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脱臼类

(一)诊治要略

骨折、脱臼乃伤科门中两大目也。宋《圣济总录》曰:“人之一身,血营卫气,循环无穷。或筋、肉、骨、节误致伤折,所折不得续,轻者肌肤锨肿,重者髀臼挫脱。”然则变见于筋骨之损折,骱臼之差脱,何以亦当从内治之法者。明?陆师道序薛氏《正体类要》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岂能纯任手法而不求之脉理,审其虚实以施补泻哉。”夫倾跌坠堕,重物压迮、强力拖拽,皆能使骨折、脱臼。明?王肯堂曰:“伤折之轻重,轻者顿挫,气血凝滞作痛,皆当导气行血而已。重者伤筋折骨,此当续筋接骨,非调治三四月不得平复。”清?陈士铎曰:“已折之骨,凑合端正,用绳缚住,不可偏斜歪曲,收拾停当,然后用内服之药。”脱臼亦复如是。清《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曰:“若跌伤肘尖,向上突出,疼痛不止,用手翻其臂骨,令其合缝,其斜弯之筋,以手推摩,令其平复,虽即时能举重,仍当休养为妙,若臃肿疼痛,宜内服……外贴……”因此,陈氏又曰:“内外夹攻,未尝不更佳再。其外治者,手法所以复其位,正其斜而理其筋,敷贴所以化其疲,消其肿而止其痛,夹缚所以因其位而定其动;内治者,当主祛瘀和营,调气化滞,固筋壮骨,第人有勇怯,伤有轻重,积瘀而体盛者,宜先逐瘀而后调益,质弱形羸者,宜先调益而后祛瘀。留瘀不多,不宜妄施攻逐,气滞不结,何能乱投破耗。老弱者,刻刻顾其元气,质盛伤重者,骨续之后,终须调补肝肾,扶脾益胃收功。”孙子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予谓:“医法亦然,知此则外伤内治之道思过半矣。”

(二)经验方论

1.三色敷药

组方:紫荆皮黄金子全当归西赤芍大丹参淮牛膝片姜黄五加皮宣木瓜西羌活川独活香白芷威灵仙天花粉青防风木防己川抚芎左秦艽连翘壳生甘草番木鳖

研制:研细末,和勻。用饴糖适量调和如糊状,置缸内备用。

用法:摊于韧性纸张或纱布垫上,约0.4?0.5厘米厚,上盖桑皮纸。外用胶布或绷带固定,隔三到五日更换。需要时可在桑皮纸上局部或全部加其他药膏或掺药。

功效: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续筋骨,利关节。

主治:一切伤筋骨折,青紫肿胀,疼痛难忍。亦治陈伤及寒湿痹。

方解:方中的主药是紫荆皮、黄金子,用量明显重于其他药物。紫荆皮苦平,善于活血消肿,又能解毒。《本草述》说紫荆皮“活血、解毒,功能并奏”,《本草纲目》为它立的别称就叫能消,今用治损伤,活血消肿又解瘀毒,颇为得当。黄金子味辛苦性温,能温经散瘀,行气除痰,祛风止痛。《本草纲目拾遗》说:“杖疮起疔甲,(黄金子)焙干为末,搽之即开,不用刀刮。”杖疮,古代杖刑后皮破,其下积麻为患。“起疔甲”似属肌肤溃而表皮结血痂、脓痂的痂盖,它将使其深层郁瘀肉腐,所以要用刀刮除开的治疗方法,黄金子为末外用,可不用刀刮而去疔甲。促进杖疮得愈少痕,就是因为它有行气活血化瘀散结的功效。石氏伤科以两味合用为君,消散瘀结而得肿退痛止之功。余则为活血化疲或祛风通络的药物,互为辅佐以增药效,并使本方可用于损伤后的各个时期。番木鳖一味是四十年代后期增人的,更添止痛之力。

