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赤芍
赤芍Chìsháo
苦,微寒。
肝经。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血热吐衄;2.目赤肿痛,痈肿疮疡;3.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
赤芍故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百姓生活苦难。当时亳州又流行瘟疫,死了很多人。华佗是亳州的名医,他看到乡亲们大批病死,自己却束手无策,心里既感焦急,又很难过。
一天夜里,华佗翻来覆去不能入睡,忽然隐隐约约听到有入喊:“救人,救人!”他连忙披衣走到房外,喊声又没有了,一连三夜都是如此。华佗心想,也许是我白天听到这样的声音太多了,产生了错觉。又一想,不对!我明明是听到一个女子喊救人的声音。到了第四天夜里,华佗干脆坐到院子里专听动静。鸡叫头遍时,他迷迷糊糊正想入睡,忽然传来细微的“救入,救人”的喊声。
华佗侧耳细听,这声音是从后院传来的,华佗寻声找去,声音来自西墙下的小花圃中。他悄俏走近花圃,伏身侧耳细听,原来声音从一棵芍药花下发出。于是他急忙回身拿了灯笼和铁锨,把这棵芍药花挖出夹,又掘了几尺深,也没有发现什么东西。华佗回到房中,把芍药放在桌上。房户里霎时充满了浓郁的药香。第二天清早,华佗刚染上瘟病的妻子就能下床了。于是华佗更加注意这株芍药花。他发现花的根特别香,有手指那么粗,刮去根的外皮,像雪一样白。他急忙把花根切碎,熬成汤,先让妻子试试效果。果然,药到病除。华佗高兴极了,立刻写了几十张处方,送给乡里的病人,又派入到县城四门张贴。
很快,这场瘟疫就止住了。华佗死后,乡亲们就在他掘芍药花的地方,为他盖了一座庙,命名为华祖庙。从那时起,亳州人人爱芍药,家家种芍药,遍地都是芍药花。因此,亳州被称为“芍药之乡”。
赤芍详解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主产于内蒙古、辽宁、河北、四川。春、秋二季采挖,出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切厚片,生用。
煎服,6~12g。
血寒经闭不宜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1.与水牛角、牡丹皮同用,适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斑疹紫暗者,如犀角地黄汤;2.与紫草、蝉蜕、甘草等同用,适用于温毒发斑,血热毒盛,斑疹紫黑者,如紫草快斑汤;3.与生地黄、大黄、白茅根等同用,适用于血热吐衄;4.与荆芥、薄荷、黄芩等同用,适用于肝经风热目赤肿痛、羞明多眵,如芍药清肝散;5.与金银花、天花粉、乳香等同用,适用于热毒壅盛,痈肿疮疡,如仙方活命饮;或与连翘、栀子、玄参等同用,如连翘败毒散;6.与柴胡、牡丹皮等同用,适用于肝郁血滞之胁痛,如赤芍药散;7.与当归、川芎、延胡索等同用,适用于血滞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如少腹逐瘀汤;8.与虎杖同用,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如虎杖散。1.清瘟败毒饮2.仙方活命饮3.血府逐瘀汤4.补阳还五汤5.犀角地黄汤6.紫草快斑汤7.芍药清肝散8.连翘败毒散9.赤芍药散10.虎杖散性苦微寒是赤芍,
归经只在厥阴肝,
清热凉血泻肝火,
散瘀止痛用之效。
1.赤芍: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2.炒赤芍:取净赤芍片,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3.酒赤芍:取净赤芍片,加黄酒拌匀,稍闷,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每kg赤芍片,用黄酒12kg。
1.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能。赤芍生品以清热凉血力胜。多用于瘟病热入血分的身热出血,目赤肿痛,痈肿疮毒。
2.炒赤芍:性缓和,活血止痛而不寒中,可用于瘀滞疼痛。常与川芎、白芷、当归、红花等配伍治疗头部外伤之瘀血疼痛。
3.酒赤芍:以活血散瘀见长,清热凉血作用甚弱。多用于闭经或痛经,跌打损伤,常与当归、狗脊、自然铜等配伍应用。
版权声明
本文由杏仁爸爸整理发布,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内容及插图整理自《中药学》教材、《中药学速记歌诀》《味常见中药辨识与应用彩色图谱》、中医通等,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