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药材
▼
上期文末的图片是降香和苏木。两者都是来源于树干的心材,故外形较为相似。然而在功效上一者为活血止痛药,另一者为活血散瘀药。临床上的使用也有很大的差别。降香多用于跌打损伤及外伤、胸痛等证状;苏木则多用于妇女血瘀所致诸病。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这两味药物的异同之处。
药材对比药材
降香
苏木
原植物图
饮片图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降香檀、印度黄檀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全年均可采收,除去边材,阴干。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引种栽培。
为豆科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栽后8年可采。多于秋季采伐,除去外皮及白色边材,锯成10-cm的小段,粗者对半剖开,干燥。原产印度、缅甸、越南、马来半岛及斯里兰卡,我国分布广西、广东、台湾、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形态特征
呈类圆柱形或不规则块状。表面紫红色或红褐色,切面有致密的纹理。质硬,有油性。气微香,味微苦。以色紫红、坚硬、气香、不带白色边材、入水下沉降香者为佳。
呈长圆柱形或对剖半圆柱形,长10-cm,直径3-12cm。表面黄红色至棕红色,具刀削痕和枝痕,常见纵裂纹。横断面略具光泽,年轮明显,有的可见髓部。树龄越大,树干心材色泽越深,质量越好。质坚硬。无臭,味微涩。
别名
降真香、紫降香、花梨母
苏方木、棕木、赤木、红柴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脾、肺、心经。
甘、辛、咸,平;归心、肝、胃经
功效
活血散瘀,止血定痛,降气,辟秽。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主治
胸胁疼痛,跌打损伤,创伤出血,以及寒疝疼痛或秽浊内阻之呕吐腹痛。
主治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血晕昏闷,跌打瘀痛,痈肿疮毒。
应用
1、用于跌打损伤。
凡有瘀血停滞作痛,或体内、体外出血(不甚严重者),都可应用。常配乳香、没药、三七、自然铜等制成丸、散(研成极细末)内服或外敷,能止血生肌、镇痛。
2、用于理气化瘀止痛,功用大致与檀香相同,故可用子代替檀香治疗真心痛(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常配活血药同用。
此外,降香配枳壳、橘红,能健胃醒脾,降气化痰。
1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者,与红花、当归、川芎等同用。
2产后恶血内积,浊气上逆,血晕昏闷者,与当归、肉桂、赤芍、香附等配伍.
3产后气虚,恶露不行,败血上攻于肺,气急喘促者,宜与人参相伍。
4跌扑损伤,瘀血肿痛者,常与乳香、没药、血竭、自然铜等配伍。
5热毒内郁,气血壅盛,而致痈肿疮毒者,可与木鳖子、金银花、白芷、大黄等同用。
用法用量
1内服:煎汤,3-6g。
2研末吞服1-2g。
3入丸、散。
4外用:适量,研末敷。
1内服:煎汤,5-10g。
2研末吞服。
3外用:适量,研末敷。
使用注意
脉实便秘、阴虚火盛、血热妄行者均忌服。
血虚无瘀、月经过多及孕妇禁服。
降香的传说故事降香又称黄花梨,由于物以稀为贵,故此,黄花梨是“木中上品”,其精雕细刻的工艺品更是珍贵。其中,由黄花梨木做成的木枕既有木质工艺品的质朴,更有降压、降脂、舒经活血、止痛的功效。在老挝的长山山脉脚下,就一直流传着有关香木枕的故事:
村里有个青年,叫吉旺,他的母亲得了一种失眠的怪病,日渐憔悴,请了好多名医都治不好。吉旺禀求神灵,终于感动了乌蛇神,告诉他森林里有一种香气四溢的树,用这种树做一个枕头让他母亲用,就可以医好他母亲的病!吉旺按照乌蛇神的指示,果真医好了他的母亲。后来这种木枕在民间广为流传,作为礼品互相赠送。
降香的食疗防寒降香茶
对应血瘀体质的人在冬天里又不禁风霜,除了加衣保暖之外还可以用药茶来祛寒。
材料:三七花、红花、降香、姜黄、玫瑰花各少许,(约2g)。
步骤:以沸水冲泡,加盖闷泡,至温热时可服用,可反复冲泡。
功效:温阳通络、御寒。
苏木的“奇货可居”苏木原产印度、缅甸、越南、马来半岛及斯里兰卡等地。我国明朝时候,由于海上丝路的发展和人们对香料的使用有了更高的依赖,因此,香料用品的进口到达了巅峰。据史料记载,医院一次就需要用香料斤。正统初年,内府供岁用香蜡达到3万斤;弘治六年()增至8.5万多斤,弘治十六年(年)又增至20万斤。
其中,苏木也是香料的组成部分,主要通过浙江、福建、广东等地进入中国。成化十九年(),市舶太监韦眷主持广东市舶司时,就曾有“广东布政司进官库苏木四万四千六百余斤”的记载,量非常大。后来更有广东市舶太监牛荣私运买苏木、胡椒和乳香、白蜡等货贩卖,发现后,背叛死罪的事情。由此可见,苏木等香料在一定时期里的确“奇货可居”。
苏木的食疗黑豆苏木粥
材料:黑豆30g,苏木20g(打碎),红糖2片,桃仁10g,粳米半小杯。
制作:把所有材料一起放入,加清水适量(4碗左右),煮至粳米“开花”后再煮十分钟即可。
功效:补肾活血,尤其对女性月经不调、闭经等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下期药材
▼
下面这两味中药是什么,你能看出来吗?如果你猜到了,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告诉胡世云主任你的答案哦。一起开动脑筋吧!
欢迎留言识药
答案下期揭晓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医学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团队联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三思
排版:阿志
上喜马拉雅FM收听「胡说中医」特辑,了解更多有趣、有料、有用的中医知识!
▼▼▼点击马上收听
陈文东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