三色敷药作为治疗损伤的敷药另一个特点是药性偏温,不同于多数敷药偏于凉性,血本喜温而恶寒,温能运化散瘀,所以既可用于损伤后各个时期,也可治陈伤及寒湿痹痛。损伤初起积疲易于化热,则方中有紫荆皮、天花粉、连翘能凉血解毒,紫荆皮既能治痛肿,当可预防瘀血化热成毒。从总体上来说全方偏温,须增其凉血清热的功效,可在桑皮纸上局部加用一薄层三黄資,这是石氏伤科惯用的方

2.红玉膏

组方:东丹熟石膏(一方为锌氧粉)

研制:各为细末,和匀,用白凡士林调成粉红色软膏。用法:摊薄层于纱布垫上贴患处。或在盖于三色敷药的桑皮纸上全部或局部摊薄层后敷貼患处。

功效:护肤生肌,解毒利湿。

主治:金刃所伤、皮肤破碎及皮肤湿疹等。

方解:本方是石筱山先生于四十年代初所定的外用方。东丹作为外用药能解毒生肌。熟石裔外用可生肌敛疮,凡痈疽疮疡,久不收口或汤火烫伤皆常应用。表皮破碎出血则有止血的作用,张锡纯说:“《本经》谓石膏治金疮,是外用以止其血也,愚尝用锻石青细末,敷金疮出血者甚效。”用熟石裔合铅丹两味相合的古方亦有多处。《本草纲目》称石裔为寒水石,并考证“唐、宋诸方寒水石是石裔”。引《种德堂方》治“刀疮伤湿溃烂不生肌,寒水石锻一两,黄丹二两为末洗缚”,《和剂局方》治“疮口不敛,生肌肉,止疼痛,去恶水,寒水石烧研二两、黄丹半两为末掺之,名红玉散。”此外,《百一选方》有桃红散治金疮并一切恶疮,用上等虢丹(即东丹,《续本事方》所载异名),软石膏(《本草衍义补遗》石膏异名)不以多少(火煅通红),上细研和令如桃花色,掺伤处。凡此诸方,药同而用量稍异,石氏的红玉裔与之相比较用量亦异,并调散为青功用自当相似。一方不用熟石膏,用锌氧粉即氧化锌,有收敛除湿,护创长肤的作用,中西两味,并合为用,作用大体相同。本方可用于皮肤浅表破损或皮肤有湿疹者。若因损伤所致则加红玉音于三色敷药之上,既治皮肤溃破湿疹,又理伤损积振。

三色敷药等药膏外用后,个别患者皮肤过敏,瘙痒起瘰,甚至成泡出水,按中医理论为病湿气,若在三色敷药上加一层薄薄的红玉耷则可用于已见起瘰瘙痒,但应是尚未起泡出水者。

3.三黄裔

组方:大黄黄芩黄柏东丹熟石膏

研制:各为细末,和匀,凡士林调成软膏。

用法:摊薄层于纱布垫上,贴患处。或在盖于三色敷药的桑皮纸上局部或全部摊薄层后敷贴患处,亦可摊于单层纱布上(类似凡士林纱布),依所需要剪一小块贴患处,其外再用三色敷药。

功效:清热解毒,祛瘀破积,消肿痛,除湿热。

主治:损伤以后肌痕瘀肿青紫,掀热作痛。亦可用于其他原因所致红肿热痛之症。

方解:石氏伤科有三黄散,即大黄、黄芩、黄柏三味,研细为末。用蜜或菊花水调敷患处,专用于退红肿,消热毒,治痈疽初起,锨红发热作痛。损伤以后瘀阻化热,局部红肿青紫发热亦可应用。大黄泻热毒、破积滞,又能行瘀血,历来除了内服外,亦用于外治。黄芩泻实火,除湿热,亦可外用。《梅师集验方》黄芩杵末水调,敷治火丹。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近代有用黄柏磨粉调如泥状涂贴以治打仆挫筋的。因此三黄合用清热解毒,祛瘀破积,相得益彰,用于损伤初起有行疲血、消疲热、解瘀毒之功,若与活血化瘀之剂如三色敷药合用,则有很好的消肿止痛作用。东丹、熟石膏即石氏的红玉膏,有护肤生肌,解毒利湿的功效,三黄与之合而成药则作用更为全面,并因其能护肤利湿,可减少对皮肤的剌激而广泛应用。

