0.11个百分点,较年6月末下降0.10个百分点。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随着经济恢复,就业稳定,信用卡不良率上升的压力在去年下半年得到相应缓解,信用卡的风险变化形式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他指出,今年以来,经济继续恢复,小微企业主体总体稳定,个人消费领域也有一定程度恢复,这些因素都有利于缓减信用卡风险。“随着这些年信用卡发卡量和授信余额的持续高增长,也会带来相应的客户下沉,不过度的客户下沉有利于稳定资产质量,预估信用卡的风险还是处于相对稳定格局中。”此前,招商银行相关人士在一季报说明会上表示,从年信用卡不良生成情况来看,去年二季度和三季度是信用卡不良生成的高点。“与往年相比,今年信用卡不良生成预计会处在相对比较高的水平,但和去年高峰期相比,会有所回落。”该人士直言,后续对信用卡资产质量的整体判断还要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密切观察个人、居民端收入的变化情况;二是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