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水库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库的影响典题再现

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2)指出河源地区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给河流带来的环境问题,列举一项应对措施。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哥伦比亚河口近海地区盛产鲑鱼。鲑鱼每年9月至次年2月在河流上游砂砾底质的浅水区产卵,孵化于淡水中的幼鱼在次年春季游入海洋。哥伦比亚河流域曾修建了大量的水库以及帮助鲑鱼洄游的鱼梯。水库修建后,幼鱼到达河口近海地区的时间延后,数量减少。

(1)比较产卵区所在河段与河口区的河流水文环境差异。(8分)

(2)分析建坝后幼鱼到达河口时间延迟的原因。(6分)

(3)为了恢复鲑鱼天然洄游通道,有人提出拆除大坝,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6分)

3.(安徽省淮北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荷兰人口万,国土面积4.15万平方千米。该国是典型的沿海低地国家,历史上深受海潮之害。年开始修建的长达30千米的须德海大坝,是荷兰近代最大的围海工程。近年来,荷兰已减慢围海速度,甚至推倒部分堤坝,让一片围海造地生成的公顷“开拓地”被海水淹没。年荷兰在莱茵河河口修建挡潮闸,该闸由两个庞大的支臂组成,闸体平时停靠在河道两岸,需要时合龙以关闭河道。

(1)分析荷兰修建须德海大坝的原因。

(2)须德海大坝上建有泄水闸,透过闸门可调控艾瑟尔湖入海流量。说明须德海大坝建设后坝内水域水的盐度变化及其原因。

(3)分析莱茵河河口不修坝而修闸的原因。

答案:1、(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2)问题:河水污染(水质下降);径流量减少(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增加。应对措施:例如,合理规划,加强监测,立法管理,控制旅游人数,保护植被,植树种草等。

2、(1)与河口区相比,产卵区水温较低,水量较小,盐度较低,水流较快,含沙量小,水质较好。(每点2分,共8分。)

(2)水库蓄水,库区及上游流速变慢,幼鱼向下游漂游的速度减慢(3分);大坝拦阻,幼鱼出库困难(3分)。(共6分)

(3)赞同。拆除大坝有利于鲑鱼的洄游(3分);恢复鲑鱼的生长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促使鲑鱼种群数量增加(3分)。(共6分)

不赞同。拆除大坝造成新的环境破坏,重新恢复生态环境时间长(3分);采取其他措施(如建设鱼梯等洄游通道、增加鱼苗投放、异地建立保护区、模拟创造人工生态环境)同样可以达到保护鲑鱼的目的(3分)。(共6分)

3、(1)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张;全年受西风影响,风暴潮多发;围垦区地势低,防止海水入侵,保护现有土地;风浪减小,利于继续围垦。

(2)变小。大坝阻止海水进入坝内水域;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注入淡水量大;湖内咸水通过泄水闸逐渐排出。

(3)莱茵河航运繁忙,闸可打开以保正常通航;可减小对河口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关闭闸门减轻风暴潮的危害。

▍来源:综合网络

▍编辑:Wulibang(ID:)

▍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若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eliul.com/ztgj/65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