4,黑虎丹

组方:炉甘石五倍子炙山甲乳香没药轻粉儿茶梅片腰黄全竭麝香蜘蛛蜈蚣

研制:经炮制后各研细末,和匀收忙,宜密封。

用法:掺药,掺于裔药(如阳和痰核裔)或敷药(如三色敷药)上随症使用。

功效:祛瘀软坚散结,化痰消肿,解毒。

主治:积疲坚结成块,痰瘀交凝的疼痛,骨节粘着活动受限及无名肿毒坚硬疼痛者。

方解:黑虎丹原系外科用药,石氏伤科用方抄本上亦载“治一切无名肿毒,痈疽发背。用膏药贴上即可消散”。炉甘石最常用于眼疾及皮肤湿疮,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其炮制法为“用三黄汤制煅九次,再用童便煅七次,水飞”,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强了清热活血的作用。五倍子、全蝎、蜈蚣、蜘蛛皆虫类,善搜剔,能清热化痰解毒。五倍子外用能“消肿毒”(《本草纲目》),《普济方》以此一味为末外用称独珍膏治软硬疖、诸热毒疱疮。全蝎“开风痰”(《本草正》),通络解毒,《澹寮方》用全蝎合山梔、麻油煎熬后入黄蜡为裔外敷诸疮毒肿,近年用蝎尾外贴治急性扁桃体炎,一般12小时即能收效。蜈蚣攻毒散结,善治癥瘕瘤积。蜘蛛消肿解毒,历来常用以外治恶疮(《仁斋直指方》)、疔毒(《泉州本草》)、瘰疬(《圣惠方》)等。腰黄、儿茶亦善祛痰解毒。乳香、没药、山甲则行疲散止痛。乳香、没药辛香走窜,为疮疡痈疽及跌仆损伤的要药。外、伤科以其为主药用治疮疡或损伤作痛者,如《外科发挥》乳香定痛散专治疮瘍疼痛不可忍。穿山甲则如张锡纯所说:“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皆能开之。”

麝香、冰片更是通诸窍,走十二经络,引药人达病所,并能活血散结止痛,亦为外伤科要药。诸药相合,既能行瘀止痛,又能化痰散结,并伴清热解毒。其中或为虫类走窜通剔之品,或为芳香走窜善通关窍,故软坚消肿,止痛解毒的功效十分明显。石氏伤科化裁后用以治损伤后积瘀未化而成的积块,或痰瘀交凝所致的疼痛,亦是由走窜而行瘀、化痰取效,常有其他药物难以达到的治疗效果。最常用的方法是合阳和痰核資外贴,也可掺于三色敷药上,在温运化疲的基础上增加散结止痛的作用。

5.桂麝丹

组方:麝香肉桂公丁香

研制:各为细末,和匀收贮,宜密封。

用法:掺药,常掺于伤裔药上,亦可掺于敷药上。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主治:一切损伤日久筋骨酸痛或风寒痹痛。

方解:本方三味均为辛温之品。麝香开窍通络,散瘀,《本草经疏》称:“通关利窍之上药。……兼入膏药敷药,皆取其通窍开经络、透肌骨之功耳。”《本草述》说:“其要在能通诸窍一语。盖凡病于为壅、为结、为闭者,当责其本以疗之。然不开其壅,散其结,通其闭,则何处着手?”损伤曰久或风寒痹痛皆闭滞为患,自当以开通为先,故用为主药。肉桂除积冷,通血脉。又合丁香走窍散结佐之。三味配合,则辛温之力相得益彰,并直达病所,通血脉,散积寒得病去而痛止之效。

