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disease/a_6195089.html★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都讲究个三六九等阶级,老祖先们百家争鸣,孔老夫子提出了个三纲五常,更是把君臣关系分得上下有明,人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在以前要是谁当了这么个皇帝,不仅是臣呀,这百姓都要五体投地,所以全天下的宝瓷自然都要流入到宫廷之中了,但是这些宝瓷要是被皇帝认为无用,自然也会被弄走,卖掉自然也是一个途径。
★皇帝也卖“二手货”
据文献记载呀,这在清代,烧瓷要是不合格,自然是会在送入宫廷之前就被销毁砸烂的,严禁流入到民间之中,但是这已经贡上到宫廷中的瓷器,可以说是非常有价值地位的了,但是一旦皇帝认为哪一件瓷器无用了,或者腻不足以赏玩,就会下令让内务府清库存,卖个“二手瓷”,将这些无用的瓷器卖到他处去,这样一来就有机会流入民间收藏。
根据记载,清代尤其是清三代皇帝尤其热衷于赏玩瓷器,还要亲自差派督陶官去往瓷都景德镇监督生产,所产的瓷器都是质量非常精美高品的,此外每逢重大节日或者特殊日子,都会有八方来朝,进献各种瓷器,这样一来每年各造办处制作和各国使臣进贡、朝中大臣进献等,更是不断刷新着珍宝的品质和数量,这样一来,清宫的宝瓷就越积越多了。
但是呢,这皇帝也不是每一件宝瓷都能过目赏玩,有些珍宝难免被雪藏,也正因此,很多的宝瓷会连同其他很多的奇珍异宝,都被皇帝当二手品变卖了,在清代,每年内务府清理库存时,就会选择皇帝认为“无用”的器物变价处理,和我们现在二手商品打折处理一样,同时,它们还有一个专门的“咸鱼”市场出售,这个“咸鱼”市场在哪里?就在崇文门。
崇文门,穿越去捡个漏
乾隆年间,国库充盈,清朝逐渐走向盛世,皇宫里的“去库存”任务也日趋繁重,内务府更是提议可否陆续清查,分批呈皇帝御览,定夺后再交由崇文门变价,五年清查一次,说起崇文门,是清代北京内城的九门之一,这里除了征税外,还兼有内务府交办的代内府变卖物件职责,称作“崇文门变价”,要是将来哪天真的可以穿越了,记得不要忘了去捡个漏!
如今在内务府的档案中,还可以看到很多当年的记载,就有很多“崇文门变价”的内容,比如在雍正六年内务府《库贮档》一则奏折:“内称年羹尧家抄来物件写摺奏闻,奉旨:自然铜九十斤交由养心殿造办处有用处用,或无用,不如交崇文门监督作价,钦此,”这也是内务府档案中,关于将所谓“无用”之物,交由崇文门变价的最早记载。
皇帝卖的啥二手货?
首先说了是二手,自然是首选一些老旧破损的瓷器了,内务府专门负责派人去对瓷器进行筛选,筛选出一批瓷器之后,排在养心殿让乾隆再次过目,要是幸运的瓷器能够再度“复宠”,要是没瞧上的就只能卖掉,还要把有价值的物件材料取下才能变价,有时皇帝走动在宫中的各个殿阁之中,看到哪件器用陈设陈旧粗糙了,也会直接下旨变价了。
另外,还有一部分皇家御用瓷器并未进宫,十选一,百选一的精品入宫了,除去那些瑕疵的不合格的瓷器已经被销毁了之外,还有一些品相好的剩余部分在景德镇当地就变价了,乾隆七年六月十四日,皇帝给远在景德镇的唐英下旨:挑选用得的送京,其他用不得的不必送京,即在当地变价,乾隆三十七年,宫里在景德镇变卖瓷器得银两1钱6分3厘。
除去以上几种,清代还会将来自朝中官员进献的贡品之中,皇帝不感兴趣的瓷器,也会拿去变价,此外清代官员被抄家的事件很多,其中雍正六年交由崇文门的库存物,便抄自抚远大将军年羹尧,抄完家后,相关官员会将所抄之物汇集成册,房产田地就地估价变卖,而金银珠宝、古瓷古器等,则带回宫中,交由内务府、军机处以及崇文门。
瓷器变价,将废瓷利用,变成银两充盈国库,不仅解决了器物之多,无处安放的困扰,而且也巩固了国力,然而,乾隆朝后,政治腐朽,这样的变卖就完全变了味,嘉庆年间三次大招商变卖,约45万件瓷器从宫中流向了民间,康雍乾三朝的精华珍宝几乎倾巢而出,到清末更是变本加厉,于是,这些珍宝,自然而然地流落到民间富绅或藏家手里了。
这是中国千年不断传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传的智慧,
更是书写在血液里的祖先密码。
您且留步来聆听这生活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