本方去麝香,易以公丁香、肉桂等量,则为市售的丁桂散,据《上海市中药成药制剂规范》介绍用治肠胃受寒、腹痛便泻,内服及外用贴脐均可。伤科也有丁桂散,系外用药,各家处方不一。石氏伤科另有丁桂散方,为公丁香、母丁母、安桂、荜拨四味,亦有温经活血之功,效力则逊于有麝香能透达关窍的桂麝丹。

6.接骨丹

组方: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乳香没药血竭骨碎补煅自然铜腰黄麝香冰片

研制:各为细末,和匀收,宜密封。

用法:掺药,常掺于三色敷药上,亦可掺于資药上。

功效:活血散瘀,接骨续筋,消肿止痛。

主治:一切损伤疲肿疼痛,尤适于骨折。

方解:药物治疗骨折的要点是活血化疲。陈士铎说“血不活则瘀不能去,瘀不去则骨不接也。”尽管主要是指内治,其实外治又何尝不是如此。石氏伤科接骨丹中乳香、没药、血竭、骨碎补、煅自然铜及雄黄以活血散瘀为主,又能续筋接骨,消肿止痛。张锡纯说:乳香、没药,“两药合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外用能消肿止痛。《御药院方》用两味合米粉治筋骨损伤。血竭散瘀、止痛,外用也有良好的作用。骨碎补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拾遗》说:“本名猴姜,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命此名。”近年也常有外用以接骨续筋,或治打仆伤损的介绍。锻自然铜是续骨要药,近代研究已证实煅自然铜内服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腰黄可通气血,解瘀毒。《本草经疏》称其性味辛苦温,主“筋骨断绝者,气血不续也,辛能散结滞,温能通行气血。”生川乌与生草乌局部应用有麻醉止痛的作用。近有用川乌制剂作麻醉剂用于头面五官手术的报告。南星能消肿散结,《本草纲目拾遗》说:“主金疮伤折疲血,碎敷伤处。”麝香、冰片辛香走窜、通窍机、活血脉,且利于其他药物药性透人。

李杲认为冰片有“人骨治骨痛”的功效,因此方中冰片用量重于磨香,突出本方用于接骨的作用。综观本方,在活血散瘀的基础上着重于接骨续筋,所以主治一切损伤瘀肿疼痛,而尤适于骨折。杨清叟说:“凡风寒湿痹,骨内冷痛,及损伤入骨,年久发痛,或一切阴疽肿毒,并宜草乌头、南星等分,少加肉桂为末,姜汁热酒调涂。”所以本方合桂磨丹可看作是杨氏之说的药物扩充,可用于陈旧骨折、宿年陈伤。

7.顧麟散

组成:血竭炙乳香炙没药制锦纹地鳖虫红花当归尾黄麻炭参三七煅自然铜雄黄辰砂冰片

研制:共为细末。

服法:每日用温开水送服1?2克。伤在上肢饭后服,伤在下肢饭前服,尤以晚饭前后服为宜。

功效:散瘀生新,理伤续断。

主治:一切损伤,诸凡骨折、脱臼、伤筋等。

方解:血竭又名麒麟竭,为散瘀血、生新血要药,主治“内伤血聚、金疮折跌”等(《本草备要》),故用为君药,由此处方定名亦称“麒麟散”。但血竭专主血分,佐乳香、没药,“虽主血病,而兼人气分《本草纲目》),散瘀活血而能推陈致新。地鳖、三七、红花、归尾亦佐逐疲、理伤、破积通络之功。大黄用制锦纹,说明本方并非竣攻,而属缓行,因为伤损血疲难药后即祛,宜渐除方得清澈。煅自然铜散疲血,续筋骨,雄黄解疲毒,消肿散积,又能化积血为水以得消散,辰砂能通血脉安神定志,冰片则走窜,引药人达伤处。黄麻炭甚少应用,《本草纲目》说:“破血,通小便”,并引《王仲勉经验方》:“跌仆折伤疼痛接骨方,黄麻烧炭、头发炭各一两,乳香五钱为末,每服三钱,温酒下立效。

苏颂则说:“根及叶捣汁服,治挝打瘀血、心腹满气短及腕折骨痛不可忍者皆效。”可见黄麻实为治伤良药。惜乎药肆往往不备,石氏伤科则用苎麻根代替,苎麻根亦有凉血止痛之功。综观全方,药力较雄而药性平和。因此,历来疗效卓著。病轻者单用即可,重伤则宜先合汤药共用。原服法“伤在上肢饭后服,伤在下肢饭前服”为承前贤用药法。《袖珍方》治折伤接骨用地鳖、煅自然铜两味为末,“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

8.新伤续断汤

组方:当归地鳖虫炙乳没煅自然铜丹参骨碎补泽兰叶延胡苏木川断桑枝桃仁

服法:水煎温服,每日一剂。

功效:活血化瘀,续断生新。

主治:一切新伤瘀阻或筋骨折断等。

方解:该方称新伤续断,顾名思义,凡是一切新伤或筋骨折断,俱可用之。跌打损伤多因皮肉筋骨受损引起气血凝滞、经络阻塞、筋伤骨损。临床上常见有早期闭合性骨折,软组织损伤等,大都见有局部肿胀、青紫等瘀阻现象;辨证多属血瘀气滞、筋脉阻塞;治当活血化疲,续断生新。

本方紧紧抓住跌仆新伤之病机,以气血立论,根据石氏伤科气血兼顾,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的治疗原则,也就是以活血祛除瘀阻为先,所谓“瘀血不祛则新血不生,筋脉难利,折骨难合”。故一方面以当归、地鳖、桃仁、泽兰、苏木、丹参、没药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另一方面用乳香、延胡等血中之气药,活血祛瘀,理气止痛,而助动血行;更用骨碎补、川断、煅自然铜、桑枝等散瘀血,利关节,续伤断,从而使新血生长,筋脉通畅,折骨续合,体现了石氏伤科临床用药抓主症,预变化的治病思想。

9.接骨片

组方:参三七煅自然铜地鳖虫广地龙朱砂乳香没药骨碎补苏木川断冰片杜红花儿茶全当归降香血竭

研制:医院石氏伤科研究室与制剂室研制而成。

服法: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4片,儿童减半,以温开水或黄酒送服。

功效:活血化疲,续骨息痛。

主治:跌仆闪挫所致的骨折、伤筋等症。对有移位的骨折需经医生复位后方可服用。

方解:中医学治疗骨伤之病,不但有丰富多样的外治方法,而且非常善于运用内服药物进行治疗,起到消肿止痛,接骨愈伤的良好作用。《医宗金鉴》曾深刻地论述到:“跌打损伤之证,专从血论,须先辨或有瘀血停积,或为亡血过多,然后施以内治之法,庶不有误也。夫皮不破而内损者,多有瘀血,破肉伤脯,每致亡血过多。两者治法不同,有瘀血者,宜攻利之;亡血者,宜补而行之,但出血不多,亦无癀血者,以外治之法治之,更察其所伤上下轻重浅深之异,经络气血多少之殊,必逐去瘀血,和荣止痛,然后调养气血,自无不效。”所以,虽然治疗上复位、固定不可少,但“结者散之,滞者导之”、活血化瘀、行气消肿、续骨息痛、兼以调养等内治之法往往会使骨伤尽快康复。

石氏伤科根据“肢体伤于外,则气血伤于内”之理论,认为疲血停滞,经络不通是跌仆伤损产生肿胀疼痛的主要原因。所谓“血不活则瘀不能去,瘀不去则骨不能接”也。因此石氏接骨片组方重点突出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方中川断、地鳖、苏木、红花、没药、当归、血竭等药活血散瘀、消肿止痛;配以冰片、降香、乳香等辛香走窜之品,通透经络而行其血脉?,瘀久必有伏热,故用地龙、朱砂、儿茶等清热通络,以清除瘀热,通其血道;更用煅自然铜、骨碎补、川断等继伤断、接骨伤。从而使瘀去、新生、骨合、筋续,充分体现了“跌打损伤之证,专从血论”的指导思想。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专科
复方白芷酊价格大概得多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com/ztxw/7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